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壁花六照 | 上頁 下頁
華羅庚傳奇(3)


  曾獲珠算比賽第一名

  在上海就讀期間,還有一件可記的事是,他曾獲得上海市珠算比賽第一名。

  參加這個比賽的絕大多數是上海各個銀行的職員和各個錢莊的夥計,「打算盤」可說是熟極如流的。而他,雖然從小幫父親料理店務,打過算盤,但畢竟不是專業,比得過那些高手嗎?

  他談起那次比賽,笑說:「我是鬥智不鬥力。」原來他發現一個簡單的珠算算法,這就壓倒了那班只憑「手熟」的「高手」了。

  華羅庚在數學的思維方法方面,有一套清晰而簡潔的方法,被國外學者稱為華羅庚所特有的「直接法」。這個「直接法」,當時雖然尚未「成形」,但在那次珠算比賽中,或許也可說是初結胚胎了。

  讀職業學校的費用雖然較少,一個學期(半年)的膳費和雜費也得五十塊洋錢。華羅庚因是清貧學生,申請免交學費已得學校當局批准,但膳費是必須自己出的,他的父親已經羅掘俱窮,這五十元是再也籌不出來了。於是華羅庚雖然只差一個學期就可畢業,還是被迫退學,回鄉幫父親料理那間小小的雜貨店。

  父親不許看「天書」

  棄寶劍於塵埃,投明珠於暗室,一個數學天才難道就要在雜貨店終其一生麼?寶劍何時再露鋒芒,明珠何日光華重現?

  暗室露出一線光亮了。王維克已經重回金壇,師徒會面,華羅庚從王維克的手中借到一些數學書籍,開始他的自學了。

  但阻力馬上來自他的父親。他的父親看不懂數學書上的那些古怪符號,大發兒子脾氣:「你看這些天書做什麼?書又不能當飯吃,還不趕快招呼顧客?」多年後西方一本數學雜誌刊了一幅漫畫,畫中的華羅庚,抱著幾本破書,被拿著燒火棍的父親追得滿屋子團團轉。父親威脅兒子,要他把數學書扔到火爐裏。

  求狐仙不如求我

  說來有趣,你猜他是憑著什麼解除父親的阻力的?是因為他解決了「狐仙」不能解決的問題。

  雜貨店的生意不好,他父親幫人收購蠶絲,白天收購,晚上算賬。有一晚算錯了一千多元,算不清明天就不能開工。金壇有「拜狐仙」的迷信風俗,有人就點上了香燭,求狐仙幫忙。可是求了狐仙,也還是算不清賬目。華羅庚在屋子裏聞得香氣,出來說道,不要求狐仙了,讓我來幫你們算賬吧。父親不相信兒子有這本領,但抱著姑且讓他一試的心情,把兩大本賬簿交給他。結果華羅庚牛刀小試,沒花多少時間就把賬目算清了。父親一看,學數學果然有點用,這才放鬆了對他的阻嚇。

  不合格教員

  華羅庚的「運氣」似乎越來越好轉了,在他十八歲那年,一向賞識他的那位老師王維克做了金壇中學的校長,請他去當庶務兼會計,月薪十八大元。比起在雜貨店做沒工錢的「小夥計」,華羅庚簡直好像是平步青雲了。第二年,學校開了個補習班,王維克又叫他去當補習班的教員。

  一山凸起丘陵妒,他不過是初中畢業,竟然在中學當起教員,雖然只是教補習班,亦已有人看不順眼了。王維克和當地士紳的關係又搞不好,於是一班士紳聯名向縣教育局控告王維克「十大罪狀」,「任用私人不合格教員華羅庚」也成為王維克的十大罪狀之一。那位教育局長似乎還頗明事理,他批下來說:「學生焉得為私人。受控各節,大致類此,不准。」

  不過王維克雖然官司打贏,但他不堪排擠,又來一次拂袖而去。華羅庚的補習教員也幹不成了,不過學校仍然用他做會計。

  「運氣」才好了不過一年,第二年又變壞了。十九歲那年,華羅庚母親因病逝世,他自己也染上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

  大病不死 變成殘廢

  這場大病,從舊曆臘月的廿四日開始,足足病了半年。請采的老中醫對他父親說:「不用下藥了,他想吃什麼就給他吃什麼吧。」但即使是在病重的時候,他也還是神智清醒的。家人在樓下替他占卦算命,他都知道。

  「奇跡」出現,他並沒如醫生斷定那樣夭亡,到了第二年端午節那天,他終於能夠起床了。這「奇跡」或許正是由於他那頑強的求生意志,才能戰勝死神吧。

  但可惜「奇跡」的出現也未能使他恢復如初,而是造成了一個「終身缺憾」。他左腿胯關節骨膜粘連,變成僵硬的直角。從此,他是必須扶著拐杖走路了。金壇中學會計的職位當然也丟了。

  對一個殘廢的人來說,謀生都有問題,還能夠「夢想」攀登學術的高峰麼?

  為伊消得人憔悴

  他變成跛子,但並沒有倒下去。就像艾青《礁石》一詩說的那樣:「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他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他的臉上和身上,像刀斫過一樣,但他依然站在那裏,含著微笑,看著海洋……」礁石含笑看海洋,他在數學書籍中也發現了廣闊的天地。

  多年後有個記者問他,為何選中數學自修,他說:「我別無他選擇。學別的東西要到處跑,或者要設備條件,我選中數學,因為它只需要一支筆,一張紙——道具簡單。」

  於是他就憑著一支筆,一張紙,和從王維克那裏借來的幾本書,後來又添上了上海出版的《科學》雜誌,每天在雜貨店關門後,在昏暗的油燈下,不管家人的埋怨,苦讀,鑽研。他能夠得到的數學書籍雖然不多,但根基卻是極為扎實。現在他還保留有過去在自學中一本厚厚的習題簿,墨蹟都已褪色變黃了。

  他好學,又能深思。讀過的書在他腦中由繁化簡,真正做到了觸類旁通。這種自學的鍛煉,造成了他一種獨特的本領,研究問題,一抓就抓到了問題的核心(西方數學家稱之為華羅庚所特有的「直接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個境界他是已經走過了。現在他正進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了,這個「伊」是對學問的追求,這個境界是王國維說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的第二個境界。第三個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②是成功的境界。華羅庚現在是達到了。

  ②這幾句詞出自于辛棄疾的《青玉案》。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第二句誤作「回頭驀見,那人正在」。

  從第二個境界跨到第三個境界是最難的,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他是怎樣跨越的吧。

  經過了五年的自修(從十六歲那年開始算起),他開始寫些數學論文投稿。他的投稿也並非一帆風順的,往往收到退稿的信件,編者指出:這一個題目是法國某一個數學家解決了的,那一個題目又是德國某一個數學家解決了的,等等。這非但沒有使他氣餒,反而令他充滿自信。因為他並沒有看過那些數學家的文章,但同樣可以解決那些難題。這證明了他的智力並不在那些著名的外國的數學家之下。

  一篇論文驚動熊慶來

  終於他有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的《科學》雜誌刊登出來了。《科學》雜誌是當時中國在自然科學方面最權威的雜誌,經常在《科學》上寫文章的有李四光、竺可楨、翁文灝等等名家。而蘇家駒也是一位相當有名的大學教授。

  這篇文章驚動了清華大學的數學系主任熊慶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