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金庸新 > 九陰九陽 | 上頁 下頁 |
第十回 少年心性闖少林(6) |
|
張宇真笑道:「我爹他老人家沒來,他忙的很,哪有工夫陪我遊山玩水。」 段子羽見圓覺神色凝重,一寺僧眾更是義憤填膺,情知此事忒也過分,忙叫道:「真兒,上面風大,別凍壞了。」 張宇真小姐脾性一發,見這些和尚愈是氣得臉黃唇紫,愈覺有趣,若無人理她,她早下來了。當下道:「羽哥,我穿著皮衣,心裡正熱,在這上面涼快涼快。」 這寺中差不多是中原武林高手齊集,可一時卻無人奈何得了她。圓覺等自重身份,自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以大欺小,出手對付她。況且聽她與段子羽的親熱對話,都知只要一出手,段子羽必加攔阻,方平息下來的一場大戰又得爆發。 段子羽無奈,他雖存心要與少林較勁,可這等大損人家顏面的事也覺過分,仰面笑道:「真兒,我上去接你下來好嗎?」 張宇真道:「不好。除非那姓宋的老頭向我認錯,要不看我不坐上幾天幾夜。」 段子羽心中叫苦不迭,道:「真兒,這位是武當宋大俠宋老前輩,不可無禮。」 宋遠橋知她久坐下去,對少林大是難堪,抱拳道:「張小姐,宋某說錯了話,請你下來吧。」眾人均覺愕然,滿武休中要想找出一個能讓宋遠橋認錯賠禮的可還沒有,直感匪夷所思。俞蓮舟三兄弟卻明白大師兄自失愛子宋青書後,心下孤苦,對小孩分外喜愛。殷梨亭之子殷融陽便被他寵得滿武當山無人敢管,瞧那樣兒,便是點火燒了紫霄宮也是有功無過,對他倒是理解。少林寺僧紛紛感激,以為他墾為少林顏面甘於認錯。這些人雖都身負上乘武功,但誰肯冒天下之大不韙,加一指於這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身上。除了軟語央求,也實無良策。 張宇真趁勢收篷,她也不想在上面久坐,只想呆在段子羽身邊,不過較較勁兒而已。笑道:「這還差不多。」身於一躍,輕如燕掠,已到段子羽身邊。 大雄寶殿甚高,距段子羽更有十幾丈距離,張宇真一驚而至,身姿曼妙,毫不費力,眾人看了大是駭異,其實張宇真輕功極佳,那日在光明頂盜取聖火令後,在韋一笑、范遙、殷野王和五行旗高手追擊下,猶遊刃有餘、裕然處之,一路上將眾人戲耍個夠,這段軼聞除段子羽外,自然無人知曉了。 少林寺僧雖氣得面黃唇紫,但見她下來,也只得罷了。 張宇真對宋遠橋笑道:「孫子曰:『知過輒改,善莫大焉。你老頭庶幾近之。「眾人見她搖頭晃腦,裝出一副飽學宿儒的模樣,教訓起宋遠橋來,都轟然大笑,連少林寺僧也都忍俊不住。宋遠橋笑道:「得姑娘一言之獎,當真榮于華袞。」張宇真出足了風頭,得意非凡,拉住段子羽的手,再不放開。 先時那劍撥弩張,一觸即發的氣氛卻也緩解泰半。 昆侖派掌門詹春和其丈夫蘇習之起身來至宋遠橋面前,撲通跪倒,哀聲道:「先師、先師伯之大仇未雪,請宋大俠主持公道。」 昆侖派人也一齊跪倒,齊聲道:「請宋大俠主持公道。」 更有人失聲痛哭,如喪考妣,霎時間哀聲動地,哭成一片。 宋遠橋忙跪倒還禮,道:「詹女俠快起,老朽承受不起。」 詹春冷聲道:「老前輩若不替晚輩等主持公道,晚輩等甯死不起。」詹春此招雖是迫不得已,也煞是厲害,較之武當派的太極神功有過之而無不及。 段子羽受激不過,敵汽之心頓起,按劍道:「詹師姐快起,此等深仇何必求助旁人,華山派縱然人人濺血嵩山,也要少林還出個公道。」 詹春向宋遠橋跪拜正是為了激將段子羽,聞言站起道:「多謝段師兄仗義,先師、先師伯地下有知,也當感佩大德。」宋遠橋見昆侖派人人著白色孝衣,神情悲壯,浩歎一聲,不知如何處置分解方好,轉頭望向張松溪。武當七俠之中,張松溪最稱足智多謀,素有」智囊「之美譽,見大師兄望來,便舉步近前,緩緩道:「詹女俠,段先生,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鐵琴先生和班淑嫻女俠當年喪生少林寺中,昆侖派為師復仇也是正理,咱們且先察清當時真相,那時再依武林規矩解決不遲。」 百劫道:「張四俠之言有理,尊師和尊師伯雖為少林僧人所傷,卻也不能把罪推在全寺僧人身上。」 詹春聽二人如此道,又見少林寺精華盡出,達摩堂、戒律院、羅漢堂下數百名弟子已擺出三座羅漢大陣,自己一方委實難贏,只得道:「只須少林交出殺害先師、先師伯的兇手,晚輩等以本派武功與之一戰,若能手刃大仇,固然如願,縱然不敵,濺血此處,也無怨言。」 圓覺凜然道:「萬人有罪,罪在一人,貴派直須殺了貧僧,也就消得大恨了。」當年格斃何太沖、班淑嫻的乃是圓覺的三位師叔祖:渡難、渡劫、渡厄,坐化已久,圓覺自不甘於在昆侖派前示弱,只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詹春道:「大師如此說,晚輩等只得無禮了。」哢的一聲,掣出長劍,其夫蘇習之亦亮出長劍,二人同是何大沖弟子,學的是昆侖派鎮山之寶「正兩儀劍法」。 宋遠橋等見昆侖、少林兩不相讓,亦無可如何,好在圓覺武功勝這兩人多多,如能使其知難而退倒也不錯,是以宋遠橋只道聲:「大師慈悲。」盼他手下留情,勿再惹下殺孽,一齊退後。 詹春、蘇習之雙劍齊上,展開「正兩儀劍法」。圓覺久聞此劍法威力極大,倒也不敢輕覷,雙掌一錯,使開「千手千葉掌法」,兩掌翻飛,霎時間掌影如滿天花雨。 這「正兩儀劍法」與華山派的「反兩儀刀法」同屬一源,乃陳傳老祖從先天河圖洛書中推演而成,也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化八封,正變六十四招,奇變六十四招,正奇相合,共有四千零九十六種變化,正反相合,幾近萬數,天下武功之變化繁富,只有天師教的「天雷劍法」與之相若。但這正反兩套功法得四人合成劍陣,方能天衣無縫,卻不似「天雷劍法」之一人一劍施用了,但究其精微奧妙深處,卻又難分軒輊了。 何太沖、班淑嫻習此「正兩儀劍法」也不過得其二、三成,詹春、蘇習之更是徒具模式而已,與尋常江湖人士爭鬥,固然大占上風,在圓覺這等武學宗師手下豈能討得好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