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金庸 > 倚天屠龍記 | 上頁 下頁
七六


  無忌道:「太師父,我手腳都暖了,但頭頂、心口、小腹三處地方卻越來越冷。」張三丰暗暗心驚,安慰他道:「你的傷已好了,我們不用整天抱著你啦。你在太師父的床上睡一會兒罷。」抱他到自己床上睡下。

  張三丰和眾徒走到廳上,歎道:「寒毒侵入他頂門、心口和丹田,非外力所能解,看來咱們這三十幾天的辛苦全是白耗了。」沉吟良久,心想:「要解他體內寒毒,旁人已無可相助,只有他自己修習『九陽真經』中所載至高無上的內功,方能以至陽化其至陰。但當時先師覺遠大師傳授經文,我所學不全,至今雖閉關數次,苦苦鑽研,仍只能想通得三、四成。眼下也只好教他自練,能保得一日性命,便多活一日。」

  當下將「九陽神功」的練法和口訣傳了無忌,這一門功夫變化繁複,非一言可盡,簡言之,初步功夫是練「大周天搬運」,使一股暖烘烘的真氣,從丹田向鎮鎖任、督、沖三脈的「陰蹻庫」流注,折而走向尾閭關,然後分兩支上行,經腰脊第十四椎兩旁的「轆轤關」,上行經背、肩、頸而至「玉枕關」,此即所謂「逆運真氣通三關」。然後真氣向上越過頭頂的「百會穴」,分五路上行,與全身氣脈大會於「膻中穴」,再分主從兩支,還合於丹田,入竅歸元。如此循環一週,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裏的真氣似香煙繚繞,悠遊自在,那就是所謂「氤氳紫氣」。這氤氳紫氣練到火候相當,便能化除丹田中的寒毒。各派內功的道理無多分別,練法卻截然不同。張三丰所授的心法,以威力而論,可算得上天下第一。

  張無忌依法修練,練了兩年有餘,丹田中的氤氳紫氣已有小成,可是體內寒毒膠固於經絡百脈之中,非但無法化除,反而臉上的綠氣日甚一日,每當寒毒發作,所受的煎熬也是一日比一日更是厲害。在這兩年之中,張三丰全力照顧無忌內功進修,宋遠橋等到處為他找尋靈丹妙藥,甚麼百年以上的野山人參、成形首烏、雪山茯苓等珍奇靈物,也不知給他服了多少,但始終有如石投大海。眾人見他日漸憔悴瘦削,雖然見到他時均是強顏歡笑,心中卻無不黯然神傷,心想張翠山留下的這唯一骨血,終於無法保住。

  武當派諸人忙於救傷治病,也無餘暇去追尋傷害俞岱巖和無忌的仇人,這兩年中天鷹教教主殷天正數次遣人來探望外孫,贈送不少貴重禮物。武當諸俠心恨俞張二俠均是間接害在天鷹教手中,每次將天鷹教使者逐下山去,禮物退回,一件不收。有一次莫聲谷還動手將使者狠狠打了一頓,從此殷天正也不再派人上山了。

  這一日中秋佳節,武當諸俠和師父賀節,還未開席,無忌突然發病,臉上綠氣大盛,寒戰不止,他怕掃了眾人的興緻,咬牙強忍,但這情形又有誰看不出來?殷梨亭將無忌拉入房中睡下,蓋上棉被,又生了一爐旺旺的炭火。張三丰忽道:「明日我帶同無忌,上嵩山少林寺走一遭。」眾人明白師父的心意,那是他無可奈何之下,逼得向少林低頭,親自去向空聞大師求救,盼望少林高僧能補全「九陽神功」中的不足之處,挽救無忌的性命。

  兩年前武當山上一會,少林、武當雙方嫌隙已深。張三丰一代宗師,以百餘歲的高齡,竟降尊紆貴的去求教,自是大失身份。眾人念著張翠山的情義,明知張三丰一上嵩山求教,自此武當派見到少林派時再也抬不起頭來,但這些虛名也顧不得了。本來峨嵋派也傳得一份「九陽真經」,但掌門人滅絕師太脾氣十分孤僻古怪,張三丰曾數次致書通候,命殷梨亭送去,滅絕師太連封皮也不拆,便將信原封不動退回。眼下除了向少林派低頭,再無別法了。

  若由宋遠橋率領眾師弟上少林寺求教,雖於武當派顏臉上較好,但空聞大師決不肯以「九陽真經」的真訣相授,勢所必然。眾人想起二、三十年來威名赫赫的武當派從此要向少林派低頭,均是鬱鬱不樂,慶賀團圓佳節的酒宴,也就在幾杯悶酒之後草草散席。

  ***

  次日一早,張三丰帶同無忌啟程。五弟子本想隨行,但張三丰道:「咱們若是人多勢眾,不免引起少林派的疑心,還是由我們一老一小兩人去的好。」

  兩人各騎一匹青驢,一路向北。少林、武當兩大武學宗派其實相距甚近,自鄂北的武當山至豫西嵩山,數日即至。張三丰和無忌自老河口渡過漢水,到了南陽,北行汝州,再折而向西,便是嵩山。

  兩人上了少室山,將青驢繫在樹下,捨騎步行,張三丰舊地重遊,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回首前塵,豈止隔世?他心下甚是感慨,攜著無忌之手,緩緩上山,但見五峰如舊,碑林如昔,可是覺遠、郭襄諸人卻早已不在人間了。

  兩人到了一葦亭,少林寺已然在望,只見兩名少年僧人談笑著走來。張三丰打個問訊,說道:「相煩通報,便說武當山張三丰求見方丈大師。」

  那兩名僧人聽到張三丰的名字,吃了一驚,凝目向他打量,但見他身形高大異常,鬚髮如銀,臉上紅潤光滑,笑瞇瞇的甚是可親,一件青布道袍卻是污穢不堪。要知張三丰任性自在,不修邊幅,壯年之時,江湖上背地裏稱他為「邋遢道人」,也有人稱之為「張邋遢」的,直到後來武功日高,威名日盛,才無人敢如此稱呼。那兩個僧人心想:「張三丰是武當派的大宗師,武當派跟我們少林派向來不和,難道是生事打架來了嗎?」只見他攜著一個面青肌瘦的十一、二歲少年,兩個都貌不驚人,不見有甚麼威勢。一名僧人問道:「你便真是武當山的張……張真人嗎?」張三丰笑道:「貨真價實,不敢假冒。」另一名僧人聽他說話全無一派宗師的莊嚴氣概,更加不信,問道:「你真不是開玩笑嗎?」張三丰笑道:「張三丰有甚麼了不起?冒他的牌子有甚麼好處?」兩名僧人將信將疑,飛步回寺通報。

  過了良久,只見寺門開處,方丈空聞大師率同師弟空智、空性走了出來。三人身後跟著十幾個身穿黃色僧袍的老和尚。張三丰知道這是達摩院的長老,輩分說不定比方丈還高,在寺中精研武學,不問外事,想是聽到武當派掌門人到來,非同小可,這才隨同方丈出迎。

  張三丰搶出亭去,躬身行禮,說道:「有勞方丈和眾位大師出迎,何以克當?」空聞等齊合十為禮。空聞道:「張真人遠來,大出小僧意外,不知有何見諭?」張三丰道:「便有一事相求。」空聞道:「請坐,請坐。」

  張三丰在亭中坐定,即有僧人送上茶來。張三丰不禁有氣:「我好歹也是一派宗師,總也算是你們前輩,如何不請我進寺,卻讓我在半山坐地?別說是我,便對待尋常客人,也不該如此禮貌不周。」但他生性隨便,一轉念間,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空聞說道:「張真人光降敝山,原該恭迎入寺。只是張真人少年之時不告而離少林寺,本派數百年的規矩,張真人想亦知道,凡是本派棄徒叛徒,終身不許再入寺門一步,否則當受削足之刑。」張三丰哈哈一笑,道:「原來如此。貧道幼年之時,雖曾在少林寺服侍覺遠大師,但那是掃地烹茶的雜役,既沒有剃度,亦不拜師,說不上是少林弟子。」

  空智冷冷的道:「可是張真人卻從少林寺中偷學了武功去。」

  張三丰氣往上衝,但轉念想道:「我武當派的武功,雖是我後來潛心所創,但推本溯源,若非覺遠大師傳我『九陽真經』,郭女俠又贈了我那一對少林鐵羅漢,此後一切武功全是無所依憑。他說我的武功得自少林,也不為過。」於是心平氣和的道:「貧道今日,正是為此而來。」

  空聞和空智對望了一眼,心想:「不知他來幹甚麼?想來不見得有甚麼好意,多半是為了張翠山的事而來找晦氣了。」

  空聞便道:「請示其詳。」張三丰道:「適才空智大師言道,貧道的武功得自少林,此言本是不錯。貧道當年服侍覺遠大師,得蒙授以『九陽真經』,這部經書博大精深,只是其時貧道年幼,所學不全,至今深以為憾。其後覺遠大師荒山誦經,有幸得聞者共是三人,一位是峨嵋派創派祖師郭女俠,一位是貴派無色禪師,另一人便是貧道。貧道年紀最幼資質最魯,又無武學根底,三派之中,所得算是最少的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