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金庸 > 三劍樓隨筆 | 上頁 下頁
《無比敵》有什麼好處?


  有兩位學生讀者來信和我談到《無比敵》的意義,他們都說只看了電影而沒有看小說,覺得影片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如果電影確是沒有把小說改動多少,那麼漢門·梅爾維這部小說有什麼資格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呢?

  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問題。據我想,那是因為電影用了小說的情節,然而忽略了小說的精神。如果電影的情節完全依照原著,而原著中的主要精神卻沒有好好表現出來,這決不是一種優秀的改編。《無比敵》的故事十分簡單,要是不深入到小說主角——船長亞海勃靈魂的深處,那麼把這個海上的冒險故事不論說得如何動人,都不見得會有太大的藝術意義。

  梅爾維的一生很是不幸。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破產了,他只得去跟人做學徒,投靠親戚,後來在捕鯨船上工作,曾兩度流落在太平洋小島的吃人部落中間。他把這些經歷寫成了兩部小說:《泰比》和《奧摩》,不久就和麻諸賽茲州的大法官蕭氏的女兒結婚。他經濟情況從來沒有好過,在美國這個社會中始終鬱鬱不得志。從他的傳記中看來,他的一生主要是靠岳父的津貼與遺產、妻子的私蓄與妻子的遺贈過日子的。最後他在港口的海關上做檢查員,每日的工資是四元。一位大作家的日子完全在檢驗煙草與貨物的生涯中渡過,這樣一直做了二十年,而他著作的版稅每年很少有超過一百元的時候。他沒有什麼知心的朋友,與妻子的感情也只平平。他的大兒子在十八歲那年用手槍自殺,二兒子突然離家,死在外面,我們不知道那是為了什麼原因,但他的家庭生活很是悲慘,那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無比敵》是他在三十二歲那年寫的,此後一連串不幸的日子他還沒有遇上,然而這世界對他已經很是殘酷。為什麼世界上的事情與《聖經》中所說的是這麼大不相同?美國的大小說家霍桑(《紅字》的作者)是梅爾維較好的朋友,曾這樣描寫他:「他不能夠信仰,而他對自己的不能信仰又感覺不安;他為人是太忠實而勇敢了,以致即不能信仰,又不能安於自己的不信。」這幾句話很好的描寫出了這個人的精神狀態,他對社會、對世界、對整個人生和宇宙組織都感到極度苦悶。

  在劇烈的痛苦之中,爆發了強烈的反叛。他非常感人地描繪了船長亞海勃的靈魂,是一個叛逆的靈魂,心靈的深度充滿著憎恨與反抗。小說中的亞海勃船長這樣說:「囚犯如果不打破監獄的牆壁,他怎麼能出去?對於我,這頭白鯨就是獄牆,緊緊的把我壓制著。……他困擾我;他折磨我;我知道他有一種狂暴的力量,一種不可思議的惡毒力量。我憎恨的主要就是這種不可思議的東西……如果太陽侮辱我,我就要打擊太陽,不要對我說這是褻瀆,兄弟們。因為如果太陽能這樣做,那我們就能那樣做;這是很公平的,一切事物之中充滿了相互的嫉妒。」

  這不是強烈的憤世嫉俗的呼聲麼?

  梅爾維這部作品結構上頗有缺點,在小說中故意賣弄學問,夾雜了許多關於海洋與鯨魚等等的議論和歷史,文體也並不純淨,他自己也不大知道這作品的主題應該是什麼,然而他寫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尤其重要的,是他描寫了船長亞海勃這個深刻的叛逆的靈魂。這位船長由於憎恨與復仇欲而變成了接近瘋狂,然而我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自禁的佩服他,同情他,就像他船中所有的船員們一樣。

  毛姆拿這部小說來與希臘悲劇與莎士比亞的劇作相比。亞海勃的悲劇,在規模與深度上,確是可與《伊迪普斯》、《李爾王》、《奧久洛》這些著名悲劇相比擬,他們和命運奮戰,但終於遭到毀滅。只是《無比敵》這部小說中描寫的不是人類生活中一種真實的現象——白鯨只是一種虛幻的東西,因之藝術力量不免受到損害。

  格力哥利柏絲毫沒拍出亞海勃船長的心靈,他沒有使我們感染到故事中的悲劇力量,那種一個巨大的心靈被殘酷命運所壓服的悲劇——他只使我們感到惘然和混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