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金庸 > 鹿鼎記 | 上頁 下頁
四一三


  李煦的奏摺

  李煦是康熙的親信,任蘇州織造達三十年之久。李煦的妹夫曹寅任江寧織造二十餘年,曹寅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李煦、曹寅,以及杭州織造孫文成三人,都不斷向康熙呈遞密摺,奏報江南地方上的情形。其中極大部分是關於雨水、收成、米價、疫病、民情、官吏的名聲等等。當時沒有報紙,康熙主要從這些奏摺中得知各地實情。

  康熙三十二年夏,淮徐及江南地區天旱,六月中降雨,李煦奏報收成及米價。康熙批:「五月間聞得淮徐以南時暘舛候,夏澤愆期,民心慌慌,兩浙尤甚。朕夙夜焦思,寢食不安,但有南來者,必問詳細,聞爾所奏,少解宵旰之勞。秋收之後,還寫奏帖奏來。」

  四十七年正月十九日,李煦有這樣一個奏摺:「恭請萬歲萬安。窃臣於去年十二月初七日,風聞太倉盜案,一面遣人細訪,一面即繕摺,並同無節竹子,差家人王可成齎捧進呈。今正月十七日,王可成回揚,據稱:『無節竹子同奏摺俱已進了,摺子不曾發出。』臣煦聞言驚懼。伏思凡有摺子,皆蒙御批發下,即有未奉批示,而原摺必蒙賜發。今稱不曾發出,臣心甚為驚疑。再四嚴刑拷訊,方云:『摺子藏在袋內,黑夜趕路,拴縛不緊,連袋遺失德州路上,無處尋覓。又因竹子緊要,不敢遲誤,小的到京,朦朧將竹子送收,混說沒有摺子,這是實情。』等語。臣煦隨將王可成嚴行鎖拷,候旨發落。但臣用人不當,以致遺誤,驚恐惶懼,罪實無辭,求萬歲即賜處分。茲謹將原摺再繕寫補奏,伏乞聖鑒。臣煦臨奏不勝戰慄待罪之至。」

  康熙硃批:「凡爾所奏,不過密摺奏聞之事,比不得地方官。今將爾家人一並寬免了罷。外人聽見,亦不甚好。」

  值得注意的,還不在康熙的寬大,而是他的基本心態:皇帝認為派人暗訪密奏,是一件不光采、不名譽的事;不是堂堂正正的辦事,就非光明正大的作風,無論如何不能讓旁人知道。康熙批覆密摺,從來不假別人之手,一度右手有病,不能書寫,勉強用左手批覆。但在政治黑暗的時代,統治者派遣探子私訪密奏,卻眾所公認是理所當然。這種對「特務工作」的價值觀念,是政治清明或腐敗的一種明顯分野。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六,李煦在請安摺子之中,又附奏江南提督張雲翼病故的訊息。向皇帝請安,是「恭祝萬歲爺萬福金安」,該當大吉大利才是,死亡的消息必須另摺奏報,決不可混在一起,否則有咒詛皇帝死亡的含義。李煦這個奏摺犯了基本的忌諱,十分胡塗。奏摺中說:「恭請萬歲萬安。窃提督江南全省軍務臣張雲翼,於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十八日,病患腰癰,醫治不痊,於七月初三日巳時身故,年五十八歲,理合奏聞。蘇州六月晴雨冊進呈,伏乞聖鑒。」

  康熙見了這大不吉利的奏摺,自然很不高興,但申斥的語氣中還是帶了幾分幽默。硃批:「請安摺子,不該與此事一起混寫,甚屬不敬。爾之識幾個臭字,不知那去了?」

  李煦見到御批,自然嚇得魂飛魄散,急忙上奏謝罪,痛自懺悔。康熙批:「知道了。」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江寧織造曹寅(曹雪芹的祖父)奉命到揚州辦理刻印「佩文韻府」事宜,染上瘧疾,病勢甚重。李煦前往探病,曹寅請他上奏,向康熙討藥。

  康熙得奏之後,立即硃批:「爾奏得好,今欲賜治瘧疾的藥,恐遲延,所以賜驛馬星夜趕去。但瘧疾若未轉泄痢,還無妨。若轉了病,此藥用不得。南方庸醫,每每用補濟(劑),而傷人者不計其數,須要小心。曹寅元肯吃人參,今得此病,亦是人參中來的。金雞拏(即奎寧,原文用滿文)專治瘧疾。用二錢,末。酒調服。若輕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後或一錢,或八分。連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瘧疾,此藥用不得,須要認真。萬囑,萬囑,萬囑,萬囑!」

  康熙連寫四次「萬囑」,又差驛馬趕急將藥送去揚州,限九日趕到,可見對曹寅十分愛護關心。奎寧原是治瘧疾的對症藥物,但曹寅可能有其他併發症,終於不治逝世。康熙甚為悼惜,命李煦妥為照顧曹寅的遺屬。

  李煦的奏摺之中,有一大部分是關於實驗新種稻米的。康熙很重視稻米品種,經過多方試種,培育出一種優良品種,發交各地官紳試種。李煦詳細奏報試種的情況,某官種幾畝,畝產幾石幾斗;某商人種幾畝,每畝產幾石幾斗等等。如康熙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奏:「窃奴才所種御稻一百畝,於六月十五日收割,每畝約得稻子四石二斗三升,謹礱新米一斗進呈。而所種原田,趕緊收拾,乃六月二十三日之前,又種完第二次秧苗。至於蘇州鄉紳所種御稻,亦皆收割。其所收細數,另開細數,恭呈御覽。」可見李煦還負有「種御稻實驗田」的任務。

  康熙將「御稻」種子普遍發交各地官紳商人試種,每人試種的田畝多數是兩畝至三畝。李煦種到一百畝,是最大的實驗農場。所產的米當時叫做「御苑胭脂米」,色紅味香,煮粥最美。「紅樓夢」寫莊頭烏進孝進給賈府的,就是這種米。

  康熙在南巡之時,見到民舟中滿載豬毛、雞毛,問起用途,得知是用作稻田肥料,其後即下旨試驗,效果甚好。

  比之後世不經實驗而大搞衛星田,不注意品種肥料而只虛報瞞騙,康熙的種稻實踐是科學化得多了。

  李林盛的奏摺

  康熙頗有幽默感,雖然在嚴肅的公文批語之中,往往也流露出來。

  康熙四十年十月二十四日,陝甘提督李林盛上了一道奏本。這人的正式官銜是:「提督陝西甘肅等處地方總兵官右都督加一級降二級戴罪圖功。」奏摺中說:

  「皇上著問:『提督好,提督身上好麼?各官好麼?又在先的提督地方上事宜、雨水情形俱不時啟奏,今你到任來,為何不具本啟奏?今後可將地方上事宜不時啟奏於 皇上知道。又 皇上賜你鹿舌、鹿尾、乾肉等捌樣,你可查收』等因。臣隨恭設香案,率同將弁各官,望闕謝恩,領受訖。除臣恭奉 綸音,頒賜食品,見在另疏奏謝 天恩外,所有奉宣地方事宜,雨水情形,令臣宣奏之上諭,臣謹遵旨具覆。伏念臣以庸愚,幸生聖世,遭遇堯舜之主,身經太平之年,毫無報稱,夙夜兢惕……」

  此人不明白康熙的性格,奏摺中以大量套語歌功頌德,關於地方事宜和雨水情形,也是報喜不報憂。此人大概是漢軍旗的武官,所用的師爺也不明規矩,在奏摺上蓋了一顆官印。康熙硃批:「知道了。已後摺字寫清字,不必用印。」

  「清字」即滿洲文,康熙的意思是,這種奏摺是秘密奏報,並非正式公文,要李林盛自己書寫,不會寫漢字則寫清字好了。

  李林盛收到御批後,又上奏摺:

  「……仰惟我 皇上承天御極,神武英文,雖 聖躬日理萬機,猶無時不以民生為念。曩因河東歲歉,上廑 聖懷,既沛賑恤之殊恩,復頒免賦之曠典,誠功高萬世,德邁百王,薄海內外,靡不共戴堯天也……再臣應宜遵旨,以清字具摺請奏,但臣雖稍識清字,因年衰目昏,不能書寫,又兼清字之文理不通,如令人代繕,臣既不諳其中深義,誠恐詞句失宜,並懇 皇恩,容臣嗣後凡陳奏事宜,仍准以漢字具奏,庶民舛錯之愆尤也。」

  康熙批示:「知道了。此漢文亦未必爾自能作也。」

  他明知這員武將肚子裏墨水有限,這封奏摺必是叫人代寫的,於是小小的諷刺了他一下,以後也不盼望他能自寫奏摺、密報地方訊息了。

  李林盛這封奏摺雖是師爺所寫,其實還是有不通順處。例如「但臣雖稍識清字,因年衰目昏,不能書寫,又兼清字之文理不通」,其實應當是「又兼不通清字之文理」。原摺中那一句話,變成了指摘滿洲文「文理不通」。好在康熙寬洪大量,不予追究,如果變成了細密深刻的雍正皇帝,或許會下旨斥責,罰他「再降一級,戴罪圖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