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金庸 > 新修版射鵰英雄傳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九回 黑沼隱女(7) |
|
兩人鑽入雲霧之中,放眼白茫茫一片,雖當盛暑,身上卻已頗感寒意。黃蓉歎道:「眼前奇景無數,就算治不好,也不枉了一場奔波。」郭靖道:「蓉兒,你別再說死啦活啦,成不成?」黃蓉低低一笑,在他頭頸中輕輕吹氣。郭靖只感頸中又熱又癢,叫道:「你再胡鬧!我一個失手,兩個兒一齊摔死。」黃蓉笑道:「好啊,這次可不是我說死啦活啦!」 郭靖一笑,無話可答,愈爬愈快,突見那長藤向前伸,原來已到了峰頂,剛踏上平地,猛聽得轟隆一聲巨響,似是山石崩裂,又聽得牛鳴連連,接著一個人大聲吆喝。郭靖奇道:「這麼高的山上也有牛,可當真怪了!」負著黃蓉,循聲奔去。黃蓉道:「漁樵耕讀麼,耕田就得有牛。」 一言甫畢,只見山坡上一頭黃牛昂首哞鳴,所處形勢卻極怪異。那牛仰天臥在一塊岩石上,四足掙扎,站不起來,那石搖搖欲墮,下面一人擺起了丁字步,雙手托住岩石,只要一鬆手,勢必連牛帶石一起跌入下面深谷。那人所站處又是一塊突出的懸岩,無處退讓,縱然捨得黃牛不要,那岩石壓將下來,不是斷手,也必折足。瞧這情勢,必是那牛爬在坡上吃草,失足跌下,撞松岩石,那人便在近處,搶著托石救牛,自己卻陷入了這狼狽境地。黃蓉笑道:「适才唱罷《山坡羊》,轉眼又見『山坡牛』!」 那山峰頂上是塊平地,開墾成二十來畝山田,種著禾稻,一柄鋤頭拋在田邊,托石之人 上身赤膊,腿上泥污及膝,顯見那牛跌下時他正在耘草。黃蓉放眼察看,心中琢磨:「此人自然是漁樵耕讀中的『耕』了。這頭牛少說也有三百斤上下,岩石的分量瞧來也當不輕,雖有一半靠著山坡,但那人穩穩托住,也算得是神力驚人。」郭靖解開青藤,將她往地下一放,奔了過去。黃蓉急叫:「慢來,別忙!」但郭靖救人要緊,挨到農夫身邊,蹲下身去舉手托住岩石,道:「我托著,你先去將牛牽開!」 那農夫手上陡輕,還不放心郭靖有偌大力氣托得起黃牛與大石,當下先松右手,側過身子,左手仍然托在石底。郭靖腳下踏穩,運起內勁,雙臂向上奮力挺舉,大石登時高起半尺,那農夫左手也就松了。 他稍待片刻,見那大石並不壓將下來,知道郭靖盡可支撐得住,這才彎腰從大石下鑽過,躍上山坡,要去牽開黃牛,不自禁向郭靖望了一眼,瞧瞧這忽來相助之人卻是何方英雄,一瞧之下,不由得大為詫異,但見他只是個十八九歲的少年,實無驚人之處,雙手托著黃牛大石,卻又顯得並不如何吃力。 那農夫自負膂力過人,看來這少年還遠在自己之上,不覺大起疑心,再向坡下望去,見一個少女倚在石旁,神情委頓,似患重病,懷疑更甚,向郭靖道:「朋友,到此何事?」郭靖道:「求見尊師。」那農夫道:「為了何事?」 郭靖一怔,還未回答,黃蓉側身叫道:「你快牽牛下來,慢慢再問不遲。他一個失手,豈不連人帶牛都摔了下去?」 那農夫心想:「這二人來求見師父,下面兩位師兄怎無響箭射上?如為硬闖兩關,武功自然了得。這時正好乘他鬆手不得,且問個明白。」於是又問:「來求我師父治病?」郭靖心道:「反正在下面已經說了,也就不必瞞他。」當下點點頭。那農夫臉色微變,道:「我先去問問。」說著也不去牽牛,從坡上躍下地來。郭靖大叫:「喂,你快先幫我把大石推開再說!」那農夫笑道:「片刻即回。」 黃蓉見這情狀,早已猜知那農夫心意,存心要耗卻郭靖的氣力,待他托著大石累到精疲力盡,再來援手,那時要攆二人下山,可說易如反掌,只恨自己傷後力氣全失,沒法相助推開大石,但見那農夫飛步向前奔去,不知到何時才再回來,心中又氣又急,叫道:「喂,大叔,快回來。」 那農夫停步笑道:「他力氣很大,托個一時三刻不會出亂子,放心好啦。」黃蓉心中更怒,暗道:「靖哥哥好意相救,你卻叫他鑽進圈套,竟說要他托個一時三刻。我且想個什麼法兒也來損你一下。」眉尖微蹙,早有了主意,叫道:「大叔,你要去問過尊師,那也該當。這裏有一封信,是家師洪七公給尊師的,相煩帶去。」 那農夫聽得洪七公名字,「咦」了一聲,道:「原來姑娘是九指神丐弟子。這位小哥也是洪老前輩門下的嗎?難怪恁地了得。」說著走近來取信。 黃蓉點頭道:「嘿,他是我師哥,也不過有幾百斤蠻力,說到武功,可遠遠及不上大叔了。」慢慢打開背囊,假裝取信,卻先抖出那副軟蝟甲來,回頭向郭靖望了一眼,臉露驚惶神色,叫道:「啊喲,不好,他手掌要爛啦,大叔,快想法兒救他一救。」 那農夫一怔,隨即笑道:「不礙事。信呢?」伸手只待接信。黃蓉急道:「你不知道,我師哥正在練劈空掌,兩隻手掌昨晚浸過醋,還沒散功,壓得久了,手掌可就毀啦。」她在桃花島時曾跟父親練過劈空掌,知道練功的法門。 那農夫雖不會這門功夫,但他是名家弟子,見聞廣博,知道確有此事,心想:「倘若無端傷了九指神丐的弟子,不但師父必定怪罪,我心中可也過意不去,何況他又是好意出手救我。但不知這小姑娘的話是真是假,只怕她行使詭計,卻是騙我去放他下來。」 黃蓉見他沉吟未決,拿起軟蝟甲一抖,道:「這是桃花島至寶軟蝟甲,刀劍不損,請大叔去給他墊在肩頭,再將大石壓上,那麼他既走不了,身子又不受損,豈非兩全其美?否則你毀了他手掌,我師父豈肯罷休?定會來找你師父算賬。」那農夫倒也聽見過軟蝟甲的名字,將信將疑地接過手來。黃蓉見他仍有不信之意,道:「我師父教我,不可對人說謊,怎敢欺騙大叔?大叔要是不信,便在這甲上砍幾刀試試。」 那農夫見她臉上一片天真無邪,心道:「九指神丐是前輩高人,言如金玉,我師父提到時向來十分欽佩。瞧這小姑娘模樣,確也不是撒謊之人。」只是為了師父安危,絲毫不敢大意,從腰間拔出短刀,在軟蝟甲上砍了幾刀,那甲果然紋絲不傷,真乃武林異寶,這時再無懷疑,道:「好,我去給他墊在肩頭就是。」他哪知黃蓉容貌冰雪無邪,心中卻詭計多端,當下拿著軟蝟甲,挨到郭靖身旁,將甲披在他的右肩,雙手托住大石,臂上運勁,挺起大石,說道:「你鬆手吧,用肩頭扛住。」 黃蓉扶著山石,凝目瞧著二人,眼見那農夫托起大石,叫道:「靖哥哥,飛龍在天!」郭靖只覺手上一松,又聽得黃蓉呼叫,更無餘暇去想,立時右掌前引,左掌從右手腕底穿出,使一招降龍十八掌中的「飛龍在天」,人已躍在半空,右掌複又翻到左掌之前,向前撲出,落在黃蓉身旁,那軟蝟甲兀自穩穩地放在肩頭,只聽那農夫破口大駡,回頭看時,又見他雙手上舉,托著大石動也不能動了。 黃蓉極是得意,道:「靖哥哥,咱們走吧。」回頭向那農夫道:「你力氣很大,托個一時三刻不會出亂子,放心好啦。」 那農夫罵道:「小丫頭,使這勾當算計老子!你說九指神丐言而有信,哼,他老人家一世英名,都讓你這小丫頭給毀了。」黃蓉笑道:「毀什麼啊?師父叫我不能撒謊,但我爹爹說騙騙人沒什麼大不了。我愛聽爹爹的話,我師父可拿我沒法子。」那農夫怒道:「你爹爹是誰?」黃蓉道:「咦,我不是給你試過軟蝟甲麼?」那農夫大罵:「該死,該死!鬼丫頭是黃老邪的鬼女兒。我怎麼這等胡塗?」 黃蓉笑道:「是啊,我師父言出如山,是從來不騙人的。這件事難學得緊,我也不想學他。我說,還是我爹爹教得對呢!」格格而笑,牽著郭靖的手徑向前行。 【注】 一、初寫本回時,只寫黃蓉所以能精通高深數學、難倒瑛姑,是受自父親黃藥師之教。數學是我故鄉(浙江海寧)的學術強項,清代大數學家李善蘭即海甯人,傳世的數學著作甚多。黃藥師是浙江舟山桃花島人,雖與我故鄉相距不遠,但學術上應該不相干了。我在嘉興中學(海寧現屬嘉興市)求學時,數學老師章克標亦海寧人,當代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是嘉興人,可惜作者雖對數學有興趣卻乏天資,只在初中時得俞芳老師之教,於幾何學略窺門徑,其後於構思小說結構時,頗有助於邏輯思維及推理,對老師感恩不忘。一九九八年十一月臺北舉行「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師範大學洪萬生教授提出了一篇很有價值的論文《全真教與金元數學》,論文學殖深厚,範圍淵博,在會上宣讀及討論時,本書作者恭聆教言,又經歷了一次做學生的生涯,大感欽佩。洪教授論文的副題是「以李冶(1192~1279)為例」,他詳述金元時代大數學家李冶的身世和學養,說到他的至交好友中有元好問(即作「問世間,情是何物」詞的大詞人)以及大數學家、全真教道士趙友欽。趙是宋德方的再傳弟子,宋德方是全真七子馬鈺與丘處機的弟子。所以李冶如有機會間接聽到黃藥師或其傳人談論數學問題,也未始不可能。 李冶的主要成就,在於將宋金元時代的「天元術」集大成,為此後的「四元術」鋪路。天元術即中國的代數學,以一元或多元為未知數,解方程式而求得未知數之值。李冶的著作《敬齋古今黈》中談到的學術涉及經學、哲學、歷史、文學、數學、醫學、術數、氣功、胎息、內丹等,可見他的淵博有點類似于黃藥師。他在書中有一段話說:「予至東平,得一算經,大概多明如積之術。以十九字志其上下層數,曰:仙、明、霄、漢、壘、層、高、上、天、人、地、下、低、減、落、逝、泉、暗、鬼。此蓋以人為太極,而以天地各位而陟降之。」李冶明言這十九元之說,是他在東平得一算經而知。那麼如說是黃藥師所創,黃蓉受了家傳,拿來嚇唬一下瑛姑也無不可。作此注釋,是對洪萬生教授的指教表示感謝。 二、作者于二〇〇〇年初夏,隨同圍棋老師聶衛平、林海峰,友人沈君山先生等前赴雲南麗江,參加「炎黃杯圍棋名人賽」,于木王府餘興晚會中,得聆「麗江古樂團」演奏唐宋遺曲,樂手多數為白須老人,樂器用古琴、古箏、古笙等,女歌手合唱唐宋遺曲中,有後世傳為元人張養浩所作之《山坡羊》:「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及若干宋人遺曲。合唱曲有錄音帶出售(今仍可在麗江購得)。據該樂團領隊兼指揮宣科先生稱,該等古曲曾在英女皇、挪威國王等御前演奏,並曾在英國牛津大學演出,獲得讚賞,並贈以學術榮銜。千餘年前之古樂保存至今,殊為不易。我國詩文源流悠久,非一朝定有一朝之詩文,如李白作《菩薩蠻》詞,後人于敦煌石窟中發現不少唐人所抄寫之「宋詞」。此《山坡羊》諸曲或真出自唐人手筆,流傳後世,元人張養浩聞而善之,加諸筆錄,後人遂訛以為張所自作,亦非無可能。畢竟真相若何,後人難知。王國維先生乃一代大學者,其名著《唐宋大麯考》中予此亦未述及。筆者曾查考唐韻、宋韻及元曲數次修改之韻腳,以古韻學素養太淺,難有結論,當再求教於碩學通人矣。欲究其原委,恐非今世考古學家、文學史家、古音樂家、敦煌學家、民族學家等研究不可。評者以本書「宋代才女唱元曲」為笑,作者撰寫武俠說部,學識淺陋,於古代史實未能精熟,但求故事生動熱鬧,細節不免有誤。本書初作時,作者未去大理,不知此史實,本小段為後補。在南詔覆沒之唐軍遺留云云,未必系事實,視作小說家言可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