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金庸 > 舊版鹿鼎記 | 上頁 下頁
第一三六回 出征羅刹(1)


  索額圖道:「兄弟,你這一次面子可實在不小,皇上怕你心中尚有顧慮,所以特命我來促駕。你可知皇上要派你個什麼差使?」韋小寶搖頭道:「皇上的神機妙算,咱們做奴才的可萬萬猜不透了。」索額圖將嘴巴湊到他耳朵邊,低聲說道:「打羅刹鬼!」韋小寶一怔之下,跳起身來,大叫:「妙極!」

  索額圖道:「皇上說你得知之後,一定十分喜歡,果然不錯。兄弟,羅刹鬼自順治年間起,就占我黑龍江一帶,其勢十分猖獗,先帝和皇上寬洪大量,不予計較,那知羅刹鬼得寸進尺,占地越來越多。遼東是我大清的根本所在、如何能容鬼子威逼?現下三藩之亂和臺灣鄭氏都已蕩平,天下無事,皇上就決意對羅刹用兵了。」

  韋小寶在通吃島閒居數年,悶得便如推牌九連抓十副別十,這時聽得這消息,當真是開心得合不攏嘴來。索額圖又道:「皇上為了息事寧人,曾向羅刹國的大汗下了幾道諭旨,可是始終沒有答覆。後來荷蘭國的使臣轉告,說羅刹國雖大卻是蠻夷之邦,通國無一人懂得中華上國的文字,接到皇上的諭旨全然莫名其妙,因此只好不答。然而羅刹兵東來占地,始終不止。皇上說道,我中華上國,講究仁義,不能對蠻夷不教而誅,總是要先令他們知錯,有個幡然悔改的機會,若是訓諭之後仍是強項不服教化,那時便只有加以誅戮了。朝中大臣,精通羅刹國文字語言的,卻只有韋兄弟一人。」

  (金庸按:當時中俄交涉,互相言語文字不通,確為事實。史載俄國沙皇致書康熙,有云:「皇帝在昔所賜之書,下國無通解者,未循其故。」)

  韋小寶心想:「原來為了我懂得羅刹鬼話,小皇帝才向我投降。」得意之情,不禁見於神色。索額圖笑道:「兄弟精通羅刹國語言文字,固然十分了不起,可是還有一椿大本事,更是人所莫及。聽說羅刹國的攝政,是大汗的姊姊,這位女王,是兄弟的老相好,是不是啊?」

  韋小寶哈哈大笑,說道:「羅刹女人全身都是金毛,這個蘇菲亞攝政女王相貌倒很不錯,她身上的皮膚,摸上去卻粗糙得很。」索額圖笑道:「皇上就是要兄弟出馬,勉為其難,再去摸她幾摸。」韋小寶笑著搖頭,道:「沒有胃口,沒有胃口。」索額圖道:「兄弟一摸之下,兩國交好,從此免了刀兵之災,這是安邦定國的一樁奇功啊。」

  韋小寶笑道:「原來皇上不是派我去帶兵打仗,而是要我施展『十八摸神功』,哈哈!」嘴裏哼了起來:「一呀摸,二呀摸,摸到羅刹國女王的金髮邊。女王的金髮像黃金,韋小寶花差花差哉!」兩人相對大笑。

  韋小寶忽然想起一事,問道:「皇上怎麼知道兄弟跟羅刹國的攝政女王有一手?皇上明見萬里,難道這種事情也明見了?」索額圖笑道:「這個我就不知道。想必是兄弟的部屬之中,有人早就啟奏了皇上。」韋小寶一拍大腿,道:「是了,定是風際中這傢伙說的。」

  韋小寶問起羅刹國侵佔黑龍江的詳情,索額圖細加述說。原來在明朝萬曆年間,羅刹人便決意東侵。(羅刹即俄羅斯,《清史稿郎坦等傳》云:「俄羅斯之為羅刹,譯言緩急異耳。」緩讀為俄羅斯,急讀為羅刹。以俄語本音讀之,羅刹更為相近。)先後在西伯利亞的托木斯克,葉尼塞斯克、雅庫次克、鄂霍次克等地築城。順治六年,羅刹人在鹿鼎山築城,稱阿爾巴青(中國則稱為雅克薩城),同時順流東下,沿途剽掠。順治九年,滿清甯古塔都統海色率兵二千,在黑龍江岸將羅刹兵逐退。後來又在松花江口交兵,滿清都統明安達哩奮勇作戰,大破羅刹軍。羅刹兵西退,在尼布楚築城,並遣使往莫斯科乞援,使者沿途散佈流言,說黑龍江一帶金銀遍地,牛馬成群,居民房屋皆鑲嵌黃金。於是羅刹人夢想大發洋財,結隊東來,沿途劫掠,殘害百姓,哥薩克騎兵尤為殘暴。滿清甯古塔都統沙爾呼達、甯古塔將軍巴海率兵禦敵,于順治十六年、十七年間連勝數仗,打死了羅刹兵的統軍大將,將哥薩克騎兵斬殺過半。於是羅刹不敢再到黑龍江畔。

  到康熙初年,羅刹軍民又大舉東來,以雅克薩城為根據地。康熙年紀漸長後,知道羅刹人野心極大,嚴加防守,並移吉林水師到黑龍江駐防。羅刹軍也不斷增兵,將雅薩克城建築得十分牢固,同時在通往羅刹國本部的交通要道沿途設站,決意將黑龍江一帶廣大土地席捲而有之。那時康熙正在全力對付吳三桂,無力分兵抗禦羅刹的侵略,直到三藩削平,臺灣鄭氏歸降,更無他顧之憂,這才專心應付。想起韋小寶曾去過莫斯科,不但熟悉彼邦情事,且和羅刹國掌握大權的攝政女王關係不同尋常,也曾受過她的封爵,這是手中的一著厲害棋子,為何不用?得知他到了臺灣,當即命索額圖前去宣召。

  於是韋小寶帶了妻子兒女、命夫役抬了在臺灣所發的「請命財」,兩袖金風,上船北行,船行時施琅要了原來臺灣鄭氏手下的將領何佑、林興珠、洪朝,以及五百名藤牌兵。施琅知他這次赴京,定得重用,自己在朝廷裏正要他鼎力維持,自然沒口子的答應,對他和索額圖又都送了一份重禮。臺灣百姓知道朝廷所以撤銷舉台內遷旨意,這位少年韋大人厥功甚偉,人人心中感激,萬民傘、護民旗等等送了無數。韋小寶上船之際,兩位耆老脫下他靴子,高高捧起,說是留為去思。道「脫靴」之禮,本是清朝地方官清正,百姓愛戴,才有這等儀節。韋小寶這個「髒官」居然也享此殊榮,非但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後無來者了。歡送時鞭炮大放特放,更是不在話下。

  不一日船到塘沽,韋小寶、索額圖等一行人登岸陸行,經天津而至北京。韋小寶重入都門,真是恍如隔世,心花怒放,飄飄欲仙,立刻便去謁見皇帝。康熙在上書房傳見。

  韋小寶揭開門帷,去到康熙跟前,跪下磕頭,還沒站直身子,不知如何,竟是悲從中來,不由得伏在地下,放聲大哭。康熙見他到來,心中有一大半歡喜,也有一小半惱怒,心想:「這小子無法無天,竟敢一再違旨。這次雖是派他差使,卻也要好好懲戒他一番,免得這小子恃寵而驕,再也管束他不住。」豈知韋小寶竟會大哭,康熙心腸卻也軟了,笑道:「他媽的,你這小子見了老子,怎麼哭將起來?」

  韋小寶哭道:「奴才只道這一生一世,再也見不著皇上了。今日終於得見,實在是歡喜得緊。」康熙笑道:「起來,起來!讓我瞧瞧你。」韋小寶爬起身來,滿臉的眼淚鼻涕,嘴角邊卻已露著微笑。康熙笑道:「他媽的,你這小子倒也長高了。」童心忽起,走下御座,說道:「咱倆比比,到底是你高還是我高。」走過去和他貼背而立。韋小寶眼見跟他身高相若,但皇上要比高矮,豈能高過了皇上了,當即微微彎膝。

  康熙伸手在兩人頭上一比,自己高了一寸,笑道:「咱們一般的高矮。」轉身走開幾步,笑道:「小桂子,你生了幾個兒子女兒?」韋小寶道:「奴才不中用,只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康熙哈哈大笑,說道:「這件事我可比你行了。我已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韋小寶道:「皇上雄才大略,自然……自然這個了不起。」康熙笑道:「幾年不見,你學問還是半點沒長進。生兒女的事,跟雄才大略有什麼干係?」韋小寶道:「從前周文王有一百個兒子,凡是好皇帝,兒子也必定多的。」

  康熙笑道:「你又怎麼知道了?」韋小寶道:「皇上派奴才去釣魚,咱倆個好比周文王和姜太公。周文王的事,奴才自然要問問清楚,免得見到皇上之時,對答不上。」

  這幾年來康熙忙於跟吳三桂打仗,晝夜辛勞,策劃國事,身邊少了韋小寶這個少年臣子說笑話解悶,有時著實無聊,此時君臣重逢,甚是開心,說了好一會閒話,問了他在通吃島上的生涯,又問起臺灣的風土民情。韋小寶道:「臺灣土地很肥,出產很多,那邊的百姓日子都過得挺快活,得知皇上准許他們在臺灣住下去,個個感激皇恩浩蕩,天高地厚,真如重生父母一般。」康熙點頭道:「施政以不擾民為先。百姓既然在臺灣安居樂業,強要他們遷入內地那便是大大擾民。朝中大臣不明臺灣實情,妄發議論,險些兒誤了大事。你和施琅力加勸諫,功勞不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