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金庸 > 舊版鹿鼎記 | 上頁 下頁 |
第八二回 偷天換日(1) |
|
陳近南解開關安基衣衫,只見他胸口上印著一個血紅的手印,失聲叫道:「是施琅!」再一檢視,果然在關安基衣袋中找到一張字條,寫著一行字:「愚弟施琅拜上故人。」陳近南大怒,左手在棺材蓋上重重一擊,登時木屑紛飛,喝道:「不殺這奸賊,陳某誓不為人。」眾人怒道:「這姓施的奸賊投降韃子,今日又害死了關二哥,咱們跟他不共戴天。」 韋小寶扯了扯馬彥超的袖子,問道:「施琅是什麼東西?」馬彥超道:「這賊子,本是國姓爺手下的大將,卻賣主求榮,投降了清廷。」韋小寶道:「原來如此。那麼鄭二公子恐怕是給拿去了。」陳近南道:「正是,咱們可得趕快設法去相救。」韋小寶道:「這二公子也不是好人,讓他們以毒攻毒,自相殘殺。」陳近南道:「胡說。二公子是王爺的愛子,落入奸賊之手,如何可以不救?」馬彥超道:「總舵主,屬下多口。二公子受了馮錫範的挑撥,意欲不利於你,若是救了他出來,只怕後患無窮。」 陳近南歎了口氣,道:「話是不錯。剛才若不是小寶機智,咱們大夥兒都已死於非命,可是……可是……」玄貞道人道:「他咬定我們天地會不服臺灣號令,在中原已是如此,到得臺灣,更有什麼分辯的餘地?總舵主,咱們秦檜固然不做,卻也不做岳飛。」錢老本道:「總舵主忠心耿耿,為鄭家効力,卻險些兒給二公子害死,這一口氣無論如何咽不下。」陳近南又歎了口氣,道:「大丈夫行事無愧於天地,旁人要說三長兩短,那也只好由他。咱們一來要救二公子,二來要殺了施琅給關二哥報仇雪恨,須得想個善策。」 韋小寶道:「第一件事是得趕快搬家。」陳近南道:「正是,我心神恍惚,競沒想到此節。施琅這廝只怕轉眼便會調兵前來拿人。」當下眾人匆匆在花園中掘地埋葬了關安基的屍身,生怕清兵發掘,不敢堆土作墳。眾人灑淚跪拜,攜了隨身物件,便即分批離去。好在天地會群雄在京中時時搬遷,換一個住所乃是家常便飯。韋小寶生怕師父考問武功,乘機辭別,回入宮中。 他來到自己住處,閂了房門,將六部經書逐一拆開,果然每一部經書函套的夾縫之中,均有許多羊皮碎片。他將碎片包成一包,貼身藏好,再細心將書函縫起還原,只縫得兩部,康熙便派了小太監來傳。 韋小寶跟著小太監來到皇帝的寢殿。康熙說道:「明日便有朝旨,派你送建甯公主去雲南,賜婚給那姓吳的小王八蛋。」韋小寶道:「是。只可惜沒服侍得皇上幾天,又要遠離。」 康熙低聲道:「太后跟我說了一件大事,這次你去雲南,可乘機辦一辦。」韋小寶應了。康熙道:「太后說道,那惡婢假冒太后,原來有個重大陰謀,她想查知我們滿州龍脈的所在,要設法破了。太后含辛茹苦,甯死不說,令那惡婢奸計不逞。上天保佑,太后所以得保平安至今,卻也全仗了不肯吐露這個大秘密。」 那日韋小寶躲在床後,已聽假太后向九難提及此事,知道不假,說道:「皇上,這個天大的秘密,你最好別跟我說。多一人知道,多一分洩漏的危險。」康熙贊道:「你越來越長進啦,懂得諸事須當謹慎。不過你跟我辦事以來,從來沒洩漏過什麼。倘若連你都信不過,我是沒人可以信得過的了。」韋小寶周身輕鬆,跪下磕頭,道:「皇上如此信任,奴才就是把自己舌頭割了,也不敢洩漏半句皇上交代的話。」 康熙點點頭,說道:「我大清龍脈的秘密,原來藏在八部《四十二章經》之中。」韋小寶早知其事,仍是假作驚異。康熙續道:「當年攝政王爺多爾袞進關之後,將這八部經書分賜八旗旗主。八旗精兵之中,上三旗是天子自將,所以其中三部經書是留在皇宮中的。」韋小寶道:「奴才記得了,那日皇上下旨抄鱉拜的家,老婊子要奴才去鼇拜府中取兩部經書,只怕就是這東西了。」 康熙道:「正是。宮裏本有三部,鼇拜家裏抄到兩部,父皇賜了一部,是你從五臺山帶回來的,一共六部,都落入了老婊子手中。唉,我做夢也想不到,幾部佛經競有如此重大干係,老婊子開口要,自然就給了她。」韋小寶道:「咱們快去慈甯宮搜查。老婊子光著身子逃出宮去,什麼也沒有帶。」說到這裏,心中怦怦而跳:「此刻皇上若是到我屋中一查,小桂子便有一百個腦袋,也都砍了。」 康熙搖頭道:「我早細細搜過了,什麼也查不到。只查到一套僧袍,老婊子那個相好,原來是個和尚。」韋小寶哈哈大笑,但笑得兩聲,覺得甚為無禮,忙忍住了笑。康熙卻是忍俊不禁,笑道:「他這相好又矮又胖,老婊子什麼漢子不好偷,卻去找這樣一個矮冬瓜。」 韋小寶笑道:「這矮冬瓜武功很高。相貌英俊的,未必有本事偷進宮來。」康熙笑道:「那也說得是。」頓了一頓,續道:「另外兩部,是分賜給正紅旗和鑲藍旗的。正紅旗的旗主目下是康親王傑書,我已命他去將經書獻上來。」韋小寶心想:「康親王那部經書,那天晚上給齊元凱偷了去,此刻在我手中。康親王那裏還獻得出?這一下老康可要大糟而特糟了。」 康熙又道:「鑲藍旗旗主富登年歲尚輕,我剛才問過他。他說上一任的旗主嘉坤在攻打雲南時陣亡,一切後事都是吳三桂料理的。吳三桂交到他手裏的,只是一顆石印、一面軍旗,還有幾萬兩銀子,此外什麼都沒有了。」韋小寶道:「這部經書定是吳三桂吞沒了。」康熙道:「是啊。所以你到了吳三桂府中,仔細打聽這件事,想法子把經書取了到手,吳三桂這廝老奸巨猾,千萬不能讓他得知內情。」 韋小寶道:「是,奴才隨機應變,騙他出來。不過老婊子那六部經書,卻又到了何處?這件事可大傷腦筋了。」康熙皺眉道:「老婊子到底是何來歷,此刻毫無線索可尋,她幹此大事,必有同謀之人。她得到經書之後,必已陸續偷運出宮,要將這六部經書盡數追回,那是為難得很了。好在太后言道,大清龍脈的所在,必須八部經書一齊到手,只要少了一部,就算得了七部,也是無用。咱們只須把康親王和吳三桂手中的兩部經書拿來毀了,那就太平無事。好在咱們不是去尋龍脈,只不過不讓人得知,那就行了。」 其實康熙跟韋小寶所說的言語之中,卻也省去了一截。太后向康熙告知機密,這八部經書之中所藏的地圖,不但指明大清龍脈所在,還有一個極大的寶庫,當年清兵進關,在中原各地擄掠所得的金銀財寶,都藏于這寶庫之中。只因寶庫為八旗公有,所以藏寶的地圖要分付八旗,以免為一旗所獨吞。要知清初開國,每一旗的王公大將都是極有勢力。大清開國之主太祖努爾哈赤逝世,太宗皇太極是太祖的第八子,卻能繼承大位,就是靠了八旗王公的推戴。直到康熙末年,八旗王公的勢力才逐漸被皇帝裁抑。 太后轉述順治的留言,說道關內漢人多過滿人百倍,漢人倘若一致起來造反,萬萬壓制不住,滿人只好退出關外,開了寶庫,八旗平分,今後也足以溫飽。康熙記起韋小寶從五臺山帶回來的父皇諭示:「天下事須當順其自然,不可強求,能給中原蒼生造福,那是最好。倘若天下百姓都要咱們走,那麼我們從那裏來,就回那裏去。」這一番言語,當時只道是父皇出家之後的釋氏之言,什麼「從來處來,往去處去」,此時才知其中另有深意。須知滿清唾手而取天下,實在得來十分僥倖。當時八旗上下,人人未敢存久享之心。 但康熙年少氣銳,又是雄才大略,對於退回關外,八旗平分寶藏的念頭想也不肯去想,尋思:「這件事可萬萬不能讓滿洲人知道了,否則大家心知有了退步,遇上漢人造反,局勢艱危之時,就不肯拼死相鬥。」他要找到經書,倒不是志在保護龍脈,或是發掘寶藏,卻是要將經書中的地圖毀去。他想大清天下乃是萬世不拔之基,又要留什麼退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