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易 > 大唐雙龍傳6 | 上頁 下頁
一二〇


  §第九章 計畫周詳

  寇仲、徐子陵、宋師道和任俊策馬轉入官道,朝漁陽的方向馳去,無名在天上盤旋追隨。寇仲笑道:「看小俊整個人顯得神氣十足,顯是刀法大有進步,不像我和小陵般只是兩個沒用的小子。」任俊臉皮的厚度卻沒有絲毫改進,立即紅起來囁嚅道:「寇爺勿要笑我,你們曾吩咐我好好練習,小子怎敢荒怠?」

  徐子陵問任俊道:「你肯定陰顯鶴沒有回山海關。」任俊斷然道:「由於我們期待兩位爺兒隨時回來,所以日夜派人瞧著關口,誰入關都瞞不過我們,許開山比你們早一天回來,杜興則未見蹤影。」

  宋師道道:「若我們在山海關多待兩天,說不定可與陰顯鶴碰頭。」寇仲歎道:「我們那有時間?咦!那不是老朋友張金樹和丘南山嗎?」

  四人勒馬收韁。夕陽斜照下,前方塵頭大起,張金樹和丘南山在十多騎簇擁下,朝他們奔來。前者和他們曾有一面之緣,是高開道手下大將,被派往偵察群雄形勢;後者為高開道的總巡捕,與他們在飲馬驛相識,共抗狼盜,勉強算是共過患難的戰友。

  徐子陵欣然道:「竟是那位愛狗兒的朋友。」對方騎速減緩,張金樹大笑道:「少帥、徐兄風采依然,可喜可賀,今趟兩位在塞外揚我漢族威名,早轟傳江湖,哈!」

  丘南山收韁止馬,向宋師道施禮打招呼道:「這位兄台器宇不凡,定是宋家二公子,我等東北野夫聞名久矣。」只聽這句話,便知彼此不是湊巧碰上,而是對方特意來迎。

  一番客氣寒暄後,張金樹道:「我們到一旁說話。」寇仲等心中大訝,曉得對方非是來接他們入城,而是另有話要說。張金樹催騎進入路旁疏林,眾人連忙跟隨。

  ***

  無名從天上俯衝而下,落在寇仲肩頭,又惹來一番驚歎詢問。

  眾人在山丘頂處,下馬遙觀最後一道陽光消沒在地平線下,天地立轉昏黑,星光漸現,清涼的晚風徐徐吹至,代替日間的炎熱。寇仲把狼盜的事解釋一遍後,已是滿天星斗,夜空燦爛。丘南山冷哼道:「許開山既失去杜興的支持,我們再不用對他客氣。」張金樹搖頭道:「事情並不容易解決,許開山大可投靠幽州的羅藝,羅藝表面上雖臣服高爺,事實上則據幽州以稱霸,我們暫時仍奈何他不得。」

  寇仲皺眉道:「羅藝是甚麼傢伙?」宋師道道:「羅藝是幽州最有實力的土豪和黑道霸主,聽說一向與李家暗通消息,只要李世民成功攻陷洛陽,他大概會是第一個歸降李家的人。」

  寇仲給勾起心事,苦笑道:「唉!又是洛陽。」張金樹問道:「諸位是否準備入城見箭大師?」

  徐子陵訝道:「張兄竟曉得此事?」丘南山笑道:「張兄是箭大師的唯一好友,當然曉得少帥對箭大師的承諾,所以我們聞得諸位從山海關大駕光臨,立即來迎。」

  張金樹語氣平靜的道:「少帥今趟來是否有飛雲弓相隨?」寇仲欣然道:「沒有飛雲弓,怎敢來見箭大師。」

  張金樹一震道:「天!果然給你們辦到哩!」由於他們斬殺深末桓只是離開龍泉前數天的事,消息尚未傳至中原。寇仲索性取出飛雲弓,遞予兩人過目,笑道:「原來你們是為此而來,我還以為張兄不想我們進城。」

  張金樹摩挲手上刻有飛雲兩字的折迭神弓,神情激動的道:「少帥沒有猜錯,你們確不宜進城。」宋師道訝道:「為甚麼?」

  張金樹把飛雲弓轉遞丘南山,歎道:「因為高爺準備歸附唐室,少帥這麼進城,會令我們感到為難。」寇仲心中一震,立即明白過來。那次遇上張金樹,他已猜到這可能性。高開道派張金樹去偵察李世民與宋金剛的決戰,就是要決定應否及早歸順李閥。現在李世民既大破宋金剛和突厥聯軍,高開道有此反應乃順理成章的事。

  宋師道問道:「目下情況如何?」張金樹顯然當他們是朋友而非敵人,毫不猶豫道:「秦王現已回到關中,全力備戰以攻洛陽。唐帝李淵則派李神通另率大軍一萬,到黎陽與李世績會合,增加黎陽兵力,對抗夏王竇建德和鄭王王世充。」

  寇仲皺眉道:「李世績和李神通憑甚麼應付兩路大軍?」張金樹沉聲道:「黎陽的唐軍確沒有這力量,不過李世績乃精通軍事兵法的人,看通夏軍與鄭軍互相猜疑,棄王世充不顧,采北攻西防的策略,既在戰略上採取主動,又不至使黎陽空虛。」

  黎陽位於洛陽東北,許城西南,故西防是指應付王世充,北攻則針對竇建德。丘南山介面道:「李神通首先率軍攻佔黎陽以北竇建德的趙州,竇建德大怒親率五萬精兵南下,收復趙州,李神通損失慘重,倉皇退返黎陽,令李世績北攻西防的策略頓成泡影。現在竇建德正密鑼緊鼓強攻黎陽,一旦黎陽被陷,唐軍佔領的其他城池如衛輝等便再不能守,竇建德可望於短時間內廓清入關之路,形勢異常危急。」

  寇仲歎道:「那等若迫李世民提早出關。」張金樹道:「李世績並不是那麼易吃,且黎陽城防堅固,竇建德要攻陷它絕非易事。」

  徐子陵道:「你們是否正采觀望的態度?」張金樹微笑道:「徐兄猜個正著,暫時不要說這些煩擾人的事,不若我們找個地方喝酒聊天,再找人把箭大師請出城來,讓他親耳聽少帥斬殺深末桓的精采經過。」

  ***

  話說當時天下大勢,自「知世郎」王薄在長白山首揭竿聚眾起義,群雄逐鹿,各競智勇,到宇文化及于江都發動兵變,弒殺煬帝,中土遂成無主之地,各地強梁軍閥,紛紛借起義為名,割地稱霸,規模大小不一,但大多為看風駛舵之輩,依強者而附之,希望所投明主異日能一統天下,可封侯晉爵,有享不盡的富貴榮華。故分分合合,形勢變化劇烈。

  本來勢力最大者首推李密,破宇文化及更使他攀上霸業的巔峰,可惜亦種下禍根,招致偃師慘敗,被迫降唐更是身敗名裂,再無可為。四大門閥無論在隋末的政治和武林中,均為中流砥柱,是舊隋勢力裡最有機會取隋廷代之的有實力軍閥。宇文化及被殲,獨孤閥在與王世充鬥爭中落敗逃往關中依附李家,形勢漸轉為清晰分明,成為以關中為本和嶺南為據的李閥與宋閥北南對峙之局。

  此時北方諸雄中,劉武周和薛舉被李世民破于柏舉和淺水原,雄霸江淮的杜伏威則不戰而降,在中原能與李閥擷抗者僅余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大勢力。南方諸雄,李子通、沈法興因長年交戰,自顧不暇,只有等待被殲滅的份兒,再無北上爭霸之力。僅餘有實力之輩唯只巴陵的蕭銑和豫章的林士宏,亦因互相牽制,無力參與以黃河為中心最關鍵性的決戰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