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東方英 > 河漢三簫 | 上頁 下頁


  第二章 龍虎異丐

  沈元通自下山到金陵,因為本沒有一定的計畫,只是順著長江水勢,亂闖而來。

  這次前往武當卻是不同,兩人商榷之下,由小花子開出一份行程計畫:取道安徽巢縣合肥,經河南商城桐柏,然後翻過桐柏山,直達襄樊,再奔武當。走這條路僅只二千里左右,最是省時省力。

  沈元通當然同意,但是最後,他卻長歎了一口氣道:「棲霞寺是金陵附近一大古寺,想不到竟無緣一遊。」

  小花子向三奇道:「棲霞山望月坪,你大挫武當七劍,怎地棲霞寺竟未遊過?」

  沈元通道:「當時我全居被動,棲霞之名,還是到李伯伯府上之後,才聽說起。」言下尤顯不勝遺憾。

  小花子笑道:「此去武當路途不遠,時間足有裕餘,早到也是無益,元弟既有雅興,小兄奉陪就是。」

  於是他們折道棲霞。就在棲霞附近定好客棧,相偕向棲霞山走去。

  一路遊人香客絡繹不絕,沈元通沿途流覽,怡然自得。

  不久已近棲霞寺前,轉頭—看,忽然發現不見了小花子,當時心中不禁作急,但轉念一想,即已定好客棧,總不至就此失去聯絡,於是也就釋然,邁步向前走去。

  棲霞寺是依著山勢興建的,工程浩大,金碧輝煌,平日香火本就鼎盛,尤值新正年初,遊人香客更是群相擁嚷,一片大好清靜叢林,竟成了囂鬧市場。

  沈元通搖頭一歎,甚為失望地不再入寺。

  他信步所至,漸漸遠離人群,不知不覺來到棲霞寺側面一條小徑。

  眼前已是寺後七級浮屠所在,塔高入雲,塔後百尺不到,橫亙一座高聳插天的危崖,峭壁高約七丈,光滑似鏡,壁頂兩松之間,隱隱現出一洞,左側一道飛泉,宛如玉龍倒懸,直瀉而下,珠雨水霧,激射四濺,朝陽一射,彩虹隱現,耀人眼目。

  沈元通很奇怪這種良辰美景所在,竟是清靜非常。

  沈元通背手漫步,左張右望,顯然已被這縮妙景色所迷。

  驀地,頭頂峭壁之上,洞口兩松之間,似有微光一閃,沈元通好奇之心頓起,不加思索,毫無顧忌地,施起「淩空禦風」最高輕功,緩緩飛上。

  古松腳下坐著一位身穿古銅色寬袍的龍鍾老人,左手拿著一根長約二尺的斑紋點點的旱煙竿。迎著沈元通微微一笑,道:「武聖後人,果非凡品。」

  沈元通驚異得退了一步,疑雲滿面地道:「老先生何人?」

  龍鍾老叟看透沈元通心意,道:「數月前老漢恰巧路過望月坪,暗中得睹絕技,又複偷聽了你和老花子的談話。」

  沈元通驚道:「老先生絕代高人,小生失敬了。」

  龍鍾老叟道:「老夫就住在棲霞附近,暮年無聊,只有常來此處消遣。想不到得遇小友,真是令人快慰。」

  沈元通身受武林四大奇人耳濡面命,早就養成敬老敬賢的美德,尤其經過老花子規勸之後,對人再不敢稍有逾越,何況面臨這等高人,當時面容一肅,重新施禮告罪。

  老叟注視沈元通有頃,道:「小友年少英俊,孝感格天,這次莫非前往武當麼?」

  沈元通被驚得張目結舌道:「老先生真是神人!」

  老叟淡淡一笑道:「你若到我這般年齡,便不會以為奇了。」

  沈元通羞赧的低下了頭。

  老叟極富同情心地長長歎了一口氣道:「令尊一代偉器,想不到會喪命于羅拱北之手,真是天道無憑,令人扼腕。」

  沈元通只要聽人談起父仇之事,胸腹中便有一股怨氣止抑不住,雙目中已是淚珠滾動,奪眶欲出,道:「老先生對羅老賊亦有認識麼?」

  老叟見沈元通的傷感神情,又道:「南明一劍羅拱北,性情粗魯,平生作事,雖以俠義道自居,可是學養欠純,易於輕信人言,老夫早年曾與他共事二年,終因志趣不同,以後極少往來。」

  說至此處,稍頓之後,見沈元通並無接口意圖,續道:「最近,老夫偶于無意之間,聽說南明一劍羅拱北因道心不堅,歸隱三十年後的今天,又重現江湖了。」

  沈元通思潮起伏,把羅拱北恨得牙癢癢的。

  老叟又有意無意地說道:「羅拱北行蹤飄忽,前往武當要人,確是一著妙棋。」

  沈元通見老叟甚是同情自己,感激地道:「小生武功有限,只怕屆時力難從心。」

  老叟不以為然,鼓勵沈元通道:「老漢如果兩眼不花,小友現下功力,就武當掌門人也不過爾爾,只要不陷入武當七星劍之中,或落入紫霞道人和羅拱北之手,包你能去,也能回。」

  沈元通聞言,豪興大發,朗聲笑道:「小生找的是羅老賊,能碰到他,固所願也,至於七星劍陣,憑武當七劍的身手,尚不在小生眼中。」

  老叟微微一笑道:「七星劍陣,威力無倫,是武當派護法合擊之寶。屆時可能遇到的七星劍陣,必是由武當九老出手,其威力豈可小視。」

  老叟話音一頓,抽了一口旱煙,就在煙霧沉沉之中繼續道:「武當九老,乃武當掌門人同輩師兄弟,各人武功內力,與掌門人相差極其有限,所布七星劍陣,普天之下,能夠安然出入者,屈指可數。

  是以小友尤須運用機智,不可力敵,最好屈人於口舌之下,最為上策。」

  隨後,他又將武當九老所擅武功特長,詳為分析。

  武當九老除對本門藝業各有極精純之造詣外,更因各人心性稟賦之別,也就另外各有專精,概略如下:

  靜一道長:精研奇門易數,為七星劍陣之靈魂。

  枯木老人閔一春:淳樸老誠,內力深厚,掌法剛勁。

  靜元道長:善面心慈。深通醫理,是治毒名家。

  靜複道長:和易近人,專精土木建築之學。

  西山樵隱周劍:所練天罡指法,最是驚人。

  彩衣鐘離陳奎:嗜灑如命,酒箭暗器,獨秀群倫。

  靜始道長:練就聽視功力,耳目之能,不可想像。

  琴劍書生孫翊:機警多智,輕功卓絕,天罡劍法造詣最深,四相步法堪稱武林一絕。

  玉拐仙子(現在該是玉拐婆婆了)歐陽倩芬:性烈如火,最是護犢,招法出神入化,另有獨絕手法。

  再加掌門人靜靈子,藝集武當大成,功力之高,又在九老之上。

  只聽得沈元通雙眉緊蹙,長長一歎道:「小生志在父仇,不計成敗。」老叟起身指著洞口三個朱紅大字道:「你看:這座古洞,相傳在南唐時,有一隱士名棲霞者,潛修其中,成道飛升,後人建寺,名山並稱棲霞,小友遠來,怎可不入洞一遊。」

  沈元通隨指看去,只見洞口上面橫書著「達摩洞」三字,筆力渾圓蒼勁,真是鐵劃銀鉤,心折不已。同時又奇道:「何以不名棲霞洞?」

  進洞就是一個面積頗大的石室,寬度可容四五十人。

  就著洞口射入的天光和室頂高懸的佛燈,已可將石室打量清楚。

  正對洞口的貼壁下,直立著一座白石精刻佛像,高可及丈,深目高顴,似非中土人士。繼而一想,此洞既名達摩,佛像自是唐代賜諡為圓慧大師的達摩聖僧了。至此也就明白,何以名曰達摩洞的原因。

  達摩為禪宗流入東土的始祖,為天竺香玉王第三子,粱大通元年,泛海至廣州,武帝遣使迎至建業,語不契,遂渡江游魏,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始悟大道,相傳少林武功得自達摩心法,雄視天下,自非偶然。

  達摩不僅為禪宗初祖,更為武林中一大宗師。

  老叟帶沈元通趨前為禮,共示景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