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武俠小說 > 神偷天下 | 上頁 下頁 |
後記 |
|
別人寫書,大多寫完一本,再寫後傳、續集、再續集。我卻從後面寫起,寫了明世宗時代的《天觀雙俠》後,回頭完成武宗時代的《靈劍》,之後又起心寫再之前的憲宗時期的《神偷天下》。可能因為明朝愈往後愈灰暗恐怖,我翻來覆去地閱讀《明史》,都找不到好的歷史切入點,最後才決定往回寫,寫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明孝宗朱佑樘的傳奇故事。 孝宗皇帝的出生原本就充滿了故事性,本書中敘述他的幼年,基本上維持歷史原貌。如他的生母紀氏是瑤人,懷胎後萬貴妃令宮女去「鉤治」了胎兒,宮女卻好心放過了她;孩子出生後萬貴妃派門監張敏去溺死嬰兒,張敏卻不忍心,反而相助隱藏孩子。這孩子一藏六年,在一眾宮女宦官的合作下,將萬貴妃全然蒙在鼓裡。一次張敏在替皇帝梳頭發時,大膽說出了真相,懷恩在旁證實,成化皇帝喜出望外,立即召見;紀氏替他穿上小紅袍,囑咐他見到堂上留須者,便是他的父親。小皇子當時六歲,頭髮從未剪過,長髮垂地,來到堂上,走上去便投入了成化皇帝懷中。成化皇帝高興極了,抱著他說:「這孩子像我!」就此認了這個孩子。之後張敏自殺,紀妃也不明不白地死去,一說是被萬貴妃害死,而這孩子終於受封為太子,成為後來的孝宗皇帝。 孝宗皇帝的身世十分令人同情,他身邊的親人一一為他犧牲,張敏和母親這兩個從小照顧他的人都在他成為太子之前死去。明史上說他在母親去世時「哀慕如成人」,可見他對母親感情十分真摯。在成長過程中能與母親朝夕相處、建立深厚感情的,明朝皇帝中可能只有孝宗一人。他的童年是比較正常的,雖然歷盡艱辛危險,但卻充滿了母愛和關懷,這或許解釋了他日後為什麼較能體會民間疾苦,有著清楚的頭腦,成為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 孝宗皇帝稟性仁厚,即位後並未對政敵加以報仇、大開殺戒,對殺母仇人萬貴妃的家屬寬容對待。他也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廢後吳氏在他幼年時曾照顧過他,孝宗即位後,感念她的恩德,對她多般禮敬。《明史·史列傳第一》說道:「孝宗生於西宮,後保抱惟謹。孝宗即位,念後恩,命服膳皆如母后禮,官其侄錦衣百戶。」 我在這個基礎上再添故事,加入了孝宗的同母異父的哥哥——楚瀚這個人物。楚瀚跟其它主角都不一樣,他沒有淩霄的靈能正氣,沒有淩昊天的任性狂傲,更沒有趙觀的俊美機巧。他是個在苦難中長成的貧童,自幼以偷竊維生,不曾讀書,更沒有高深的學問或遠大的理想。但他和他的母親及弟弟一樣,生性寬容,擇善固執。他謹慎沉默,善於忍讓而有智謀。他鄙視自己的父親,最終仍舊寬恕他,讓他不致死於非命。就如孝宗與萬貴妃有殺母之仇,最後卻仍以寬恕之心對待,不曾對其家屬趕盡殺絕,這在宮廷鬥爭之中是極其少見的。 關於偷盜之村三家村的想法,其實在我高中時就有了。我想像三個以偷盜為業的家族,各懷絕技,村中定期舉辦偷盜大賽,彼此爭強,看誰能偷到最珍貴的寶物。想想那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誰想得到少年時期的一個想法,可以在腦子中潛伏這麼長的時間,才終於有機會出見天日,躍於紙上。 紅倌原本只是一個小配角,沒想到我愈寫愈喜歡她,最後她的戲分加重了許多,成為楚瀚的初戀情人。楚瀚跟她都是社會底層的人物,相識相憐,很快便彼此交心,結下情緣。在以往武俠小說中,男主角的初戀似乎比較神聖嚴肅,大多遵守禮教,兩人以禮自持,直至婚嫁;但楚瀚和紅倌顯然沒有受到任何禮教的束縛,認識不多久便同床共枕,情熱如火,甜蜜如膠。他們當時年紀都很小,大約只有十五六歲。這段青少年男女之間的情緣是非常純真、非常美好的。楚瀚當時並不知道,這段情緣是他一生中最輕鬆、最美好、最甜蜜的時光,往後竟再也不可複得。當他見到紅倌成為好友尹獨行的妻子時,忍不住痛哭流涕,就是因為省悟他已徹底失去了這段美好的情緣,而當年竟是自己親手捨棄了它,無論心中有多少痛悔遺憾,都已經太遲了。紅倌代表的,正是楚瀚少年時期的天真純淨。 楚瀚的正妻是胡鶯。胡鶯是個非常不可愛的女子,兩人雖生了個兒子,但毫無情義可言。這也有點反傳統,男主角不是應該非至愛不娶嗎?為什麼會去娶一個無關緊要的女子?我想《神偷天下》的故事中反映了更多的現實世界,在那個時代的現實中,能與自己相愛的人共結連理者畢竟是少數。楚瀚是個生活在非常現實世界中的人物,他有著層層的羈絆,種種的牽扯,最後他決定娶胡鶯,也是出於諸多考慮,而愛情並不是其中之一。即使娶了妻,他仍舊以百里緞為重,花了許多心思時間陪伴她,給妻子的只有冷淡和虛應。而胡鶯在不斷嫌棄楚瀚貧窮之後,也一怒之下紅杏出牆,兩人同床異夢,漸行漸遠,最後這對夫妻連形同陌路都不是,幾成仇敵。胡鶯代表的,是楚瀚身邊不斷利用他、折磨他、消耗他的一群人,包括梁芳、汪直、柳子俊、胡月夜和上官無嫣等。這些人將他磨成了醜惡的爪牙,他的青年時期便是失陷在這一批人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 然而不論楚瀚娶了誰,幹下如何可鄙的惡事,他心中最在意的人,也是他的救贖的,正是百里緞。 百里緞也不同于以往的女主角,她雖美貌,但性格殘酷冷傲,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錦衣衛,個性上毫無可愛之處。她和楚瀚間的情感是很奇特的,他們都生活在黑暗中,是世上少數輕功不相伯仲的人物。兩人在靛海中被蛇族追殺的過程中,不得不互相倚賴,互相信任,培養起過人的默契,以致成為心靈相通的彼此的「傷疤」,使他們兩人的命運緊緊地連結在一起。他們兩人之間實在不能說是男女愛情,而是類似戰友或同袍的緊密情感。楚瀚對她從來沒有如對紅倌那般的熱戀和甜蜜,他只是知道自己應該照顧她,疼愛她,因為她是他的一部分。 百里緞也是一般。她最後選擇背棄萬貴妃,為楚瀚受盡酷刑,堅不屈服,因為她也將楚瀚當成了自己。當她聽說楚瀚要回家鄉去娶恩人的女兒、青梅竹馬的小妹妹時,心中完全沒有嫉妒,只淡淡地祝福他。她並不需要楚瀚娶她或給她什麼名分,她知道這些都不重要。爭取到名分又如何?為他生個兒子又如何?她和楚瀚原本就是一體的,兩人之間已是同生共死的情誼,沒有別的可說。 靛海中的經歷將二人的身心緊緊地綁在一起,而大越國的經歷則是他二人最美好的共用經驗。在那兒,百里緞第一次打扮得美豔動人;在那兒,楚瀚第一次見到百里緞純善天真的一面。他們在大越國時能夠自在地展現自我,回到京城後便不得不掩蓋壓抑,再也無法重見天日。因此他們都極想回去,雖然大越不是他們的家鄉,他們停留在大越也不過短短數月的時間,還曾受到大越皇帝黎灝的壓迫,但回歸大越,就等同回歸他們最原始的自我,找回他們被薰染之前的真面目。楚瀚承諾帶百里緞回去大越國,這是他們二人到死都一直不能放棄的夢想和嚮往。最後這個夢想的實現,是靠了尹獨行千里跋涉,帶著二人的骨灰歸葬大越,回到他們魂縈夢牽的歸宿。 在寫《神偷天下》寫到兩百多頁時,我忽然一時興起,開始重看《天觀雙俠》。這一看就沒法停下,說來可笑,我竟被自己早期的作品迷住了,從前半開始看,連續看了好幾天,無法停下,一直看到結尾。一來我很驚訝自己早期作品竟然這麼有魅力,二來也看出其中不少粗疏之處,如用辭不夠精准妥當,或情節轉折太快等等。 魅力的來源,主要是淩昊天和趙觀這兩個主角:他們的個性十分突出,卻又截然不同。他們都爽快大度,都豪邁英雄,他們的行徑,每每令我感動;他們的對白,每每令我莞爾。《天觀雙俠》的基調是明快的,淩昊天每回出場都展現過人的武功勇氣,令人折服;他精通琴棋書畫,武功高絕,是個天之驕子,雖然身受冤枉,最終總能真相大白。趙觀則俊美得要命,風流得要命,每出場總是瀟灑俊逸,占盡上風,贏遍美女青睞。他們都是天生的英雄豪傑,開開心心,痛痛快快,加上整體情節則曲折而快速,一氣呵成,有讓人不斷讀下去的衝動,這是《天觀雙俠》引人入勝之處。 《神偷天下》的主角沒有那麼神勇。楚瀚是個稱不上英雄的人物,他出場從來不會引人注目,所受的訓練全是讓他躲在暗處,偷竊物品或刺探消息,絕對不能引人注意。他只會飛技取技,雖跟隨虎俠學過一些點穴的技巧,但是武功從來也沒有入流。然而一個偷子也有他生存的權利,小人物也一樣能為天下立功。如果說《靈劍》是悲壯,《天觀雙俠》是歡快,《神偷天下》便是沉鬱。《神偷天下》訴說的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情境,一個身不由己的人物。 另外我學到的還有:寫新書時千萬不要去看舊作。一來分心,二來費時,三來徒然給自己帶來壓力——新書寫得不如舊作怎麼辦?最後只能承認,作為一個武俠小說作者,從十八歲開始寫,直到現在三十多歲,心境不可能始終不變。歲月和經歷都將讓我的作品不斷轉型,不斷演變。在寫舊作時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心境,寫新作時也是一般。我不能不隨時間成長變化,我的小說也不得不跟著我的成長而變化。變化中有沒有進步?有沒有新意?有沒有突破?這些應是我需要留心的重點。金庸大師的小說公認晚期較佳,表示他愈寫愈好,愈寫愈得心應手,我也期待自己能在不斷創作的過程中有所進步。 *** 我愛看小說,喜歡沉浸在小說創造的情境之中,但是寫小說是很孤獨很苦悶的。寫不出來時,不想寫時,誰也幫不上你的忙。我發現自己必須愛上主角,必須與他感同身受。如果我自己不歡喜,不痛苦,又怎能寫出人物的歡喜和痛苦呢?但是愛上主角,就得隨著主角的苦樂感受而經歷種種情緒起伏,這是很辛苦,很辛苦的事情。 寫這部書的期間,我又懷了第五胎,生了第五個孩子。懷孕和照顧初生嬰兒的極度疲勞,讓這本書的進度變成龜速,算算從懷孕四個月起,到寶寶出生四個月後,前後九個月的時間,一共只有六十頁的進展,平均每五六天才寫一頁,基本上大部分的日子根本沒打開這個故事的檔案。 直到老五滿四個月了,在可愛的編輯雪麗的軟求硬逼之下,我才強迫自己重新進入這個故事,有計劃地、超快速地將這本書寫完。最快的時候,一天可以寫超過三千字。這是在我還得兼顧給寶寶餵奶,督促另外四個大的作功課、讀書和練琴,以及幫孩子的學校作各種義工的情況之下,最快的速度了。 感謝雪麗殷勤的督促,並給了我很多中肯的修改意見;另外也要感謝牛君老師幫我審閱草稿,指出種種錯誤並提出許多極好的建議。 感謝家人長久以來的支持,孩子們是我寫作最大的干擾和阻力,也是我最大的希望和動力。希望有一天你們能看得懂媽媽寫的書。 鄭豐 於香港 2011年5月31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