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一五六


  劉邦真的就像一隻鑽進洞裡的老鼠。他與絕大部分兵力都龜縮在這座城裡,像蚌合上外売一樣四門緊閉,實施防禦作戰。黃河岸邊有一座敖倉。

  自秦代以來,由黃河水路運來的租稅穀物在這裡上岸,就儲存在敖倉。

  敖倉在一座不高的小山上。說是小山,其實也不過是因黃河氾濫,黃土層(黃色石灰質土壤)裸露而形成的一座土丘,土質呈粉末狀,很容易挖掘。

  關於敖倉以及其他同類糧倉,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多次。在小山上挖出一個巨大的洞穴,這就是倉。因為是黃土層,所以不必擔心有地下水滲出。只是那些微小的黃土顆粒全部含有水分,因此以防潮材料將大洞周圍塗得嚴嚴實實,再加進木炭及其他材料使之吸潮,然後才將穀物直接倒人巨大的洞穴裡面。上面當然要建起一個巨大的屋頂。就是這樣一種結構。敖倉所在的小山上,有無數諸如此類的穴倉。這就是滎陽城漢軍生命的源泉。

  漢軍將敖倉所在的這座小山也全部建成了要塞。從敖倉這裡到滎陽城之間,橫穿原野築起了一條宛如城牆的長長的甬道。前面已經說過甬道,就是指在兩側築有磚牆的道路,兵員和運輸人員往來都可以避開敵人。每隔一定距離都有磚砌的高大箭樓,可以射殺接近的敵軍。

  這條連接滎陽城和敖倉的甬道,是漢軍的大動脈。

  同時也成了弱點。

  「只要毀掉甬道,滎陽城就會陷入饑餓。」連不懂軍事的人都知道這一點。

  項羽將滎陽城重重包圍,不斷派出新組建的強攻部隊去襲擊甬道,每次都用巨大的木槌搗毀一部分甬道。

  主要由灌嬰率領手下人馬保衛甬道。絹帛商出身的灌嬰在勢單力薄的漢軍之中,恐怕算是一員難得的戰將了。每當以機敏和勇猛聞名於世的楚軍前來襲擊時,他都暴露在雨點般的弩箭之中,大聲吆喝所有士兵頑強防守。灌嬰堅守在崗位上,夜裡幾乎沒有合過眼。到了白天,看不到敵人影子的時候,他才偷閒睡上一會兒。

  項羽還曾親臨現場,指揮這場進攻甬道的戰鬥。

  當時的攻勢異常猛烈,簡直殺得天昏地暗。如此看來,人們心中不禁要問,難道項羽在陣前和不在陣前,楚軍士兵的氣勢竟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嗎?

  「攻下滎陽,即可平定天下。」

  項羽的軍師範增說過這樣一句話,所以楚軍士卒的鬥志個個都非比尋正因為如此,才形成了曠日持久的攻防之戰。

  劉邦困守滎陽城,是在公元前2。5年五月進入暑季的時候,戰事結束則是在翌年的五月。

  開戰後第七個月十二月份,滎陽城裡的兵將和市民即開始忍饑挨餓。因為楚軍不間斷地襲擊甬道,運送糧食的能力已大大降低。

  新的一年開始後,甬道已幾乎被破壞得七零八落。即使要運一點點糧食,也必須由灌嬰率大軍與固守在甬道的楚軍進行激戰才得以進行。「這次滎陽城大概也要守不住了吧?」

  一向不會輕易感到失望的劉邦內心也發虛了,就像被寒風吹得透心涼一樣,無論看到什麼,都會讓他氣餒。」我是沒法戰勝項羽的。」這種想法一天比一天強烈。

  他現在的處境,在古往今來任何一位戰略家看來,恐怕都是悲觀的。至於滎陽城,說起來簡直就是在孤軍奮戰,雖然曾派人前往各地拉攏極少數所謂英雄豪傑和流寇頭目開展反楚活動,但均收效甚微,遠遠構不成策應守城的條件。一般來說,堅守孤城時,只有在強大援軍早晚會來的條件下,才有可能一味死守。而這座城根本就沒有那種指望。當然,為了保持城內的士氣,還是要製造出種種虛幻的景象,使軍士們幻想自己的戰鬥會有美好的未來。不過,這種幻想的破滅肯定也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不用說,劉邦也自有優勢。

  他身在最前線。他的後方(西方)就是最可靠的根據地。從黃河逆流西上就是函谷關,這座關隘也早已歸他所有。過了函谷關便是廣闊的關中平原,那裡有蕭何在廣施善政,牢牢把握著民心,擺脫了一段時期以來的災荒,呈現出五穀豐登的景象,最前線需要的兵員也通過蕭何之手源源不斷地送來。可以說,在這場賭博中,劉邦總是能得到補充的資金。

  雖說如此,劉邦的考慮卻並不那麼樂觀,滎陽城陷落,逃回關中也未必了事。如果在這裡吃了敗仗,就會有士兵看透劉邦、盡皆散去的危險。

  所謂打仗,本來就是個氣勢問題。劉邦一方的氣勢衰敗,強楚一方就會趁此大好時機,一舉攻人關中。

  進入十二月,劉邦本來期待黥布能牽制項羽,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黥布隻身一人逃進了滎陽城,來的時候既丟失了領地,又拋掉了士卒,並沒有為劉邦增加戰鬥力。

  到了新的一年的正月,劉邦再也撐不住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