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
九四 |
|
這位大力士雖然身為蠻地的夷人,卻有一顆與這個沸騰的時代共同跳動的心,具有後世少見的俠肝義膽,願為知己而死。 張良和大力士一路上走了好幾個月。力士愈發為張良的為人所吸引,尊敬與愛戴之情有增無減,甚至冒出過這樣的想法:這個人該不會是神仙吧?張良身上確有令人如此想像之處。 他從年少之時就迷上了老子的思想,一直不厭其煩地進行自我修煉,一點一點地消除了內心深處那些世俗的野心、出入頭地的欲望以及沽名釣譽之類俗不可耐的東西。他以思想來規誡自己,每天都要長時間地修煉被稱為道引的道家呼吸之術。道引也可以寫作導引,即運用固定的方法進行深呼吸,也就是將大氣導入身體內部,借此達到與宇宙合一、平定心緒及去除諸種欲望的目的。像張良這樣聰明的人竟一直在認真地進行這種修煉。老子的教誨並不像後來的禪家那樣,甚至要求達到"悟"這種至難的境界。 老子是要讓幼兒最大限度地接近宇宙。因此,日常的生活態度以幼兒的最為理想,主張要像幼兒那樣柔弱,只要反復進行道引,很快就能將自己帶到近乎幼兒般的透明狀志。 張良僅僅為了向秦復仇,就像後世的數學家一樣,只為了求得一個答案而考慮出多種數學算式,反反復複地尋找蒙蔽人的策略。這種古怪的熱情說不定會導致人格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但他始終身體力行地追求那種使自己透明化的思想境界,才得以擺脫這種危險。順便提一句,張良在過早到來的晚年,不僅僅是堅持道引,甚至還斷絕了穀物,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就是:「要使身體輕如鴻毛,方能成為神仙。」最終因體質衰弱而離開人世。由此也可以看出,張良身上具有一種極端執著於與生俱來之物的氣質,他能深深吸引住東夷的那位大力士,肯定也是由於他具有某種孜孜以求的堅定信念,使力士感受到了仙風道骨般的神韻。 張良這位年輕人,後來被譽為卓越的軍事家。 張良一半的能力,肯定是在與東夷那位大力士共同流浪時培養出來的。為了探知唯一的敵人始皇帝的動態,張良供養了許多刺探情報的人,將他們撒向四面八方,連續不斷地把紛繁雜亂的情報收集到手邊,從瓦礫堆中尋找璞玉一般挑選出準確的情報。除了始皇帝的親信之外,普天之下也許再沒有第二個人能像張良這樣詳細掌握始皇帝的動態了。 始皇帝從統一天下(公元前221年)的第二年起,便開始了他最喜歡的外出巡幸。第四年春天,他到山東一帶巡幸,經過一處叫博浪沙的地方時,終於發生了一件大事。《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對此有簡明的記載。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 上面所說的盜,就是張良和東夷那位大力士。 博浪沙地處河南省。自太古以來,黃河就連年氾濫不絕,博浪沙的奇景就是黃河氾濫所留下的遺跡,氾濫過後留下黃沙,形成如波浪般起伏的沙漠,附近地區也荒無人煙。 向山東行進的始皇帝,其出行儀仗隊列及護衛隊伍將通過這片沙漠中的道路。張良得知此事,便與那位大力士一同潛伏在沙丘背後。 那位大力士手持張良讓鐵匠給打制的重一百二十斤(合現在的二十七公斤)、拴著鏈條的大鐵錘。不久,當始皇帝的儀仗隊列走近時,力士猛然站起身來,掄轉鐵錘,向始皇帝砸去。出手很漂亮,可惜並未擊中始皇帝的車,而是命中了緊隨其後的車輛,把車輪砸得粉碎。 「糟了!」 知道事情不妙,張良趕緊逃走。按照和力士事先的約定,兩人分頭朝不同的方向逃去,從此再也沒有見過面。 始皇帝大怒,傳令天下搜捕刺客,張良遂更名改姓四處逃避,最後到下邳(江蘇省境內)藏匿起來。 下邳是古代下邳國的都城,秦時也曾變成下邳縣縣衙所在地,在這一帶稱得上是一座規模相當大的城池。城中細流如網,小橋比比皆是。 有一天早晨,張良的心情異常地好,信步走到一座橋頭之時,有個衣衫襤褸的老人走近,故意將鞋子丟到橋下,回過頭來望著張良喊了一聲「小子(孺子)」,努著下巴吩咐道,「給我撿回來!」 張良一時間深感不快,然而抱著復仇的念頭潛伏於此地,與人公開爭執就會帶來不利的後果。更何況,在中國這片大地之上,在以敬老為重要道德內容的儒家學說誕生之前,尊重老人就早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風氣了。張良轉變念頭,放下身架,兩眼望著老人。只見這位老人身體痩弱,容貌醜陋,臉上毫無表情,一張嘴便露出幾顆殘存的牙齒,每顆牙都焦黃焦黃的,簡直像某種礦物質一般。 張良走到橋下拾起鞋子,剛要遞給老人,老人卻抬起一隻腳說:「給我穿上!」 張良很有心術,面對這種蠻不講理的態度,仍能心平氣和。他的教祖老子教導,要採取如柳枝隨風搖擺般柔和的態度。張良極其自然地彎下身去,將鞋子穿到老人的一隻腳上,這種表現可能就是道引中修煉出來的所謂呼吸吧! 老人很可能是當時尚處於原始階段的老莊的信徒。老莊崇尚無為。老人似乎感受到張良的舉動和表情上都有一種訓練有素的無為,便心滿意足地離去了。 沒過一會兒,他又返了回來。 「小子!」老人再一次以居高臨下的口吻說道,「教給你點東西。五天后,天一亮就到這兒來!」 當對方展現出這種說來就是"陽"的態度,張良隨即敏捷地變成"陰」,長跪在地上,為避害只好如此。 「遵命。」 見張良垂下頭去,老人似乎感到十分滿意。 張良遵照命令,於五天后的一大早如期來到橋頭,一眼就看到老人早已等在那裡,得到的只是老人怒目圓睜的呵斥。」和老人見面竟然遲到,成何體統!」 隨後又聽老人說道:再重來一次!五天之後,張良半夜裡就動身到橋頭守候。不大工夫老人就趕來了,交給張良一個包袱,據說這是一部兵書。以上就是司馬遷訪問下邳時,從熟悉當地歷史掌故的老者或張良子孫口裡得到的有關張良的傳說之一。 據說這部書上題有四個大字:《太公兵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