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
八九 |
|
時至七月,酷暑難熬之際,項羽才終於接受了章邯投降的請求。關於受降事宜,項羽交待給屬下的理由是:「就我楚軍而言,糧食也很缺乏。再繼續打仗並不得當。」 關於陳餘寫信勸降的功勞,一句也沒有提到。不過,在這一時期,糧食的窘迫卻是嚴酷的現實,項羽軍早已快把附近地區的糧食吃光了。 會面的地點由項羽指定,即設在"殷墟"。從章邯方面來講,出棘原城南下,經漳水一處名叫三戶的渡口再往南,即可抵達殷墟。 殷墟,指的是古代殷王朝遺址。殷墟作為地名,在秦帝國就已經存在了,現在也是個考古學遺址的名字。人們能瞭解到這一點,應該說全憑《史記》的記載。 一般所說的殷王朝時代,系指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28年這段時間,這被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神話般的朝代來看待,極少有人認為它是真實存在過的。 而殷王朝的真實存在被正式確認,卻極富戲劇性,可以說就發生在一瞬間。那是在1899年,一位名叫劉鶚的學者,在北京的一家藥店裡買了一塊獸骨,藥房將其稱為"龍骨」,他驚訝地發現骨片上面刻有來歷不明的文字,由此掀開了中國考古學新的一頁。他把這塊骨頭拿給研究古代文字的專家羅振玉等人去看。上面出現了《史記》記載的殷王朝國王的名字,經過仔細考證,斷定為此前並不為人所知的殷代的文字。這項研究後來又以"甲骨文字的研究"為題,由日本的貝塚茂樹博士等人繼續進行。但不管怎麼說,在藥店"發現"甲骨的時候,根據藥店的指證,就已經知道是從殷墟出土,不久許多學者又從殷墟挖掘出了大量的甲骨殘片。 殷墟從考古學的角度被正式發掘,乃是1928年由北伐成功進入北京城內的國民政府軍經手的。在近代中國,每當革命獲得成功,都要進行確定上古時代的考古學發掘。從事這項工作,其興趣自在別的課題。當時的國民政府在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之前,曾連續十五次對殷墟進行發掘,後來的國民黨政府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被打敗之後,就將這些出土文物轉運到了臺灣。 那以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二年,又再度掀起大規模發掘殷墟的高潮,接連不斷地發表了成功發掘出青銅器等一系列寶貴文物的重大消息。也許應該說,在殷那麼久遠的年代,就已經有令人驚歎的文明存在,這一事實對中國人恢復民族自信心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殷墟有許多宮殿、住宅等的遺跡,也有很多墓葬。新中國成立後被發掘出來的王室墓葬裡面,就橫七豎八地排放著許多殉葬者的骸骨,其中既有佩帶著玉制裝飾品被活埋的侍臣的骸骨,也有未戴任何飾物、頭部被切割開的人骨,仿佛被捆綁在一起似的排放在一座墓室裡。每一座大的墓葬裡都能見到這類屍骨,三百具、五百具,甚至發掘出過埋有一千具屍骨的墓葬。這些陪葬者的屍骨究竟要表達什麼,至今仍找不出答案。 郭沫若曾根據這種現象,把殷及緊隨其後的周確定為奴隸制時代,但又產生了一個疑問,這種難以解釋的大量的殉葬者,如杲是奴隸主死後仍要其陪伴在身邊的奴隸,那為什麼要如此浪費奴隸這類財富呢?在殷那個年代,人口並不多,整個王國的軍隊恐怕也不過幾千人,不禁令人懷疑:為陪葬而殺死如此多的奴隸,「奴隸制"經濟豈不就無法維繫下去了嗎? 還可以認為是戰爭中捕獲的異民族的俘虜。當這塊大陸處在殷代的時候,還是多民族混居在一起的,不時有對抗和戰爭發生。戰爭中被抓獲的俘虜,有技術的可以作為奴隸。即便如此,若從食物分配能力這一角度來考慮,將那些沒有技術的人全都活埋到王的墓室裡,這種處置辦法也許還是划算的。 在殷那個時代,掌權人物的龐大墓室好像都有根據需要可以隨時打開的人口。即使墓室已經修好,也可以像擺放供品一樣,將陪葬者不斷地活埋進去,每一次地底下都要熱鬧一番。不管怎麼說,像殷代那樣將活人大量陪葬到墓室裡面去的事例,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古代社會是看不到的。 項羽時代,人們對殷墟的認識,還只是依據附近一帶的民間傳說,將這裡視為殷的古都,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這裡是一片廣漠的黃土地帶,從西部的黃土高原往東,地勢逐漸降低,呈波浪般起伏,形成許多高低不平的丘陵和深淺不一的峽谷。緊靠殷墟的北部有洹水流過,項羽等不久也將渡過這條河流。儘管洹水時常氾濫,但形成殷墟中心部位、曾建有殷的宮殿的小屯山崗卻沒有受到洪水的侵害。從項羽時代又過去兩千一百多年,根據發掘,才知道這個山崗就是殷朝宮殿的遺址,不過當項羽登上這座山崗的時候,這裡還只是夏日裡一片引人矚目的繁茂綠草。 項羽就把會見地點定在了這座山崗之上。 章邯作為降將,沿著這座山崗的小路大汗淋漓地往上走去。隨從的人除了長史欣之外,只有董翳一人。」那棵樹是榆樹嗎?」 章邯指著山崗頂上問道。鬱鬱蔥蔥的林木在山崗頂部畫出一道鮮明的輪廓。長史欣抬頭看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榆樹。 「這位將軍的思緒又跑到哪兒去了呢?」長史欣望著章邯那張看似悠閒自在的面孔,感到有些奇怪。榆樹也罷,別的什麼也罷,都無關緊要,在山岡上那片林木之中所要舉行的,將是投降與受降的儀式。長史欣本以為章邯也許會傷心得連腿都邁不動,哪裡知道他臉上的表情縱使不能說是愉快,卻也猶如商人剛出手一大批貨物般輕鬆。 當然,章邯還是自有道理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故事,說的是早先因趙高的奸計而被迫自殺的蒙恬將軍,曾將塞外荒草地帶的匈奴一步步驅趕到北方的大沙漠,為了防止他們再度進犯,就在塞外地區栽種上榆樹,建成了一條高大的林木帶。章邯爬上山崗時,只是想起了這個故事,才那樣問的。不過,到了這步田地,還在以極為平常的表情關心究竟是什麼樹木,這也許與章邯的薄情不無關係。 在半山腰處,章邯讓長史欣和董翳先留在那裡。 他獨自朝山上走去。小路的兩側有楚軍士兵一字排開。楚兵之中既有人公然露出憎恨的神態,也有人以憧憬般的目光望著章邯,他們心裡都在想:這就是被稱為籌算如神的章邯將軍嗎? 項羽在林中鋪了一張皮坐墊,等候章邯的到來。 章邯剛想把劍卸掉,項羽連忙高聲說道:就那樣好了!也給了他一張相同的坐墊。這早就不是以降將來對待章邯了,而當項羽張開還殘留著小兒味道的雙唇說「我一直很尊敬將軍」,並稱讚其作戰風格時,章邯仿佛當場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霎時間,一股悲憐的心情湧上心頭,章邯宛如少女般地流出了淚水。秦皇室中有誰跟自己說過這樣的話呢? 「我為秦打仗,仗打得越多,在宮廷的罪就越重。將軍可能知道宦官趙高吧?」 章邯向項羽訴說道。章邯不是那種喜歡愁眉苦臉地向人訴苦的人,卻在初次見到的敵將面前完全亂了陣腳。會出現這種狀況,可能是他身為降將,產生了某種異常的亢奮,但項羽為人處事的品格中肯定有某種東西,才使章邯如此動情的。 至於項羽如何尊重章邯,從不讓他擔任自己的部將這件事也可以看得出來。 他決定用王的稱呼,將章邯稱為雍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