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七九


  陳餘對此自有一番理論。他說:秦軍共有三十余萬,其中二十余萬佈陣在巨鹿大地之上。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我的士兵只有兩萬,若現在就行動,無異於往餓虎口裡送肉,只能白白葬送全軍性命。還不如容我日後再為趙王和張耳大人報仇。如果現在死掉了,還由誰來報仇呢?說完就不再理睬了。

  使者二人以激烈的言辭勸說道:在講究信的道義面前,日後之事又有何意義呢?倘若全軍覆沒,對張君(張耳)豈非無信可立了嗎?有鑑於此,陳餘也終於招架不住,只得提出一項折中方案。

  「那就只派五千人去吧!」僅此而已。

  這項折中方案給五千人帶來的是悲慘的結果。兩名前來催促的使者率領這支人馬想要進入城內,誰知半路上遭到秦大軍重兵包圍,無一人生還。

  在巨鹿城內及其郊外大地上,趙軍饑餓日甚一日,趙國正面臨覆滅的危險。

  楚軍也出動大軍前來救援,前面我們已經講到過,還曾講過因上將軍宋義中途按兵不動,故而被項羽在憤慨之餘將其斬首,並由項羽掌握了全軍的指揮大權。

  項羽隻身闖進宋義的住所將其斬首,應該有許多動機,其中包括項羽性子直、易衝動及極端好戰,還有人們對宋義一意孤行的明哲保身外交的憤慨等等。但就諸多將領和全軍士卒來說,能夠接受項羽所採取的非常措施,意義格外重大。

  楚軍已徹底休息了四十多天,附近的糧食已被吃得一乾二淨,饑寒交迫的士卒開始發牢騷,維持軍隊秩序已難上加難,而且隨時可能發生暴亂、逃亡之類非常事態,處於緊急關頭。

  楚軍本屬￿那種為找到食物而四處流動的流民隊伍,本該提供食物的宋義從根本上放棄了應履行的義務,實際上就等於違反了契約。眾將都十分為難,不知道該如何安撫部下的不滿和牢騷,就在這個時候,項羽隻身奮起,採取了非常措施。從破壞了屬￿區區小節的尊卑有序來講,項羽的行動也許可以算做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但有一傳統觀念要說清楚,時逢亂世,為一大群流民隊伍提供食物本是為將最大義務,若將這種義務作為基礎來看,可以說正是項羽取代宋義,才使這一基礎有了可靠的保證。

  項羽將獲得糧食作為目標,從他早前用來說服宋義的話語裡就能看得十分清楚。這在《史記·項羽本紀》裡也有記載,其原文是:士卒食芋菽(甘薯和大豆),軍無見糧(現成的糧食)。引兵渡河(黃河)因趙食……

  意思是說,趕快率領士兵渡過黃河,到戰場上去吃趙的糧食吧!措辭雖然有點粗俗,但卻很符合流民軍隊理所當然的運動規律,就是要從糧食枯竭的地方運動到食物豐富的地方去。項羽並沒有玩弄什麼花言巧語。

  項羽將宋義斬首之後,當即昭示全軍,糧食就在趙的大地上,由此士氣才好不容易得以恢復。人們都來了精神,朝北方趙的大片土地前進。可以說,他們這種奮勇向前的心理還多半是出於饑餓。項羽始終騎在馬上。

  屬￿公卿身份的上將軍宋義總是使用華麗的座車,而項羽卻從不用這種東西。頭一天即將出發之際,宋義的座車被澆上油點上火丟棄在路邊。堅硬的木材跟油一起燃燒,冒出的濃煙高高升起,走出幾裡地之外再回頭望去,也能看到背後高空中的煙柱把天上的雲彩都給染成了茶褐色。

  項羽根本不想如宋義那樣,靠裝飾來特地顯示自己的權威。宋義為了讓人們親眼看到自己是舊楚第一號貴族子弟,竟然有時在軍旅之中也採用公卿貴族的華麗裝束,有時還特意將車子裝點得十分豪華,讓很多扈從的車輛排成一字長蛇陣,擺出一副像是王的威嚴架勢。

  宋義自有其理由:「只有這樣,楚人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他老早就曾對跟前的人透露過這種想法。

  戰國時期,楚與居住在華中和華北地區的漢民族相比,具有強烈的貴族崇拜意識,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提過。楚人對高貴種族具有一種帶宗教色彩的尊崇觀念,甚至還有貴族當上巫師:「楚人只有這樣才行。」

  宋義企圖以這種強加於人的辦法來抓住士卒的心,這表明他總算還瞭解一點楚人的習俗。

  不過,項羽卻從來不用這。

  項羽總是一身武將打仗時慣常的裝束,搖搖晃晃地騎在馬。

  這樣就已經足夠了,他那偉岸的身軀,比任何車駕或華美的服飾都更能打動士卒的心。

  說到項羽的身軀,早在吳中(蘇州)時,他那高大健壯的個子就給人們一種非同尋常的感覺,簡直就像一匹高頭大馬走在路上。後來隨著戰鬥的洗禮,項羽的大小肌肉都宛如我們現代人所說的鋼塊一般,變得十分堅韌,他騎在馬上,一個隨便的小動作都能讓人感到有種鏗鏘有力的韻律。

  「可惜只有一點不足,就是很少運用智慧。」

  范增這號人常將這位年輕人與其叔父項梁相比,才會有這種不滿的心理。但若讓項羽來講,他卻認為範增的什麼智慧之類純屬徒勞無益的雕蟲小技,有時也只不過是上了年紀、老成持重的人消磨時間的話題而已。面對這種亂世之秋,要麼取勝,要麼敗北,需要的只是揮劍一舉定乾坤的勇氣和力量。

  「智慧十分重要。」

  項羽曾這樣說過,仿佛是在嘲諷範增。

  不過,說到底似乎還是要相信——「智慧只在善後時才有用,對勝敗本身是不起作用的。」

  仿佛這才是他始終如一的信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