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六七


  第八章 刀劈宋義

  八月,正值黃河流域野菊花遍地開放的季節,天高雲淡,碧空萬里。黃河,這條古老大河及其沿岸遼闊的土地,對於楚人來講,一切都顯得那麼新奇。常年乾燥的黃土地上看不到一哇水田,家家戶戶都用泥巴砌成土牆,草木也沒有楚地那麼鮮活翠綠。

  在項梁戰死于定陶的時候,項羽和劉邦還只不過是項梁令旗下的一個方面軍的將領。

  兩個人作為僚將互相聯絡,沿著黃河流域向西進擊。

  可能是楚人較多的緣故,在兵力這一點上,項羽軍佔有絕對優勢,士氣上遠比劉邦軍高漲.'楚人與北人(指狹義上的漢民族)相比,體格上要矮小一些,力氣也不大,仿佛點火就著般地易於衝動。但楚人有一個十分突出的優點,他們組成一支隊伍後,能夠同心協力共進退。

  「大楚!」

  這種齊聲歡呼的凝聚力,在黃河流域的人們聽來,肯定會產生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當時所用的那種楚語並不屬￿北方漢民族的語言,而是屬￿泰語系。總而言之,一到黃河流域,楚人就語言不通了。

  因此對於這些楚人來說,首領項羽是具有相同語言和文化的楚人,項羽具有一種北方人難以理解的親近感,再加上他又是一位舉世無雙的猛將,整個軍隊都對他抱有一種近乎動物本能般的信賴感。在當時,所有士兵都特別相信並依賴主將自身的武藝,進一步講,如果主將當場被殺,即便是百萬大軍也會當場亂作一團,四散逃命,這可能就是這片大地上英雄得以出現的條件之一。應該說還有一個條件,身為英雄豪傑的人,大多在軀體上都具有超凡的特點,項羽就是堂堂七尺男兒。

  不用說,身為主將,最好具有那種見到敵人就能勇猛沖上去的氣勢,具有猛虎下山般的威力。在這一點上,項羽的勇猛是遠非常人可比的,不喜歡項羽的宋義後來就曾暗諷項羽"猛如虎」,這倒應該說是一條很合適的評語。不過,在當時,被人評價為虎,包含有濃厚的不道德和兇悍的意味,對當事人來講,未必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對於那些在這種類型人物統率下的士卒們來說,卻再也沒有比這更令人長志氣壯膽量的了。

  項羽和劉邦的軍隊在同一條路線上一前一後,彼此照應著向前推進,將黃河流域的大小城池逐一攻破,終於到達中原最重要的都邑陳留(河南省開封附近)的地界了,但就在此時,他們聽到了主帥項梁慘敗戰死的消白「會有這種事嗎?」

  項羽抬起穿著沉重皮靴的右腳,狠狠跺到地上,真是地動山搖,但他仍不相信這一死訊,朝使者厲聲喝道:「定陶那邊不是應該大獲全勝嗎?」

  確實不錯,儘管人們一般認為項梁的主力軍深人秦軍勢力範圍的中央,的確是太冒險了,但這支屢戰屢勝的大軍卻遭此突如其來的慘敗,甚至連主帥都戰死沙場,這實在是超出入們正常的想像。緊急派來的使者報告了具體情況。項梁部隊的殘兵敗將中,又有一些渴望加人項羽軍的將兵陸續趕來,項羽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從項羽少年時代起,項梁就代替他的父親成為他的保護者,也是他的恩師,所以項羽對這位叔父的死十分悲傷,在眾人面前號啕大哭。

  他邊哭邊叫,邊叫邊哭,在如此悲憤的情緒下呼號著要進行復仇之戰,然而周圍那些部將的臉色卻都顯得無精打采。他們再次清醒地認識到秦軍的可怕,在感到恐懼的同時,也對過往的勝利作了反省,認為那或許只能算是一種僥倖罷了。

  劉邦軍營裡也傳來了這一噩耗。「這是什麼緣故呢?」

  他自言自語道。對他而言,項梁乃是提拔他為與項羽同格的將軍的恩人,當然還不能算是自家人,更何況直接接觸的時間又極為短暫,因此並沒有感到特別悲傷。他反倒有一種恐懼心理,不由得產生了後顧之憂,不管怎麼說,畢竟是自己一方的主力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致使身在前線的他和項羽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這種恐懼暫且不論,尤為可怕的是,劉邦感到十分奇怪,為什麼戰無不勝的項梁會如此慘敗呢?

  劉邦這個人有一個奇怪的毛病,每逢這種場合,他從不講出自己的判斷,而總是露出一副孩子般的天真表情。劉邦這種說起來過於平凡無奇的表現,反倒讓他頗能引起周圍人的反響,這種情況在項羽陣營裡是從來不會有的。幕僚和部將們看到劉邦那種過於天真無邪的表現,都會發自內心地感到自己必須不辭辛勞,不惜用盡一切聰明才智來輔佐這位首領,劉邦的陣營裡早就充滿了這種蓄勢待發的勁頭。

  話雖這樣說,劉邦這個人卻並不是個阿呆。他頭腦裡究竟在想些什麼呢?最終只能靠本質問題來作出注腳了。

  甚至可以說,只有通過本質問題,人們才能真正理解劉邦在想什麼。關於此次項梁慘敗而死一事,他也是聽過蕭何及其他人的解釋後,才說了一句:「啊,原來是這樣啊!」

  對蕭何等人的解釋,他發自內心地表示贊同。

  劉邦所理解的這件事的本質,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只能說是秦太強了。準確地說,只能是因為秦依舊強大。

  還可以說,指揮這支龐大的秦軍,征戰沙場的章邯,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著名將領。

  章邯絕對避免將有限的隊伍分散佈防,必要時則將其大規模集結,以全力破敵。正因為如此,戰場上便出現了疏密不均的狀況。對於黃河沿岸的大小城池,章邯採取疏的方式,任由楚軍踐踏,而一旦項梁放鬆警惕,輕易深人秦軍密集的地區,章邯就會像以石擊卵一般將其徹底粉碎。

  「原來是這麼回事,我還一直以為我們是在沿著黃河,一路向西勝利挺進呢!這可能是章邯有意敗給我們吧?」

  劉邦對此深表欽佩,對項梁實屬中了章邯的一大圈套這一解釋,也感到心服口服。這種佩服的方式有一種可愛之處,他表現出一種風度,令人感到正是「德」,因此便出現了一種趨勢,劉邦所到之處,智者賢者紛至遝來,爭相投入到他的帳下。

  只是劉邦軍在士氣上還遠不如項羽的軍隊,首要原因即在於劉邦缺少那種威武勇猛的氣勢。另外,在軍政方面受到劉邦全權委託的蕭何極其嚴厲,禁止在佔領區發生任何劫掠行為。在這片大地上,歷朝歷代都有一個惡習,即兵匪難辨,打了勝仗就要大肆劫掠一通,士氣也因期盼劫掠而保持高漲,然而蕭何卻對此深惡痛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