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只要皇帝一聲令下,手下那些官吏就動手殺人。他根本就沒意識到這是暴虐行為。

  他頭腦裡想的是:「皇帝活著就是要幹這種事情的。」

  看來這也是蓄意而為,他必須以事實表明自己與從前那些陳腐貴族如齊王、燕王和楚王之流截然不同,換句話說,為表明只有一人可以直接面對天下億萬蒼生,只有採取顯示權威這一條路。

  相對于始皇帝在其他方面的統一事業和基本思想來說,這些大肆殺戮的行為只是其整體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秦統一中國之前,文字因地域不同而各有所異,他將其中大量文字捨棄不用,將留下來的文字加以整理,最終使漢民族使用的文字得以統一;還統一了因地域不同而千差萬別的度量衡。皇帝真是日理萬機!

  歷史上的秦王政,當上皇帝後僅僅活了十個年頭。在如此短暫的時光裡,他做了各種必須做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巡幸天下,使各地百姓都能見到他本人的面孔。從這一點來看,比起後世那些具有歷史經驗的皇帝來,他當皇帝可能更外行。比如後世皇帝都把京城的宮殿修得宏偉莊嚴,以「禮」來約束百官和百姓,只消顯示皇帝如何尊貴就足夠了。為此,作為禮教之學的儒家學說便發揮了作用。然而,始皇帝乃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因此,不知道該如何運用不出門就能使自己顯得威嚴的儒家學說,反而下令禁止,還焚燒了儒家的書籍,更活埋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

  總而言之,為了顯示皇帝如何偉大,他必須親自出面巡幸。

  這種巡幸舉行得十分頻繁。對他而言,巡幸仿佛就是最大的政治事業。他樂此不疲,甚至最終病死在巡幸途中。巡幸時,每次都要有幾十萬陣容豪華、全副武裝的軍隊隨行,無數象徵秦帝國皇室的黑色旌旗隨風飄揚,數不清的金屬兵器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最大限度地展示了這位皇帝在當世的震懾力和至高無上的尊嚴。西邊,始皇帝最遠到達過位於偏遠的隴西;東部,則巡視了黃河流域的主要城池,甚至到達山東半島的之罘山(現在的芝罘),在那裡第一次見到大海;又南登琅邪台,返回途中經過內陸的彭城;然後南下遙遠的揚子江畔,足跡踏遍那裡的要衝之地。為保證其政權體系的運作,隨行文職官員的數目也大得驚人。

  始皇帝自己則始終坐在車裡。車輛裝飾得宛若一座小小的宮殿,不知道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的設計,由於很多窗子都能自然開關,車子裡面的溫度可以隨時調節。這輛車子被賦予了特別的名稱,叫做「轀輬車」。

  轀輬二字很有可能就是專為這輛車創造出來的。

  每逢巡幸隊伍到達大小都邑,群眾都會立即擁到隊列兩側。人們還沒有像後世那樣受到禮教的薰陶,因而並不朝皇帝下跪禮拜,只是擠成一團,興致勃勃地看熱鬧。在這種場合,始皇帝便把轀輬車的窗子微微打開,讓那些平民百姓能看到自己的容顏。

  「在這片土地上,代表天下的皇帝首度現身了。你們可以有幸拜見了。」

  帶著這種想法,這位皇帝轉動著頭,讓人們見上自己一面。

  「那個人就是自稱皇帝的政嗎?」

  一些無賴之徒以平等的心理從側面看到了他那張臉。他熱衷於轉來轉去,讓人們看見自己的那張臉,後來那些奮起造反以圖推翻他的政權並坐上皇帝寶座的人,大部分都在家鄉或勞作的現場記住了他的模樣。他真是在丟人現眼。當他那張臉被人記住的時候,記住的人誰都會想:「只要把這個人打倒,我就能成為這個人。」由於皇帝的存在並沒有以貴族制度和禮教思想為武器加以保護,就使得那些充滿野心的人產生了這種「帝位輕而易舉即可獲得」的念頭。從後世的帝制來看,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然而對於發明「皇帝」的嬴政來說,他不可能像其後世同行那樣具有豐富的歷史經驗。創始者會有巨大的疏忽,誠屬無奈。

  例如在後來的造反者行列裡,有一位出生在沛縣的劉邦,就曾在京城咸陽的大街上親眼見過這位皇帝。當時劉邦正在始皇帝的建築工程裡服勞役。有一天,他極為偶然地看到天下最高權威者正安詳肅穆地從寬敞的街道上緩緩經過,不禁為其壯觀場面所打動,但這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感動。劉邦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地嘟囔了一句:「大丈夫當如是也!」——男子漢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嘛!劉邦並沒有對皇帝產生無謂的抗爭心理,只是胡亂搖搖頭,內心深處則羡慕不已。這種狀況確實符合劉邦的為人。

  另一方面,項羽是在江南的會稽遇到始皇帝出巡的。他混在人群看熱鬧。當豪華的轀輬車走近時,他竟大聲喊了一句:

  「彼可取而代也!」

  此舉讓一旁的叔父項梁驚恐萬分。他大喊的這句話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正因為如此,「取而代之」一詞甚至還成了成語。對項羽來說這乃是肺腑之言。從項羽強烈的自尊心來講,他根本就沒感到眼前這位乘著皇帝車、穿著皇帝衣、名叫嬴政的皺紋很深的男人有什麼力量和價值。始皇帝純屬偶然地降生在秦王的家裡才當上王的。既不像劉邦那樣屬￿草根百姓,也不像項羽那樣有過流浪漢般的經歷。秦地處中國西北部,雜居著半耕半牧的其他少數民族。要治理好這一切,除了依靠由法律、刑罰和皮鞭支撐的專制制度以外別無他法,所以秦很早就採取了這種方式,確立了法制的國度。秦國缺少類似中原地區那種逐步成熟起來的人文知識,相比之下,卻在銅、鐵或黃銅等的冶煉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深耕的農具和鋒利的兵器也十分充足,其數量遠遠超出東部六國(楚、齊、燕、韓、魏、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