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新史太閣記 | 上頁 下頁
九三


  因為明智光秀襲擊本能寺以及此後奪取天下鴻圖是建立在秀吉無法從山陽脫身的基礎上的,秀吉遠離京城,是光秀舉事,成功的關鍵。可是現實裡的秀吉在一步步東近。光秀祈禱著:

  「但願是誤報!」

  他渴望再有半月以上的準備時間,既然自己在京城樹起大旗,擁立了朝廷。只要有充足的時間,四方的大小諸侯都會齊集在明智家天藍色的桔梗旗下的。

  可是光秀的計劃落空了。從十日夜,到十一日,秀吉的大軍先後到達尼崎,正在等待著織田家的四方諸侯會集到前線陣地。

  「咱們撤至近江阪木呢?」

  明智家的重臣齋藤利三等人勸光秀退出京城,據利三獲得的情報,羽柴軍呼喊著報仇,連卒子馬夫都摩拳擦掌,精神抖擻,和這樣的敵人正面交鋒是愚蠢的。

  「不,和他決戰!」

  光秀不改變自己的方針,既然秀吉的突然出現撲滅了勝利的希望,今後只好孤注一擲聽天由命了。

  光秀速將大軍布於京都南郊,構築陣地,並徵調大批民夫,搶修澱府的澱城,長岡的勝龍寺城,下鳥羽的砦城等澱川河畔的城砦。

  卻說秀吉馬不停蹄一路東進,右側是大海,遠處海浪滾滾,岸上,松林濤濤。秀吉來不及欣賞醉人的風景,催馬走高沙,出明石,過舞子,日夜兼程。敵人在京城,戰場還相當遙遠。但秀吉已不斷地傳出將令,派出使者,象抵達戰場一樣繁忙。在這一點上,他的作戰思想和以前的軍事天才迥然不同。以前的軍事天才,即使上杉謙信,武田信玄,也是肉眼看到敵人之後,再開始交兵。然而,秀吉在看到敵人時,戰鬥已經基本結束,知等著勝利的捷報了。

  秀吉認為,打仗就要創造奪取勝利的條件,增加盟友,消弱敵人的力量,集結數倍於敵人的兵力,儘量減少作戰的投機率,不靠僥倖,而是依靠充分的準備把戰爭引向勝利。因此,秀吉在行軍途中,接連向有可能倒向光秀的丹後豪族細川藤孝、忠興父子以及大和領主簡井順慶派出使者,勸他們歸順自己。

  眼下,對秀吉來講,最大的爭取目標是織田家的次度大臣丹羽長秀。

  「官兵衛,關鍵是二將軍丹羽公啊!」秀吉在馬上說。

  「不過,即使丹羽大人不來助戰,也可以打敗光秀吧?」

  「不,官兵衛,你想錯了。」

  秀吉催馬,繼續前進。

  「噢……」

  官兵衛緊鎖眉頭,苦苦思索著秀吉思維的著眼點。

  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是織田王的股肱,不同于秀吉、光秀這樣的家臣,他們是世代鼎臣。

  丹羽年齡長秀吉兩歲,從十五歲起,便伺候在信長身邊。信長一直稱呼他的乳名「萬千代」,看他天資聰明,遂悉心培養。丹羽長進神速,後為大將轉戰于諸路戰場,甚受恩寵。信長把庶兄信廣的女兒賜給長秀為妻,長秀和勝家被世人稱作織田家的一對棟樑。論能力和器量,或許略遜於勝家,但是沒有勝家那種不可一世的狂妄和嫉妒別人的劣根性。

  秀吉三十幾歲時,和勝家不睦,托庇於丹羽長秀,擔任了顯赫的西路元帥。但秀吉仍然不忘舊恩,每逢遠征,總是不忘記為長秀帶回當地特產。前不久,丹羽長秀受信長之命,討伐四國的長曾我部氏。

  遠征四國,名義上的元帥是信長的三子織田信孝,長秀則是實際上的兵馬總督。信長公佈了參戰諸侯的名單,命令他們在各自的居城裡作好準備,然後集結於大阪,聽從信孝、長秀的指揮。

  丹羽長秀和信孝一起進入大阪城,等待眾將齊集,適逢紀州雜賀作亂,長秀奉命討伐,由大阪引一支人馬,佈陣於泉州岸和田,與紀州鷺森的敵人廝殺。本能寺突然傳來噩耗,長秀匆匆返回大阪,欲報仇,兵微將寡,欲回領國若狹小浜,中途又被明智光秀阻擋歸路。而且,織田家的諸侯在向大阪集結途中,聽說信長猝死,以為天下又回到了戰國時代,紛紛領兵撤回到自己的領國。

  「我等早晚被困死在大阪!」

  長秀和織田信孝一愁莫展,窮於進退。恰在此時,風聞秀吉由高松撤出,正沿山陽大道急進。

  「謠傳!」

  織田信孝不信,他認為秀吉不可能從山陽掙脫出來回師東進。信長的兒子全是一窩兒蠢才,惟獨信孝略顯聰明。當然,若不是生在織田家,其才能也只配勉強作個僕從的小頭領。織田信孝現為伊勢神戶的城主。

  「嗯,很難說!」

  丹羽長秀頗不以為然。他熟知秀吉,到了關鍵時候,那人什麼事情都能幹得出,甚至可以插上翅膀,從空中飛回來。

  秀吉接二連三地派來使者,隨羽柴軍行動的信長近臣堀久太郎也送來了書信。綜合各方面的情況,秀吉的行動目標就很清楚了,他正朝光秀猛撲。

  「有救了!」

  長秀大喜。宛如在大海中失去舵輪和帆檣的小舟在絕望中又遇到了大海輪。而且秀吉來信敦請二人,合兵一處,為主公報仇!

  秀吉的到來即可使長秀為故主報仇,又可讓信孝雪殺父之恨,豈不是額手稱慶的快事?但是,信孝不悅,並且若有所思地嘟囔道:

  「哼,那個猴兒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