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關原之戰 | 上頁 下頁
一二二


  大藏聽到消息後,扔下鋤頭,跑上田埂拔出了長槍。

  他不回家,不和家人道別,徑直沿著村道跑了起來。但大藏沒帶甲冑。這位戰國武士捨不得浪費時間回家拿取。

  恰好前頭有個扛著甲冑箱奔跑的友人。大藏撲上去,扭住胳膊撂倒他,奪下箱子。

  「對不起,對不起你了!我的放在家裡,你去拿我那套用吧!」

  大藏頭也不回向前跑去。

  如此風格的薩摩人沿九州島路北上,沿山陽道東奔,三人一堆,五人一夥,七人一群,一直朝東跑去。

  留在大阪的島津軍,由於不斷有人奔來,終於增加到千餘人。

  其間,惟新入道坐鎮大阪宅邸不動,採取中立態度。三成頻繁派來使者,規勸參加「義舉」。三成的主張是:「這一舉動並非出自私怨。除掉奸佞殘暴傲慢的家康,是為了秀賴公的前途,是為了豐臣家萬代相續。島津家無違背秀賴公之意,多次提交了誓言書。倘思念太合隆恩,並與誓言書無異心,就請竭力盡忠吧!」

  (太合隆恩?)

  惟新入道對此有點抵抗。島津家和三成、清正不同,不是太合提拔的大名。島津家早在四百年前就被源賴朝封為薩摩、大隅、日向三州的守護大名。後來乘著戰國風雲,幾乎要征服整個九州島了。正要完成大業之際,秀吉率天下之兵征討島津家。終於,島津家乞降,受賜薩摩、大隅、日向三州舊領,這個條件勉強還可接受。

  至於遭到秀吉討伐一事,無疑,島津家對太合心懷怨恨。不摧毀島津家,卻賜予三州,此即太合的恩義。

  (不過,這個恩義已用泗川大捷報答了。)

  惟新入道只能這樣認定。

  加之,他在大阪窺探西軍內幕,獲知關鍵的毛利家分裂成兩派,所以多大程度上準備真心作戰?疑問頗多。

  至於謀主石田三成,最近他對伊集院事件採取嚴峻態度,令惟新入道感到很沒意思。而且,對於和三成一同扮演主角的增田長盛、長束正家、安國寺惠瓊、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惟新入道概無親近之感。

  (都是些不事武道之人,他們打過甚麼像樣的仗?)

  惟新入道蔑視他們。

  還有,西軍形式上的統帥毛利輝元是個庸人。不是能在決定天下成敗的大戰中擔任總指揮的人物。

  至於謀主三成如何?他的作戰能力是未知數。就算是軍事天才,那俸祿區區十九萬五千石的微不足道身分也鎮不住諸將。

  西軍無主帥。

  這是西軍最大的缺欠。在這位身經百戰的老人看來,西軍絕無獲勝的希望。

  然而,事態已發展到了不允許中立的時刻了。日本國的大小大名,將悉數分屬東西陣營。

  (迫不得已。)

  惟新入道違心地、不知不覺被吹到了西軍一方。只能說純屬天運安排。

  「參加三成一方。」

  惟新入道將從伏見歸來的新納旅庵派往三成處。然而他的心裡還是沒有想通。

  §59.   當時,除了中國地方的毛利和薩摩的島津外,還有一家實力堅強的大名,繼承著戰國時代的激情。

  他就是土佐的長曾我部。

  長曾我部也讀作「Chyosugame」。開初叫曾(宗)我部,但在土佐國的香我美郡(今香美郡)有同姓的豪族,為了與之區隔,加了「長」字。加上「長」字的這一家是因為其據地在長岡郡之故。

  卻說長曾我部的城池建在長岡郡岡豐的丘陵上,很長一段時間不過是當地的一家豪族。但在信長、秀吉同時代,誕生了一位謀略戰術高人——長曾我部元親。他以變幻無窮的策略平定土佐,接著興兵北上,終於奪取了整個四國島。

  這時,秀吉在日本的中心地區興盛起來,他命令元親:「將四國的伊予、贊岐、阿波三國交出來,僅賜你土佐一國。」

  元親拒受此命。於是秀吉發出了大規模的四國征討軍,引十二萬三千大軍攻之。元親終於屈服了。

  秀吉接受投降,為了懷柔元親,秀吉說道:「土佐一國送給你。」

  元親原以為領國必被沒收,自己須切腹。如此意外結果,令元親因秀吉的寬大而欣喜,為致謝意,他來到了上方。

  (自己傻呼呼的。)

  元親大概會產生這樣的心情吧。多年苦心經營的平定四國理想,在即將實現的瞬間崩潰了。半生辛苦為了甚麼?想到這裡,元親切身感到自己命運的荒謬。

  然而,秀吉優待進京的元親,好似接待來自異國的貴賓。

  元親心生感激。更令他瞠目結舌的是,秀吉說「作為禮品」饋贈之物,全是在土佐鄉野從未見過的華麗珍品。元親帶來的家臣們在客舍裡觀賞著,

  「這是何物呀?」

  瞪圓雙眼驚詫道。原來是泥金塗繪的漆器馬鞍。當時的土佐武士哪裡知道世間還有這樣工藝品。

  他們寒酸的服裝也成了京城大阪的議論話題。盔甲都是手工製作,十分粗糙;和服腰帶僅用繩子捆紮。

  「簡直像鼴鼠似的。」

  人們暗地這樣議論著。然而,越是邊境之地,軍隊越悍勇。豐臣家的大名中,長曾我部元親暗藏著可與島津、毛利並稱三強的武力,安度晚年。

  元親病歿的地點是伏見宅邸。

  慶長四年(一五九九)五月,當時秀吉已臥病在床。

  ——太合死後,天下將會如何?

  這時人們各有猜測。安全之道當是依靠天下第一富強的首席大老德川家康,以保全自家。

  「將來必須依賴德川大人!」

  按常理,策略家元親理當有這樣的遺言,然而他沒有說出來。

  甚麼指示也沒留下。

  元親是敏於時勢之人。此時為何持這般態度?元親是戰國群雄的倖存者,他若非生在偏鄉土佐,而是降生於臨東海道交通便利之地,那麼,這位男子漢的存在將會導致天下發生如何巨變,不得而知。如此氣度的元親卻沒給子孫留下構想與指示便辭世了,真是不可思議。

  元親終年六十一歲。

  秀吉奪取天下之後,元親驟然衰老了。

  (我的一生是徒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