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豐臣家的人們 | 上頁 下頁
一〇四


  幽齋在城內和皇上派來的使節經過一陣爭論之後,終於打開城門,以把城池交給主膳正前田義勝的名義,退出城去。與此同時,圍城的軍隊也拔陣離去。

  其後幽齋一直寓居在丹波的龜山城,直到戰亂平息,和平重新降臨。過了不久,戰爭以東軍的勝利告終之後,他首先到大阪向家康拜謁。

  隨後又上京去,為了給親王講授《古今集》秘訣而住進了八條宮家。為了這一天的開講儀式,親王特意在邸內造了一所房子,作為講堂。幽齋所講授的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內容。不過是一邊把一張張的紙條夾進書裡,一邊口授《古今集》裡的幾個難解的地方和某些語句,這與其說有什麼重要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使詩學秘訣的權威神秘化而舉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按照傳統的禮儀,親王向幽齋遞交了一紙誓文。誓文寫道:

  向天地神明起誓,決不對他人言及。如若違背誓言,甘願接受神佛的任何懲罰。

  家康取得了天下。

  偏愛秀吉的後陽成帝,對於秀吉死後還只有三年就到來的這一變故,很是失望,他不願再當天子了。他自己想退位,而把皇位讓給八條親王。

  但是,家康和他手下的官僚們不允許他這樣做。他們開始用跟前一代的秀吉以及豐臣家截然不同的態度來對待宮廷了。

  他們說,皇帝退位很容易被人看成是對德川家的嘲諷。這種任性的舉動是不允許的。而把皇位轉讓給八條親王,那更是不妥當的。理由是,親王過去當過秀吉的猶子,不僅現在,就連今後也不宜讓他坐皇位上,因為那會有損於德川家的天下的穩定。

  一切都不是秀吉執政的時候那樣了。秀吉當初所設立的京都奉行完全是以朝廷為主體、主動為朝廷辦事的機關。而家康掌權之後所設立的京都所司代,則是監視宮廷的機構。有時甚至居高臨下地充當法官的角色。這樣一來,從天子直到宮女,宮廷中的人們的日子變得黯然失色了。

  親王安慰當天皇的哥哥說:「因為太陽下山了。」

  他所說的太陽是指秀吉。對於這個國家的宮廷來說,秀吉的出現,正猶如旭日東昇一般。在秀吉活著的年代裡,宮廷裡始終陽光燦爛。秀吉一死,天空驟然變得陰霾了。

  親王也說過這樣的話:「家康原來就不象豐氏啊!」

  他雖然只見過家康幾次,但他看到的家康決不是個詩人。而秀吉是詩人。如果不是詩人,那恐怕就無法理解宮廷的典雅和俊美及其藝術性的吧。要是不能理解,那自然就不會對宮廷產生什麼感情。

  從這之後的十年裡,後陽成帝繼續在位,後來他就把皇位讓給了皇嗣政仁親王,即後水尾天皇。

  元和六年(1620),家康發動了人所共知的對大阪城的夏季戰役,包圍了秀賴,並讓他們葬身火海。接著,家康派了一批人來到京都,把阿彌陀峰頂上的秀吉靈廟砸了個稀爛,並讓他們把豐臣家的祖神——豐國大明神扔進了大海。

  親王也許暗暗尋思過:「有必要做得這麼絕嗎?」

  進而,家康為了束縛宮廷的手腳,使他們的活動只局限在禦所之內,制定了一項法規。這便是《朝廷法規》。

  親王對這一切感到失望了。他終於想要逃出京城了。

  盛夏,親王到桂川河邊去賞瓜。他忽然想起要在這地方造一所房子。他想在這裡建造一座別墅,住到這裡,使自己沉浸到和學的美妙境界中去。

  這位親王建造了一座後人所說的桂離宮。但是,桂離宮並非全是他建造的;他生前,離宮只是初具規模,餘下的是他晚婚所生的兒子智忠親王完成的。

  親王所造的這幢別邸,用他的話來說是:「瓜田裡的一間小巧的茶室。」

  雖說小巧,可它的精美卻在宮廷裡出了名。親王在設計這幢別邸時,從《源氏物語》、《伊勢物語》、《古今和歌集》以及他所喜愛的《白氏文集》等作品中,得到啟發,他試圖把這些作品中的詩情,形象地體現在別墅的建築裡。夏天的夜晚,每當明月當空,翠綠色的瓜田籠罩在乳白色的月光之下的時候,親王的腦海裡也許曾多次出現過這樣的念頭:如能讓秀吉死而復生,請他來別邸小住幾天,該有多好啊!

  親王于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執政的寬永六年(1629)去世,時年五十歲。親王死後不久,家康的靈廟東照宮在下野的日光地方開始動工興建,不久就完成了。東照宮所體現的德川家的審美觀和京都南郊的那座桂離宮所體現的八條親王的審美觀,成了後世的人們廣泛議論的話題。人們認為,這是兩種迥然不同而又互成對照的審美觀念(東照宮吸收了中國的建築特色,建築雄偉,色彩濃重;桂離宮體現了日本式的美:小巧雅致,風格淡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