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盧梭 > 愛彌兒 | 上頁 下頁
六二


  一個小孩子不能理解的事物,就絕不能告訴他。當他對人情幾乎還一無所知的時候,由於我們不能把他當作成人來培養,所以,為了教育他,就必須要成人的一舉一動都宛如孩子。當你考慮到什麼東西在他長大以後也許對他有用處的時候,你也只能對他講他目前就知道其用處的東西。此外,一到他開始懂得道理的時候,就絕不能使他用自己同其他的孩子相比較,即使在賽跑的時候,也不能使他有敵手或競爭者:我寧肯讓他一點東西都不學,也不願意他只因出於妒忌或虛榮而學到很多的東西。我只是把他每一年的進步都記下來,以便同他下一年取得的進步相比較;我將這樣對他說:「現在你長高了好些,看一看你去年跳過的溝和你搬過的重物;再看看這邊,你去年把一塊石頭扔了那樣的距離,你一口氣就跑了那樣長的路,等等;現在,再瞧一瞧你目前有多大的本領。」我這樣鼓動他,所以不至於使他對任何人產生妒忌的心。他想超過他去年的成績,這一點,他是可以做到的;我看不出他一心要賽過他自己有什麼害處。

  我對書是很憎恨的,因為它只能教我們談論我們實際上是不知道的東西。有人說,赫米斯把科學的原理刻在石柱上,以便使他的發現不至被洪水沖掉。如果他把它們深深地印在人的頭腦裡,它們就可以一代一代地保存下來。經過訓練的大腦,是最安全的銘刻人類知識的石碑。

  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分散在那樣多書笈中的許多知識聯繫起來,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它們綜合起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即:使人容易學習,有興趣去學習,而且,即使象孩子那樣年齡的人,也能鼓勵他去學習?如果我們能夠創造一種環境,以便在其中可以把人的一切自然需要都明顯地顯示給孩子,同時把滿足這種需要的辦法也巧妙地展現出來,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環境的生動而天然的情景去初步訓練他的想像力。

  熱心的哲學家,我已經看見你的想像力開動起來了。可是,請你不要再花什麼氣力,因為這種環境已經找到了,已經有人把它向我們描述過了,而且,不瞞你說,比你所描述的還好得多,至少比你所描述的要逼真得多和樸實得多。既然是我們非讀書不可,那麼,有一本書在我看來對自然教育是論述得很精采的。我的愛彌兒最早讀的就是這本書;在很長的一個時期裡,他的圖書館裡就只有這樣一本書,而且它在其中始終占居一個突出的地位。它就是我們學習的課本,我們關於自然科學的一切談話,都不過是對它的一個注釋罷了。它可以用來測驗我們的判斷力是不是有了進步;只要我們的趣味沒有遭到敗壞,則我們始終是喜歡讀它的。這本好書是什麼呢?是亞裡士多德的名著?還是普林尼的?還是畢豐的?不,是《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在島上,孤孤單單的,沒有同伴的幫助,沒有任何一樣幹活的工具,然而卻能獲得他所吃的食物,卻能保持他的生命,甚至還能過得相當的舒服。這對各種年齡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使孩子們對這個問題感到興趣。我原先用來作為比喻的荒島,就要這樣地變成現實。我同意這種說法,即:這種環境,不是社會的人的環境,也的確不同于愛彌兒的環境;但是,我們應當根據這種環境來探討所有其他的環境。要排除偏見,要按照事物的真正關係作出自己的判斷,最可靠的辦法就是使自己處在一個與世隔離的人的地位,並且完全象那個人一樣,由自己按照事物本來的用途對它們進行判斷。

  這本小說,除去它雜七雜八的敘述以外,從魯濱遜在一個荒島附近遭遇船難開始講起,結尾是來了一隻船把他載離那個荒島,所以,在我們現在所談的這個時期中,它可以同時作為愛彌兒消遣和教育的讀物。我希望他忙得不可開交,希望他兢兢業業地管理他的樓閣、他的羊群和種植的作物,希望他不是從書本上而是從具體的事物上仔仔細細地研究在同樣的情況下應當怎樣辦,希望他認為他就是魯濱遜,穿一身獸皮,戴一頂大帽子,佩一把大刀,奇奇怪怪的東西樣樣都帶在身上,就連他用不著的那把陽傘也隨身帶著。我希望他在缺少這樣或那樣的時候,很著急地在那裡想解決的辦法;希望他研究一下小說中的主人公是怎樣做的,看一看那位主人公有沒有什麼疏忽的地方,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希望他留心他的錯誤,以免在同樣的情況下他自己也犯那樣的錯誤,因為,你必須要知道的是,他正在計劃怎樣修造一個相似的房屋,這是他那樣快樂的年齡的人的真正的空中樓閣,他這時候所理解的幸福就是有必需的物品和自由。

  一個心有妙計的人如果為了利用這種狂想而能設法使孩子產生這種狂想的話,他就可以增添多麼多的辦法去教育孩子啊!孩子巴不得找一個能放各種物品的地方作為他的荒島,因此,他想學習的心,比老師想教他的心還切。他希望知道所有一切有用的東西,而且也只希望知道這些東西:你用不著去指導他,你只是不要讓他亂作就行了。此外,當他覺得他在那個島上已經是夠舒服的時候,就需要趕快使他定居在那裡;因為這樣的日子不久就要到來,那時候,如果他還想在島上住下去的話,他就不願意再是那樣孤單地一個人住在那裡了;而且,那時候,即使是現在還不曾過問過他的事情的「星期五」去同他住在一塊,也是滿足不了他的需要的。

  自然的技術,是單獨一個人就可以操作的,但是,自然的技術的實踐將導致工業的技術,而工業的技術,操作起來就需要許多人合作了。前一種技術,孤獨的人和野蠻人都可以練習運用,而後一種技術,則只能在社會中產生,而且,也正是因為要運用這種技術,所以才使社會成為非有不可的東西。當人們只知道身體的需要時,每一個人都可以自己滿足自己的要求;而一有了多餘的產物,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產物的分配和勞動的分工;因為,儘管一個人單獨幹活只能夠獲得一個人所需要的東西,但一百個人合起來幹,就可以獲得足夠兩百個人生活的東西。所以,當一部分人閑著而不勞動,就需要其他勞動的人協力合作才能彌補那些人懶惰坐吃的消耗。

  你要極其小心的是,不能使你的學生接觸到社會關係的一切概念,因為這不是他的智力所能理解的;但是,當知識的鎖鏈使你不能不向他講到人類的互相依賴時,你就不要從道德方面向他講解,而必須首先使他的注意力放在使人和人都互相有用的工業和機械技術上。當你帶著他從這個工場走到那個工場的時候,就不能讓他看見什麼工作都袖手旁觀,不能讓他走出工場以後對裡面的情形一點也不明白,你至少要使他對他所看到的東西有一個瞭解。為此,你就要親自動手去工作,處處給他做一個模範:為了使他成為師傅,你就要到處都做徒弟;你要知道,他從一小時工作中學到的東西,比聽你講一整天學到的東西還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