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盧梭 > 愛彌兒 | 上頁 下頁
一四


  在那些討厭的哭哭啼啼的孩子當中,我曾經看見有一個就是這樣挨保姆打的,這件事情,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馬上閉嘴不哭,我以為他是被嚇倒了。我心裡想,這個孩子將來也許是一個奴隸成性的人,只要用嚴厲的手段就可以逼著他幹這幹那的。我想錯了;這個挨打的孩子,憋著一肚子憤怒,連呼吸也呼吸不出來;我看見他臉都變青了。隔了一會兒,他大聲地哭起來,象這樣年紀的孩子,他所有一切的怨恨、憤怒和失望,在那高昂的哭聲中都表露出來了。我擔心,他這樣激動是會氣死的。如果說,我懷疑過在人類的心中是不是天生就有正義感和非正義感的話,單單這個例子就足以使我消除我的懷疑。我相信,假使有一塊火辣辣的炭偶爾掉在這孩子的手上的話,也許他覺得,還沒有象輕輕地、然而是存心侮辱地打他一下那樣痛咧。孩子們的這種易於激動和憤怒的性情,是需要十分小心地對待的。波爾哈維認為,小孩的疾病大部分都是痙攣性的,因為他們的頭按比例說來比成人的重,他們的神經系統比成人的散佈得廣,神經質的人最容易受刺激。千萬不要讓僕人們接近孩子,因為他們常常使孩子感到厭惡,感到惱怒,感到心煩;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比空氣和季候的傷害,還危險一百倍。要是孩子們只是在事物方面而不是在意志方面受到阻礙的話,他們是不至於表示反抗或憤怒的,而且是能夠保持身體健康的。所以,為什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人的孩子,同那些自以為用時時刻刻干預他的行動的辦法能培養得更好的人的孩子相比,不僅不那樣的虛弱多病,反而更結實,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此;不過,始終要注意的是,在順從他們的心意和違反他們的心意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孩子們起先哭的幾聲,是一種請求,如果你不提防的話,它們馬上就會變成命令的;他們的啼哭,以請求別人幫助他們開始,以命令別人侍候他們告終。這樣,由於他們本身的柔弱,所以他們起先是想依賴,隨後才想駕馭和使役別人;不過,這種想法的產生,其原因不是由於他們的需要,而是由於我們的服侍,在這裡我們開始發現了不是直接由天性產生的道德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出,為什麼從這頭一年起就必須分辨,他們做出那樣的表情或發出那樣的哭聲,究竟有什麼秘密的意圖。

  當小孩一聲不響地使勁伸手的時候,因為他不能估計他同他想拿的東西之間的距離,所以他以為他是夠得著那個東西的;他的想法當然錯了;但是,當他一邊又在鬧又在哭,一邊又在伸手的時候,那就不是他弄錯了距離,而是在命令那個東西到他那裡去,或者命令你把它拿給他。在前一種情況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要的東西那裡;在第二種情況下,你不只是假裝沒有聽見,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必須趁早使他養成這樣一種習慣,即:不命令人,因為他不是誰的主人;也不命令東西,因為東西是不聽他的命令的。所以,當一個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見的和別人準備拿給他的東西時,最好還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東西那裡,而不要把東西拿過來給他:這樣做,他就能夠明白其中的含意,這種提示方法是適合於他的年齡的,而且還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可以啟發他明白這一點。

  聖皮埃爾神父稱成人為「大孩子」;我們可以反過來把小孩叫「小大人」。這些提法,作為箴言來說,有它的真實性,但作為原理,就需要加以解釋了。不過,當霍布斯、稱壞人為「強壯的孩子」時,他就把事情簡直說反了。所有一切的壞事都是來源於柔弱,孩子之所以淘氣,只因為他是很柔弱的;假使他的身體健康有力,他就會變得挺好的:事事都能幹的人,絕不會做惡事在萬能的上帝的一切屬性中,沒有善這樣一個屬性,就很難想像有上帝。凡是承認兩個原理的人,總是認為惡不如善,沒有這種認識,他們就會做出荒唐的假設。請參看後面《一個薩瓦省的牧師的信仰自白》。

  只有理性才能教導我們認識善和惡。使我們喜善恨惡的良心,儘管它不依存於理性,但沒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發展。在達到有理智的年齡以前,我們為善和為惡都不是出於認識的;在我們的行為中無所謂善惡,儘管有時候在感情上能對別人涉及我們的行為分辨善惡。一個孩子總想搞亂他所看見的東西;凡是他能拿到的物品,他都把它打個粉碎;他象捏石頭似地捏著一隻鳥,把鳥兒捏死了,他還不知道他幹了什麼哩。

  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哲學家用人類天生的缺陷、驕傲、好勝、自尊和邪惡來解釋這種現象;也許再補充一點,說什麼由於孩子感到自己的柔弱,所以巴不得做一些用勁的動作,親自實驗一下自己的力量。可是,請看一看那衰弱多病的老年人,由於人的生命的循環,又使他回到了孩子們那樣的柔弱狀態,他不僅常常是一動不動地、安安靜靜地呆著,而且還希望他周圍的一切也是那樣的平靜;有一些小小的變動,就會使他感到混亂和不安,他希望看到宇宙萬物都是那樣的寧靜。如果起因沒有改變,為什麼與同樣欲望相聯繫的同樣軟弱在老人和小孩之間會產生這樣不同的結果呢?如果不是由於老人和小孩的身體狀況不同,那麼,又到什麼地方去找這種變化的原因呢?就生命的活力說,這兩種年齡的人都同樣是有的,然而在孩子的身上正在發展,在老人的身上正在消逝;一個在成長,一個在毀滅;一個是走向生活,一個是趨向死亡。聚集在老年人心中的活力,正在衰退;然而在孩子的心中,活力卻極其旺盛,正在向外擴張,可以說,他覺得他的生命足以使他周圍的一切都活躍起來。不管他是在製作什麼東西還是在破壞什麼東西,這是無關緊要的;只要他能改變事物的現狀就夠了,所有的改變都是一種活動。如果說在他身上似乎是破壞的傾向較多,其原因也不在於邪惡,而是由於製作東西的活動總是遲緩的,而破壞東西的活動由於是比較的迅速,所以更適合於他的活潑的性情。

  造物主在把這種生命的活力賦予孩子的同時,又小心翼翼地只讓孩子們輕輕地去使用這種活力,以免造成危害。但是,一旦他們把周圍的人都看作工具,他們就會依賴這些人去進行活動,就要利用這些人去追求他們的欲望,彌補他們自己的弱點。他們之所以變得討厭、蠻橫、傲慢、搗亂和不服管教,其原因就在於此;至於所以有這種發展,並不是由於他們有天生的治人的心理,而是在這一發展的過程中使他們形成了這種心理;因為,不需要多麼久的經驗,他們就會感覺到,用別人的手去幹活,只消動一動嘴就可以移動萬物,是多麼舒服。

  在長大的時候,他們就獲得了力量,就沒有那樣的擾嚷不安、動個不停,就能夠大大地自己克制自己。精神和肉體可以說是取得了平衡,而大自然要求我們的也只是為了保持我們自身所需要的活動。但是,使役他人的欲望,並沒有隨著產生這種欲望的需要而消滅。駕馭他人的心理喚起和助長了人的自尊,而習慣又加強了這種自尊的心理。這時候,奇異的幻想便跟著需要而產生;這時候,我們的偏見和個人的見解就紮下了最初的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