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邁克爾·克萊頓 > 剛果驚魂 | 上頁 下頁 |
二 |
|
序曲 白骨之地 剛果熱帶雨林的黎明悄然來臨。 慘白的太陽正在驅散清晨的寒氣和貼近地面的潮濕霧氣,使這片遼闊而又寧靜的世界露出本來面目。這裡的樹木碩大無比,樹幹直徑達到40英尺。一棵棵高達200英尺的大樹拔地而起,濃密的枝葉形成的巨大樹冠遮天蔽日,樹葉上還不斷向下滴著水。樹木之間是大片的灰色苔蘚植物、密如蛛網的匍匐植物和藤本植物,樹幹上還冒出許多寄生的蘭科植物。地上長著半人多高的巨大蕨類植物,蕨叢間霧氣繚繞,濕漉漉的葉面上反射出熠熠亮光。萬綠叢中時而還露出點點紅色和藍色:那紅的是有劇毒的棘曇花,那藍的是只有清晨才開花的狄馨拉藤。這裡是一個莽莽蒼蒼、橫無際涯、由灰色和綠色組成的世界——但是對於人來說卻是個陌生的、無法生活的世界。 簡·克魯格把步槍放在一邊,舒展了一下已經僵直的肌肉。赤道地區的黎明來得很快,少時天已大亮,可霧氣尚未散盡。他看了看自己所警戒的營地:八頂鮮豔的橙紅色尼龍帳篷、一頂吃飯用的藍色帳篷、一張蓋在裝有設備的箱子上用以防潮但又根本起不到防潮作用的大防水雨布。他看見坐在一塊岩石上擔任警戒的米蘇魯正睡眼惺忪地向他招手。離他不遠的地方是他們的通聯設備:銀灰色的碟型天線和黑色的發射機箱,地上的一根同軸電纜迤邐通向活動三腳架上的便攜式攝像機。美國人每天用這套設備通過衛星向他們的休斯敦總部報告情況。 克魯格是他們雇請的嚮導,負責把這支考察隊帶進剛果。他以前曾經給不少探險隊當過嚮導,其中有石油公司的,有搞地圖測繪的,有木材—礦產勘探的,也有像現在這支進行地質勘探的。派出考察隊到野外考察的公司都希望所雇傭的嚮導既懂得當地的風土人情,又會說當地方言,因為這樣才能指揮在當地雇傭的腳夫,安排在當地的旅行。克魯格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他不僅會說班圖語和斯瓦希裡語,還會說一點巴金狄語。雖然他沒有到過維龍加,可是剛果他已經來過多次。 克魯格不明白美國地質學家為什麼要到位於紮伊爾的剛果熱帶雨林東北角的維龍加火山地區去。在黑非洲,紮伊爾是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它是世界上鑽和金剛石產量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七產銅大國。此外它的主要礦產資源還有金、錫、鋅、鎢和鈾。可是這些礦藏主要在沙巴和開賽地區,不在維龍加。 克魯格很知趣,沒有打聽美國人為什麼要去維龍加,反正他很快也就猜出了八九不離十。考察隊一過基伍湖,進入熱帶雨林之後,那些地質學家就開始對河流和河床進行考察記錄。尋找礦砂沉積實際上就意味著在尋找金礦或者金剛石。後來證明他們是在尋找金剛石。 不過這些地質學家找的不是一般的金剛石,而是一種他們稱之為Ⅱb型的金剛石。每找到一種新的樣本,他們就立即對它進行電性能測試。他們在測試之後所說的話,克魯格聽起來就像是天書——什麼電介質間斷、晶格離子、電阻率等等。但是,他琢磨這些金剛石的電氣性能一定很重要。這些樣本肯定不能作為寶石。克魯格仔細看過幾種,它們都因為含有雜質而發藍。 十天來,考察隊一直在尋找礦砂沉積的源頭。一般的做法都是這樣:如果你在河床上發現了金沙或者金剛石,你就沿河床向上游走,去尋找因風化而形成的礦源。考察隊沿著維龍加火山鏈的西坡向高處走,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可是有一天中午,腳夫們死活也不願意再往前了。 他們說維龍加的這塊地方叫做「白骨之地」。他們認定只要有個人再傻乎乎地往前走,骨頭就會被砸爛,尤其是頭蓋骨。他們不斷地摸著自己的鎖骨,翻來覆去地說他們的腦袋會被砸爛。 這些腳夫是說班圖語的阿拉瓦尼族人,家住在附近一個叫做基桑加尼的大鎮上。他們跟住在大城鎮的大多數土著人一樣,對剛果的叢林存有各種各樣的迷信思想。克魯格找來了領頭的。 他指著前面的叢林問道:「這裡住的是什麼部落?」 「沒有什麼部落,」領頭的回答說。 「什麼部落也沒有?連邦布迪族也沒有?」他指的是附俾格米人部落。 「沒有人到這兒來。這裡是白骨之地,」領頭的人說道。 「那麼什麼東西會砸爛人的腦袋呢?」 「大瓦,」領頭的神色緊張地說道。他說的「大瓦」是班圖語中描述神秘莫測力量的詞。「這兒有厲害的大瓦。人是不到這兒來的。」 克魯格歎了口氣。他也像許多白人一樣,聽到大瓦就感到討厭。到處都有大瓦,植物當中有,岩石當中有,風暴當中有,各種敵人當中也有。相信有大瓦的觀念在非洲許多國家非常盛行,而在剛果則根深蒂固。 克魯格無奈,只好把這一天的餘下時間用來跟他們進行無聊的談判。最後他答應給他們雙倍的報酬,而且還答應等他們回到基桑加尼鎮的時候再給他們一些槍,他們這才同意繼續往前走。克魯格認為這是當地人耍的一套令人惱火的把戲。當考察隊深入到現場,不得不依靠腳夫的時候,腳夫們有時就會搬出當地一些迷信的東西,作為要求增加工錢的由頭。好在他做的預算中已經算上了這筆費用,所以他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接著就把這事置之腦後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