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太陽號草船遠征記 | 上頁 下頁 |
第十章 進入美洲海域1(6) |
|
這浮雕很能說明問題。譬如,公海上的草船和岸邊的草船很相似。前者的船頭和船尾都尖尖地翹著,正如古代埃及和秘魯的船隻。而岸邊蘆葦叢中的草船,船尾卻又直又闊。它不能防禦後面打來的海浪,但要是拖上岸,每天把它豎起來晾乾,卻十分合適,如今新舊大陸還殘存著這種小型的蘆葦船。 正是因為有這塊尼尼弗出土的石板浮雕,以及古代埃及和秘魯的墓葬藝術,我們才知道那種大型的與我們草船設計相同的載人紙莎草船,以及小的獠牙型草船,都是小亞細亞、北非和南美文明古國的共同文化特徵。這些偉大的古代文明瓦解後,紙莎草船就從尼羅河流域消失了,然而尼尼弗浮雕描繪的那兩種紙草船卻一直沿襲至今,只是尺寸小了些。在如今的美索不達米亞、衣索比亞、撒哈拉沙漠地區、克基拉島(注:在地中海,屬希臘克基拉州)、撒丁群島(注:位於意大利半島的西南方)、大西洋東岸的摩洛哥以及大西洋西岸的墨西哥和秘魯,包括複活節島,都可以見到這兩種草船。以上這些地區可以分為兩個界限分明的地理區域:地中海古文明地區和美洲古文明地區。如今,我們七個人,再加一隻猴子和一隻鴨子,就坐在用非洲產的紙莎草建造的草船上,已經接近美洲的水域了。我們不禁要問:東半球的終點在哪裡?西半球的起點又在哪裡?兩大區域的分界線在哪裡呢?陸上的交通工具被海洋隔開了,但水上的交通工具卻無法隔開。我們可以在精緻的海床上界限分界線,但是卻無法界限船隻行駛的海面。因為,幾個星期以後,非洲海域的水跑到了美洲海域;同樣地,幾個小時以後,在非洲升起的太陽又再次在美洲升起。 人們發明航海技術已有幾千年,像我們這樣失去掌舵裝置,坐在原始的船上任由直布羅陀以南的洋流擺佈,難道是頭一回嗎? 埃及人喬治以前只對柔道和蛙人技術感興趣,如今突然對古代世界有了極大的興趣。難道就沒有什麼文字記載能夠表明古埃及人曾移民到直布羅陀海峽以外嗎? 是的,沒有。但是他們幾千年來的近鄰,地中海東部的腓尼基人,倒是定期往返於直布羅陀內外,並沿著摩洛哥的海岸,曾一直航行到薩菲和朱比角以南的地區。西非沿海一帶,經常發現刻有腓尼基銘文的陶瓷碎片和其他遺物,這些地方曾是腓尼基移民的定居點,有些地方比我們到過的地方還要往南一些。幾年以前,科學界還不知道這些來自地中海東岸的最早的航海者,居然會在薩菲南部的一座名叫莫嘎多的平坦小島上,建立起一個重要的僑民貿易集市。那裡一直到摩洛哥以南的奧德奧羅沿海一帶,都挖掘出了腓尼基的遺跡,包括當時用紫色軟件動物生產染料的工廠。當代的考古學家認為,在加那利群島的「關切」人中,腓尼基人也站穩了腳跟,並把這些群島當做補給站,以便安全地通過朱比海角和博賈多爾角。由於發達的貿易需要,他們不得不航行到這些危險的海角以外,我們如今坐著草船也差點沒走出這些地方。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注:前五世紀的古希臘作家)在訪問埃及以後,曾留下文字記載,公元前六百年左右的法老尼卓時代,埃及人曾派出一支腓尼基船隊,環繞非洲航行。為了負責此次遠征,顯然一些法老自己的人也參與了此次遠航,雖然史書明確記載當時所用的船隻和水手都來自腓尼基。他們沿著紅海南下,三年後經由直布羅陀海峽返回,其間曾兩次登岸紮營種植糧食。他們報告說,在環繞非洲的航行中,太陽曾移向北方。一個多世紀以後,腓尼基人漢諾領導了一次有史書記載的偉大航行,目的在於開拓殖民地,以便同直布羅陀以外的地區通商。六十艘大帆船,每艘配有五十根槳,載著三萬名來自各行各業的移民,駛入了大西洋。這支龐大的船隊,經過了「永恆的太陽城」利克索斯的古代殖民地,並在摩洛哥沿海一帶停泊六次,讓移民上岸登陸。他們也沿著這危機四伏的海岸航行,但比我們走得更遠。他們繞過朱比海角,經過塞內加爾的維德角群島,直達西非熱帶叢林河流的入海口。 據說,腓尼基人還上岸和西非的叢林部落進行陸上通商。他們利用努米底亞的商隊,跨過非洲大陸,帶回象牙、黃金、獅子和其它猛獸。從敘利亞和埃及,往西直至地中海各個島嶼和摩洛哥的大西洋沿海一帶,所有的重要城市都設有古代競技場,正需要這些兇惡的野獸來吸引觀眾。在公元前的幾個世紀裡,整個北非都密佈著錯綜複雜的探險和通商路徑。到處都是勇猛無畏的腓尼基人的身影。問題又來了,這些我們瞭解甚少的腓尼基人他們到底是誰?他們的祖先是誰?又是誰教會他們航海的?「腓尼基人」這一名詞,是從羅馬人那裡沿襲應用至今的。這下可方便了,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在羅馬時代以前的,從地中海內陸出航的人,都被稱為「腓尼基人」。 在我們起航地點的南邊,是一片荒蕪的海灘。那裡有一座防波堤,是用數以萬計的巨石砌成的,至今還伸向暗礁,形成一座宏偉的港口。當年那些富有經驗的海防建築師,把這麼多的巨石拖進海中,建成這樣堅固耐久的防波堤,任憑大西洋的海浪沖刷了幾千年,也沒有能夠把它推倒。那時,阿拉伯人和葡萄牙人還沒有舉帆來到西非海岸,那麼,為什麼要在這荒無人煙的沙灘上建造如此巨大的港口呢?又是誰建造的呢? 在摩洛哥的西北海岸,寬闊的盧庫斯河流經這裡的沙洲匯入大西洋,沙洲環繞著一座圓山,山上矗立著一座古代重鎮的巨大廢墟。它有記載之前的歷史我們一無所知。好幾噸的巨石,一塊迭一塊地壘成巨牆,從海上就能看得見。這些石塊是切割下來的,經過打磨拋光堆砌起來,交接處精確到毫米。這種工藝特殊的巨石牆,在埃及、撒丁、墨西哥、秘魯、複活節島也有,而這些地方也正是使用紙莎草船的地區。同樣也是在這裡,而且只有在這裡,就在古廢墟底下的海邊,摩洛哥的草船「瑪地亞」沿用至今。這座巨石古城最早被稱為「太陽城」。 當初羅馬人發現它的時候,它還不是如今被沙洲圍繞著的山巒,而是盧庫斯河口的一座島嶼。羅馬人記下了他們遠古時候稀奇古怪的傳說,將這座城市命名為利克索斯——「永恆之城」,並且在廢墟上建起了自己的廟宇。同寺廟底下的巨石牆相比,羅馬人的建築和柱廊簡直小得可憐。他們的歷史學家認為羅馬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墳墓就在此地。羅馬藝術家還以大西洋為背景,製作了一張細工鑲嵌的海神像,頭髮和鬍子上密密麻麻地夾著蟹爪。羅馬人走後,又來了阿拉伯人,他們和周圍平原上的土著居民融合在一起。他們把這片廢墟稱做「希米什」——即太陽城。在他們的傳說中,統治這裡的最後一代女王叫做「希米莎」,意思是「小太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