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筆記雜錄 > 太陽號草船遠征記 | 上頁 下頁 |
第六章 航行前的準備(12) |
|
我們從壁畫和浮雕上可以看出,木船有繩索連著船頭和船尾,而紙莎草船的船舷上牢牢地系著一條粗擰繩,好讓船身更加結實。所有的桅杆也都固定在這根繩上,因為桅杆不能直接綁在脆弱的紙莎草上。 我們走在地下墓室裡,穿過一條條走廊,三四千年前的壁畫使昔日的水上生活在我們眼前重現。浮雕上的每一處畫面都栩栩如生,顏色經年不退。我們必須通過這些古畫來瞭解被歷史遺忘的古代水手們的生活。因為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未曾經歷過。畫上的木船和紙莎草船通常很難分辨,因為兩種船的形狀基本相同。但有時畫面上會出現人們在紙莎草沼澤中采拾蘆葦的情景,他們將一捆捆紙莎草扛在背上,運到造船匠那裡。造船匠將紙莎草捆綁成船隻。 其中有幾艘紙莎草船上放著裝滿水果、麵包和其他糕點的籃子,還有罐子、袋子、箱子、鳥籠、猴子、小牛、漁民、獵手、商人、戰士和乘船遊覽的皇親國戚。畫中有送葬的殯儀隊伍,神和鳥頭人也在其中;赤裸的漁民,正用漁網或魚鉤捕魚;還有整支紙莎草船艦隊。畫中有武士站在甲板上用魚叉捕河馬,有獵人在蘆葦叢中捉鳥,還有婦女坐在貨物上給她們的小孩餵奶。有些畫上還畫有帶著皇后的法老,他們的面前擺放著一張桌子,有侍女為他斟酒。有些畫法頗為誇張,把法老描繪成橫跨船頭船尾的巨人。有的還細緻地描繪了紙莎草船上的二十對劃手,船上的索具很大,有五六個水手爬到上面去拉升降索。他們的船帆非常先進,說明在五千年前埃及的航海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那些精製的蘆葦船則船頭船尾都裝飾著獸頭,艙頂、船舵等都有雕刻、彩繪和鑲嵌,顯示出古埃及在建築上的高超技藝和品位。 法老們有足夠的石料建造像山一樣的金字塔,他們也有足夠的紙莎草來建造像浮島一樣大的蘆葦船。而我們所造的紙莎草船隻有獅身人面像的五分之一長。從古墓中出來,站在斯芬克司的兩爪之間,我們感到自己是如此渺小。這也使我們意識到,就是古人使用紙莎草也能造出巨輪來。無情的歲月吞噬了紙莎草,但卻無法摧毀石頭。如果單看這地下墓室中的壁畫,我們怎能相信人類在數千年前就能造出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這樣的巨型建築? 雖然,我們總是認為人類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才真正結束蒙昧狀態,但這些金字塔卻提醒我們不要妄自尊大,切勿低估先人的智慧。我們享用著古人的勞動成果,他們同我們有著相同的感應和喜好。他們的遺作代表著智能、創造力、組織性、活力、好奇心、品位、理想,以及人類行為的動機,無論好壞,都證明了古人與今人何其相似!而曆法的記載和技術的發展卻提醒著我們,時空早已跨越了五千年。 甲板兩邊的紙莎草舷牆終於成形了。這時,我必須飛去摩洛哥一趟,因為我們的船將要被運送到那裡。我們計劃從古港口薩菲出發,但我們誰都沒有到過這個港口。當我幾天後回到埃及時,船上最後一根紙莎草也已經捆綁好了。整艘船共享了二十八萬根紙莎草,最後還剩下六根。船終於造好了。 四月二十八日,也就是二十二年前「康提基」號木筏開始遠征的日子,我們的紙莎草船被運出了工地。金字塔後面人山人海,旅遊部還搭起了遮陽棚,擺上椅子,吉薩省長、各位部長和各國大使都到場觀看。這天,阿布杜拉、穆薩和奧瑪都穿上了他們最漂亮的衣服,置身于觀眾當中,工作已經交給別人來做了。紙莎草船寬大結實,就像一隻驕傲的金色大母雞,昂著脖子,翹著尾巴,坐在沙地裡的圓木上。在開始造船時,我們就把船架在了一個很大的木橇上,現在,我們在橇前系上四根長纜繩,並用電線樁子鋪成滑道,這樣就可以把木橇拖過沙丘了。為了完成這一工作,開羅紙莎草研究中心的主任帶我去了趟埃及體育學院,我們說服了那裡的主管,讓他相信我們在吉薩的沙漠地帶建立了一個極好的拉繩訓練項目。由我們提供運輸工具,問學院能夠派出多少人來。 學校願意提供五百名體育專業的學生。他們都穿著白短褲,由他們的教練帶著,沿著繩索排成幾條長排。兩個人站在船上發號施令,另一個人站在木橇上,用指揮棒來指示開始和停止。這一場景不由讓人想起聖經當中的畫面,也許是因為這艘自製的老式船隻就停在金字塔前,還帶著柳條編制的船艙,容易使人聯想到諾亞方舟,在所有動物都離開後,被遺棄在荒涼大地上;又或許是因為摩西曾來到過金字塔:他在出生後不久就被放在紙莎草籃子裡,沿著尼羅河岸漂流。當站在木橇上的人舉起他的指揮棒時,五百名身強力壯的埃及青年就用力拉繩,沙漠上空迴響著他們的吼號。木橇開始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巨大的紙莎草船緩慢向前移動,把古老的金字塔留在了身後。很多觀看者不禁哆嗦起來,就好像光天化日下有幽靈在四處走動。 伴隨著埃及人的吼號聲、木橇的吱吱聲和石塊的軋軋聲,小山一般的大船被移動了。在太陽灼烤的大地上,幾百名強壯的年輕人在統一指揮下整齊劃一地動作著。事實證明,人們只要齊心協力,即使沒有任何機器,也能移動山脈。 此時,河谷裡顯得荒涼而陌生,只剩下孤零零的金字塔和帳篷。紙莎草船已被運到通往撒哈拉市的柏油路上去了。在那裡,我們的諾亞方舟和它的木橇一起被抬上了一輛在建造亞斯文大壩時曾使用過的巨型拖車。雖然剛剛結束艱苦的勞動,運動員們卻難掩歡欣鼓舞之情,為紙莎草船加油喝采,我們向他們誠致謝意。在此,埃及最古老和最現代的交通工具融為一體,行駛在尼羅河邊兩旁滿是棕櫚的柏油路上,最後抵達河口的亞歷山大港。 一到港口,我們立刻感覺到這艘乾燥發脆的沙漠之舟,開始從海邊潮濕的空氣中取得了活力和韌性,紙莎草船漸漸變得如橡膠一般富有彈性。這艘木乃伊似的船在第一次邂逅大海時,就從沉睡中蘇醒,獲得了新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