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君特·格拉斯作品集 | 上頁 下頁 |
君特·格拉斯簡介 |
|
君特·格拉斯(1927~)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家。1927年出生於但澤市。父親是德國商人,母親為波蘭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負傷住院。戰爭結束時落入美軍戰俘營。戰後曾從事過各種職業,先當農業工人,學習過石雕和造型藝術,後成為職業作家、雕刻家和版畫家。他是「四七」社成員,政治上支持社會民主黨,主張改良。在1970年社會民主黨上臺執政時,曾積極投入支持勃蘭特競選的活動。 格拉斯的創作活動從詩歌開始,自1956年起發表3部詩集《風信雞之優點》、《三角軌道》等,同時創作了荒誕劇《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惡廚師》(1961)等。其中反響較大的是關於1953年柏林事件的《平民試驗起義》(1966)。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說。1959年問世的長篇小說《鐵皮鼓》使他獲得世界聲譽。此外還有《貓與鼠》(1961)、《非常歲月》(1963,亦譯《狗的年月》),合稱為《但澤三部曲》,成為一幅描繪德國社會生活的畫卷。長篇小說《鰈魚》(1977)和《母老鼠》(1986)都繼續使用了怪誕諷刺的手法,將現實、幻想、童話、傳說融為一體。《蝸牛日記》(1972)則為一部紀實體的文學作品。 格拉斯語言之新穎,想像之豐富,手法之獨特使他在當代世界文學中佔有一定地位,曾多次獲獎,幾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最終獲得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 除了在文學界享有盛名,格拉斯還活躍在戰後德國的政治舞臺上。格拉斯是一個立場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堅決反對北約在德國的土地上部署核武器。兩德統一後,格拉斯更致力於反對逐漸滋生的仇外主義和新納粹黑暗勢力。 *** 1927年10月16日,格拉斯出生在但澤(現今波蘭的格但斯克)一個小販之家,父親是德意志人,母親是屬西斯拉夫的卡舒布人。愛好戲劇和讀書的母親使格拉斯從小就受到較多的文學藝術薰陶。格拉斯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正值納粹統治時期。他參加過希特勒少年團和青年團,未及中學畢業又被捲進戰爭,充當了法西斯的炮灰。1945年4月,十七歲的格拉斯在前線受傷,不久就在戰地醫院成了盟軍的俘虜。1946年5月,他離開戰俘營,先後當過農民、礦工和石匠學徒,1948年初進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學習版畫和雕刻,後又轉入柏林造型藝術學院繼續深造,1954年與瑞士舞蹈演員安娜·施瓦茨結婚。 格拉斯最初是以詩歌登上文壇的。1955年,他的《睡夢中的百合》在南德廣播電臺舉辦的詩歌競賽中獲得了三等獎。格拉斯1956年的詩集《風信雞的長處》和1960年的《三角軌道》既有現實主義的成分,又受到表現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影響,聯想豐富,激情洋溢,具有較強的節奏感。 格拉斯幾乎在寫詩的同時也開始創作劇本。早期的劇作如1954年的《還有十分鐘到達布法羅》、1957年的《洪水》、1958年的《叔叔,叔叔》和1961年的《惡廚師》,明顯受到法國荒誕派戲劇的影響。後來還有兩個劇本,是1966年的《平民試驗起義》和1969年的《在此之前》,試圖將戲劇情節變為辯證的討論,力求揭示人物的內心矛盾。格拉斯自稱這兩出戲是布萊希特「從史詩戲劇發展到辯證戲劇」方法的延續。然而,《平民試驗起義》卻歪曲了布萊希特在東柏林工人暴亂期間的形象,因而遭到普遍非議。 在嘗試了詩歌和戲劇之後,格拉斯又開始寫作長篇小說。1958年,「四七社」成員在阿爾蓋恩的大霍爾茨勞伊特聚會。格拉斯朗讀了尚未完成的長篇小說《鐵皮鼓》的第一章,受到了與會者一致讚揚,格拉斯為此也獲得了該年度的「四七社」文學獎。小說以作者的家鄉但澤以及戰後的聯邦德國為背景,採用第一人稱倒敘手法,再現了德國從二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中期的歷史,揭露了希特勒法西斯的殘暴和腐敗的社會風尚。 在《鐵皮鼓》之後,格拉斯又在1961年寫出了小說《貓與鼠》,在一九六三年寫出了小說《狗年月》。 1967年的第三部詩集《盤問》政治色彩較濃,格拉斯也一度被稱為「政治詩人」。 20世紀60年代中期,格拉斯熱衷於社會政治活動,是社會民主黨的堅定擁護者。1965年和1969年,他曾兩度為社會民主黨競選聯邦總理遊歷全國,到處發表演說。1972年的小說《蝸牛日記》追述了作者1969年參加競選活動的經歷和對納粹統治的思索。格拉斯與社會民主黨前主席、前聯邦總理威利·勃蘭特交情甚篤,曾經多次陪同勃蘭特出國訪問。1982年11月,格拉斯在社會民主黨爭取連任的競選失利之後加入了社會民主黨。 自1972年起,格拉斯潛心於長篇小說《比目魚》的寫作,一九七七年出版。 1979年的《在特爾格特的聚會》是格拉斯獻給「四七社」之父漢斯·維爾納·裡希特的一部借古喻今的中篇小說。它通過描寫一六四七年夏天一群德國作家在明斯特與奧斯拉布呂克之間的特爾格特的聚會,反映了三百年以後的「四七社」作家的活動。讀者從西·達赫、格裡美豪森、馬·奧皮茨、安·格呂菲烏斯等經歷了「三十年戰爭」的巴羅克時期的德國作家身上,不難看到裡希特、格拉斯、伯爾、賴希一拉尼茨基、恩岑斯貝格爾這一代戰後作家的影子。 1979年秋,格拉斯偕新婚的第二位夫人、管風琴演奏家烏特·格魯奈特訪問中國。回國以後,在1980年寫出了《頭腦中誕生的人或德國人死絕了》。此後,作家宣佈暫停寫作,埋頭從事版畫和雕刻。 格拉斯不僅是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而且還是一名頗有名氣、技法嫺熟的畫家和雕刻家。他自幼喜歡繪畫,聲稱繪畫和雕刻是他的第一職業。在他的創作生涯中,繪畫與文學密不可分,正如他自已所說,兩者之間是「一個有機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他的許多詩集裡都有他自已繪製的插圖。這些插圖的內容和形式大多與詩歌的內容緊密配合,為詩歌提供了形象的注解。將文學作品的主題變為作畫的對象,是格拉斯美術作品的一個突出特點。 經過長達五年的創作間歇,格拉斯在1986年3月出版了長篇小說《母老鼠》。評論界對格拉斯的新作褒貶不一。為了與評論界保持一段「距離」,格拉斯在1986年春天偕夫人前往印度的加爾各答。 1987年初,格拉斯夫婦經葡萄牙等國返回柏林。10月,在格拉斯六十歲生日之際,魯赫特爾漢德出版社隆重推出第一套《格拉斯選集》。這套選集分為十卷,分豪華本和簡裝本兩種,收入了作家已發表的所有重要文學作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雜文、演講詞以及談話錄等。 1999年9月30日,君特·格拉斯成為20世紀最後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2006年9月出版自傳回憶錄《剝洋蔥》。 由於在此書中令人震驚地自述曾在青年時代為納粹黨衛隊效力,格拉斯一度成為知識界的眾矢之的。 *** 格拉斯的小說既繼承了傳統的敘述方式,又用夢幻、怪異、荒誕等藝術技巧描繪歷史和現實,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畸形人或擬人化的動物,從而使小說構思奇詭,情節怪誕,探討的問題比較隱晦深刻。 格拉斯的作品用豐富的想像、獨特的手法、新穎的語言,常把現實主義描繪和現代主義手法熔於一爐,在戲謔、詼諧中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批判。他盡力展現出了一個光怪陸離、神奇虛幻的世界,揭示出了歷史被遺忘的一面。 瑞典文學院在授獎詞中這樣評價格拉斯小說的人物塑造:「剝去人物重要的話語,強調肉體的可靠性,將人類帶入動物的世界。在他的動物園中,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貓與鼠、狗、蛇、比目魚、青蛙和稻草人。」 *** 君特·格拉斯是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德語文學圈中的第十一個得主,也是自1972年海因裡希·伯爾之後第二個獲得這一殊榮的德國作家。格拉斯的成名作、也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主要理由,是他的長篇小說《鐵皮鼓》。《鐵皮鼓》被譯成數十種文字,銷售超過500萬冊。 1958年在西德最具權威也是戰後最著名的文學團體「47社」把當年的「47社」文學獎授給了君特·格拉斯。 其他獎項還有1965年獲畢希納獎,1968年獲馮塔納獎,1969年獲特奧多爾·豪斯獎,以及蒙代羅獎, 漢堡自由藝術科學院獎章、巴伐利亞藝術科學文學大獎、托馬斯·曼獎、德國圖書和平獎、法國最佳圖書獎、波蘭亞歷山大—馬亞可夫斯基金獎章、羅馬國際安東尼奧—費特利內裡小說獎、西班牙希達爾戈獎、捷克卡雷爾—卡佩克獎、丹麥索寧獎等數十種德國和國際有影響的獎項;君特·格拉斯不僅寫小說,還創作了許多詩歌和劇本;他還是一個雕塑家和版畫家。 鑒於他在文學藝術領域做出的貢獻,德國授予他柏林科學藝術院院士,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和榮譽教授的稱號。 ***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給君特·格拉斯的授獎辭中稱「他是寓言家和學問淵博的學者,他是各種聲音的錄音師,也是倨傲的獨白者,既是文學的集大成者,也是諷刺語言的創造者」。 德國總理施羅德發給君特·格拉斯的賀電中指出:「您毫無疑問是當代最重要的德國作家,長期以來享有國際聲譽,諾貝爾獎金授予您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稱自己是君特·格拉斯作品的「熱情讀者」。 意大利《共和國報》指出,君特·格拉斯是「布萊希特的繼承人」;英國的《衛報》稱他是德國文學的巨匠;《獨立報》稱頌君特·格拉斯是德意志民族的「政治良心」。 對德國人來說,格拉斯被認為是一個沒有慈悲心腸的法官和沒有限制的道德權威。不僅他的小說在贖罪,他還是戰後德國一位刺耳的批評家。他與德國人的戰爭健忘症不斷地鬥爭,有時候還挑起爭論,1990年兩德統一時,格拉斯發表了厄運判決,他反對1990年德國的統一,還形容民主德國的「合併」是聯邦德國的殖民行為。自傳《剝洋蔥》出版後,他的敵人的機會到了,大肆渲染格拉斯的党衛軍身份,連從但澤出去的波蘭前總統瓦文薩都要求格拉斯放棄他的「格但斯克榮譽市民」稱號。 但更多人還是捍衛格拉斯,比如美國作家約翰·歐文寫信給格拉斯:「對我來說,你仍然是一個英雄,既是一個作家,又是一個道德指南針。你作為一個作家和國家公民的勇氣都是可效仿的——你最近的被揭露的事是勇氣的提高,而不是降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