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浮士德 | 上頁 下頁 |
內容簡介 |
|
《浮士德》是用詩劇形式寫成的,全書共有12111行,題材采自十六世紀的關於浮士德博士的民間傳說。浮士德原是個真實人物,生活在十五世紀(1980年是他誕生五百周年,西德為他樹立了紀念碑)。他博學多才,傳說有魔鬼幫助,才使他創造出眾多奇跡。 剛出場的浮士德滿腹經綸,久負盛名,但是卻對長期的生活狀態感到迷茫和不滿,不知道應該向什麼地方去。學術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穫內心的滿足,理性和感性在這裡發生了極大的衝突,在這時理性佔據上風,壓制了他的感性需要。極端的迷茫和苦惱狀態下浮士德想到的第一種解決方案竟然是自殺。 隨著耳邊傳來的復活節的音樂,浮士德少年時期的美好生活記憶被喚醒,熙熙攘攘的復活節人群幫助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轉變。 魔鬼和上帝之間打了一個賭,作為賭注的浮士德自己卻尚未知曉這件事。魔鬼引誘浮士德與他簽署了一份協議:魔鬼將滿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將在浮士德死後拿走他的靈魂作為交換。 當靡非斯特與他簽約時,他說「思想的線索已經斷頭,知識久已使我作嘔」。 借助靡非斯特的幫助,久居書齋的浮士德開始了世俗生活,進入愛情生活階段,嘗試與體驗另一種生活。浮士德到達的第一個的地方是「酒吧」,返老還童後的浮士德在大街上追逐少女瑪甘蕾。一開始見到瑪甘蕾,他就對靡非斯特表示:「你給我把那個小姑娘弄來」,「如果我今夜不能摟抱她,我們在午夜就分道揚鑣。」對此,甚至連魔鬼靡非斯特也無法看下去:「你開口象登徒子之流」。 可是甚至連瑪甘蕾也無法滿足浮士德對享受塵世生活的渴望,他又開始了新的追逐——通過魔鬼靡非斯特與酒室小夥的飲酒作樂。 浮士德有兩種衝動。他感歎「我們精神的翅膀真不容易獲得肉體翅膀的合作,可是,這是人人的生性」。浮士德的痛苦,來自這兩種需求無法達到完美的平衡狀態的痛苦。之後,他又經歷了政治生活階段與對古典美追求的階段。隨著與瑪甘蕾的愛情生活以悲劇結束,浮士德逃離現實,返回到以追求人性完美為目的的古典美,回歸希臘。 主人公與海倫之間的結合生產出了歐福良。然而歐福良很快就夭折了。 最後通過「填海造陸」,浮士德感受到了理性的力量,天使用愛火把魔鬼打敗,上天將浮士德解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