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保羅·福塞爾 > 格調 | 上頁 下頁 |
7.「一張口,我就能瞭解你」(2) |
|
中產階級越是與藝術經驗糾纏不清,風險也就越大。例如,他們很喜愛「patna」一詞(銅銹綠色。作者此處指古典藝術品的色澤。一譯者注),但總是忘了該重讀第一個音節。源自文化歷史的顯赫姓名同樣不能隨意使用,尤其是英國傳統中的姓名,比如亨利·珀塞爾。裡根總統的前任顧問艾德溫·米斯三世在一次電視採訪中,就不慎暴露了自己可疑的家庭背景。他選擇用「大有裨益的」(salutary)一詞來展示自己的良好教養,而沒有用「有益身心的」(Wholesome)或「有利健康的」(healty);但他的發音告訴人們,他腦子裡想的是「致敬的」(salutory)這個詞。這是典型的中產階級作法,選擇那些「大詞」,卻犯下可笑的錯誤。「enormity」(窮凶極惡)一詞通常能暴露社會等級中不幸者們的真實身份,他們總喜歡用這個詞來強調「大」這一概念(誤當作「enormous」一詞的名詞而混用,一譯者注),例如,「那鯨魚的身軀太龐大了(原文為「The whale was of such anenormity……」,意思變成了「如此窮凶極惡」。一譯者注),水池子幾乎容不下它。」(貧民階層會說,「那鯨魚真大,它們怎麼也放不進水池子裡。」)優雅,是對中產階級的致命誘惑,這個階級指望依靠它將自己與上層的傲慢無知和貧民階層直率的粗魯區分開來。 在中產階級那裡,你會大量聽到「prestigious」(有威望的)一詞,於是會不由得猜測過去二十年裡這個詞之所以逐漸替代了「distinguished」(傑出的),「noted」(知名的)或者「respecte」(令人尊敬的)這幾個詞,會不會和一場全國性的靈魂調查有關,小賴特·米爾斯發現,「Pres-tige」(威望)一詞實際上暗含貶義。他說,「從詞源上看,它意味著用變戲法似的花招讓人眼花鐐亂。」他還說,在法國,威望這個詞總能引人在情感上產生聯想,這類聯想與欺詐和製造假像的藝術或至少與機巧有關。在意大利和德國,情形也是如此。只有在美國,這個詞才與聲望有關。回想一下,我在談論高等學府時,竟也不知不覺大量借助了「威望」一詞的含義。 這類等級區分標識中,有些直白簡單,有些則細緻微妙。上層和中層有一套特別的詞匯來描繪乏味的或令人不快的社交場合。他們會說「tilesome」(令人疲倦的)或「tedious」(冗長的),而比他們階層低的人會說「boring」(沒意思)。當他們說「upset」(沮喪)、「distn3ssed」(鬱悶)甚至「cross」(煩惱)時,下層人會說「angry」(生氣的),「mad」(氣死人)或甚至「ssre」(鬧心)。另外,上層人士表達贊許時也有一套專門的用語。貧民階層當中沒有人會說一樣東西「super」(出類拔萃的,富有英國風格)或者「outstanding」(出眾,預科學校用語),因為這就好像一位貧民階層婦女在逛商場時不停地感歎「divine」(真有吸引力)。「darling」(真迷人)或者「adorable」(多可愛啊),聽上去做作得刺耳。非上層的說法是「nice」(挺好)。 然而,正是中產階級對高雅絢麗和優越的追求產生了最有趣的效果。我們已經明白,外來詞使用尤其表現出這個階級的弱點。這個階級的人會說「graffiti」(塗鴉,原指古羅馬牆壁上的粗糙刻畫,今指在牆上胡亂塗抹的文字。一譯者注),並相信「chiluvinism」(沙文主義)跟性侵犯有關。具有「准等級感」的名詞複數也是經常易犯的誤用,例如,中產階級人士會「頗有學識」他說aphenomena (一個現象)、a criteria(一個標準)、a stiata(一個階層)和amedia(一個媒體,可能是指一份報紙)等詞,而實際上這些詞都是複數。他們還會說一位名氣不小的作家是a literati,而這個詞的意思是「文學界」,是複數集合名詞。中產階級還以為「context」(語境)一詞是「content」(內容)一詞更莊重的形式,因而會說「我不喜歡這本書的『語境』,全是些鮮血淋漓的東西。」而當一位海岸官員報告舊金山灣的嚴重漏油事故時。他想像「cross」(穿過)一詞在這種場合未免太俗,所以他用了「幾隻船『transit-ed』(運行過了)海面。」在一連串文理不通的表達後,一個中產階級人士又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揭了自己的老底,於是會在一個稀鬆平常的詞,比如「pnxcess」(過程)後面綴上一個表示等級意義的複數後綴,以至於把這個詞讀成process-ess,以期重新標榜自己的身價。中產階級所有這類表演恰當地解釋了洛德·麥爾伯恩的結論,他發現:「無論上層還是下層總有些優點和可愛之處,但是中產階級完全是一派做作。牽強、虛偽。矯飾。」 所有的階層,有時中上階層除外,都因為傾向於用「home」(家)一詞代替「house」(住宅)而大大降等,中產階級似乎尤其喜歡說:「他們住在一幢漂亮的50萬美元買的home裡」;或者,地震之後,「他發覺自己的home搖晃得相當劇烈。」我認為,我們可以追溯「house」一詞自什麼時候起開始失寵於中產階級。首先,「home」這個詞是房地產商人用來促銷的稱呼,也就是讓那些未來的主顧想像他們掏錢購買的不僅僅是一堆磚瓦。塑料貼面和護牆板,而是一個溫暖。舒適的愛巢。此後,顧客們出於以下原因,開始欣然、熱烈地接受「home」一詞:首先,中產階級喜愛使用廣告中的陳詞濫調;其次,和那些房地產經銷騙子們一一樣,中產階級喜歡從這種幻想中汲取寬慰,因為你能夠用鈔票買來愛、舒適、溫暖等等,至少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得這些東西;最後,從本質上說,中產階級都是清教徒,同時對社會輿論噤若寒蟬,所以在他們虛偽的腦子裡,「house」這個詞暗示了一些不清不白的瓜葛。人們把養老院稱作「rest home」;但在稱呼「妓院」時,總離不開「house」這個詞,如bawdy house,whore house或者sporting house。從沒人聽說過「home」有什麼壞名聲。不過也有例外,比如,「貓宅」(cat home,指妓院,一譯者注)又怎樣解釋呢?非常遺憾地,「house」就這樣被淘汰了。同理,Madam(夫人,亦有妓院鴇母的意思。一譯者注)這個詞從來就沒在美國的中產階級中流行過。奇怪的是,用「home」描述家的人們也會縱容一些特例。他們從來不說hach home(海濱住宅),而說beach house(海濱小屋)。 由於如今房地產生意的各種陰謀詭計,「home」或者其他似乎恰如其分的稱呼,的確常常象徵一些相當具體的東西,比如房地產開發商在自己巧取豪奪的地皮上偷工減料蓋成的狹小的、裝模作樣的建築物。這些「家」一般座落在鄉下某個不幸的角落,那地方既無歷史文化,也無任何典故值得誇耀。在緬因州、新罕布什爾州或佛蒙特州,人們不會說「一幢有兩百年歷史的。帶白色護牆板的『農舍家園』」。只有中產階級住在「home」裡。如果經濟條件每況愈下,他們就會賣掉「home」,搬到「mobile home」(可移動住宅,以前叫帶拖車的活動房屋)裡,或者motor home(汽車住宅)裡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