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凡爾納 > 太陽系歷險記 | 上頁 下頁 |
四十五 |
|
「從地球上分離出來的一個很大的碎塊。」 「從地球上分離出來的碎塊,倒也是。那麼,是怎麼分離出來的呢?」 「地球同彗星碰撞造成的。這顆彗星,親愛的老師,你已經把它命名為『加利亞』。」 「不對,先生們。」帕米蘭·羅塞特站起來說道。「實際情況比這要好。」 「實際情況還要好?」普羅科普二副激動地說。 「是的,」教授又說道。「確實有一個人們從未見過的彗星在去年12月31日到今年1月1日夜間與地球相撞,事情發生在淩晨兩點四十七分三十五又五分之三秒。但這顆彗星只是從地球表面擦了過去,並從地球上帶走了個別幾個你們已經見到的地方。」 「原來如此。這樣說來,我們現在是在……?」塞爾瓦達克叫道。 「我已經命名為『加利亞』的彗星上。」羅塞特教授說,臉上浮現出一股頗為得意的神態。「你們如今是在我的彗星上。」 第三章 彗 星 帕米蘭·羅塞特教授在一次關於彗星的講座中,曾根據各方天文學家的傑出見解,對彗星下了如下的定義: 「彗星是一種天體,由中心部分蓄核和雲霧狀部分管發以及形狀象掃帚的明亮部分彗尾組成。由於它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具有很大的偏心率,地球上的人只能在一定階段內看到。」 帕米蘭·羅塞特認為,他的這一定義是非常確切的。不過,這種天體有時也會沒有彗核,或者沒有彗發和彗尾,但仍不失其為彗星。 他說,根據阿拉戈的理論,一個天體要成為彗星,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有自己的運行軌道;)其軌道呈扁長的橢圓形,因而可以走到距離太陽和地球無比遙遠的地方去。一個天體如果具備第一條,就會有別於恒星,如果具備第二條就會有別於行星。因此,一個天體如果既不是流星,又不是行星和恒星,那就只能是彗星了。 帕米蘭·羅塞特教授每次給人們講解關於彗星的知識時,他從不懷疑自己總有一天會被某個彗星帶到太陽系中去邀遊。他對這種天體——不管其有無彗發——向來有一種特殊的好感。他或許早已預感到這一天會發生吧!他在彗星方面的知識十分淵博。當彗星和地球碰撞之後,他在弗芒特拉島最感到遺憾的,一定是沒有人前來聽他演講,否則他定會立即舉行一次講演會,按照下列幾點把問題闡述得更為詳盡: 1)太空有多少彗星? 2)哪些彗星是週期彗星,即在一定時間內重複出現?哪些彗星是無週期彗星? 3)地球在什麼情況下才會與彗星相撞? 4)碰撞的後果如何?是否與彗核的質量有關? 聽眾如能親耳聆聽帕米蘭·羅塞特教授對上述問題所發表的見解,一定會大為滿意的。 我們現在就在本章代替他來對這四個問題作一番探討。 首先是第一個問題:太空有多少彗星? 開普勒曾認為天空的彗星同水中的遊魚一樣多。 阿拉戈根據在太陽和水星之間運行的彗星數目,得出過這樣一個結論:僅僅太陽系的彗星就有一千七百萬個。 朗貝爾認為,在從太陽到土星的十四億五千六百萬公里的區間內,有五億顆彗星。 也有人認為這一區間內的彗星是七百四十萬億個。 實際情況是,誰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因為誰也沒有數過。而且也不會去數,但其數目一定是非常龐大的。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不妨借用開普勒作過的一個比喻:一個漁夫如果站在太陽表面向太空垂釣。一釣竿下去准能「釣」起一個彗星來。 這還不算什麼。在太陽系以外的廣闊空間,還有無數個彗星。它們在太空隨意遊弋,沒有一定的規則,動輒離開一個引力範圍,進入另一引力範圍。它們在太陽系進進出出。有的彗星人們在地球上壓根兒就沒有見到過,但卻會突然出現在地球的天際,而接著便一去不復返,從此杳無蹤影。 在太陽系內活動的彗星,它們是否有固定不變的軌道,彼此不會相撞,也不會同地球相撞呢?沒有。它們的軌道總是受外力影響而不斷變化的。這種軌道可以從橢圓而變為抛物線或雙曲線。比如木星就是干擾彗星軌道的「能手」。天文學家發現,它總站在大路上擋住彗星的去路,對這些小天體施加強大的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引力很大。 以上就是彗星「家族」的基本情況,其成員簡直是不計其數。 現在談第二個問題:哪些彗星是週期彗裡?哪些彗星是無週期彗星? 翻開天體史,大家會發現,有史以來,人們認真觀察過的彗星有五百至六百個。但人們已準確瞭解其公轉週期的只有四十個。 這四十個彗星又分為週期彗星和無週期彗星。週期彗星基本上很有規律地在一定的時期內在地球的天際重新出現。無週期彗星離開太陽無比遙遠,何時返回,不得而知。 在週期彗星中,有十六顆是所謂「短週期彗星」,其軌道已準確測算出來。這就是哈雷彗星、恩克彗星、甘巴爾彗星、法耶彗星、布羅森彗星、阿萊斯特彗星、圖特爾彗星、維納克彗星、維科彗星和堂佩爾彗星等。 關於這十六顆彗星的情況,有必要在這裡交待幾句。因為其中一顆也同加利亞一樣,曾同地球相遇過。 哈雷彗星發現最早。據說早在公元前134年和52年就有人見到過,此後又在公元400年,855年,930年,1000年,1230年,1305年,1380年,1456年,1531年,1607年,1682年,1759年和1835年多次出現。它由東向西運動,同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方向正好相反。其重複出現的間隔,是七十五年至七十六年,但由於受木星和土星的影響,有時會推遲六百天才出現。1835年這顆彗星出現時,傑出的天文學家赫歇爾為選擇較好的觀測地點,曾特意趕到好望角,對它一直觀測到1836年3月末。哈雷彗星的近日點是八千八百萬公里,比金星的近日點還要小,這倒很有點象加利亞。它的遠日點是五十二億公里,越過了海王星的軌道。 恩克彗星的公轉週期最小,平均只有一千二百零五天,即不到三年半。它由西向東,作順行運動,於1818年11月26日被人發現。經過測算,人們發現它就是1805年出現的一顆彗星。天文學家因而預測了它出現的規律,後來果然在1822年,1825年,1829年,1832年,1835年,1838年,1842年,1845年,1848年,1852年……重新出現。它很守時,總在一定的時間出現在地平線上。它的軌道在木星軌道內側,其遠日點不超過六億二千四百萬公里,近日點為五千二百萬公里,比水星離太陽還要近。還有一個重要情況,其橢圓軌道的最大直徑在逐漸縮小,同太陽的平均距離也因而越來越小。所以恩克彗星總有一天要落到太陽上化為灰燼,甚至在落到太陽上之前,就完全汽化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