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凡爾納傳作品集 > 凡爾納傳 | 上頁 下頁 |
六 |
|
※第四章 尚特內鄉村 儒勒·凡爾納在費多島住家裡度過的童年;桑班私立學校;聖斯塔尼斯拉斯學校;尚特內鄉村別墅,表兄弟姐妹在別墅相聚;11歲的儒勒·凡爾納試圖登上一艘叫「科拉利亞號」的三桅船當見習水手 1828年2月8日,皮埃爾和索菲的第一個孩子。儒勒—加布裡埃爾誕生,這只能促使他們不再在奧利維爾·德·克利松街久居下去。同年,他們終於搬到事務所旁邊的讓一巴爾特濱河街2號居住。 大約在五歲或六歲的時候,儒勒上桑班太太辦的私立學校念書。桑班太太是一位遠洋船船長的遺嫣。那位船長雖已在海上失蹤,但她一直在等待他的歸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她那班年紀幼小的學生是否能分擔她的憂愁和希望呢?50年後,他們當中的一位在寫《布拉尼康夫人》的時候,是否受到這一事件的啟發?這很可能,因為他具有一種非常忠實的記憶。阿洛特·德啦·菲伊太太曾作出過這種假設。 這同一位作者還告訴我們,在儒勒9歲、保爾8歲的時候,他們被送入聖多納西安小修院。其實,這兩兄弟是進了聖斯塔尼斯拉斯學校;這所學校的校長在1837-1838、1838-1839和1839-1840學年度的得獎名單上發現了他們的名字;檔案材料中缺了1836-1837學年度的得獎名單,我們不曉得在一年級的名冊上是否有儒勒·凡爾納的名字。 讀二年級時,儒勒獲《內省》、地理和聲樂三張獎狀,背誦課獲得了頭獎;讀三年級時,他在聲樂方面保持相同水平,並獲希臘文作文一等獎,希臘文翻譯二等獎和地理三等獎;讀四年級時,他在得獎名單上依然有名,拉丁文翻譯獲一等獎,聲樂仍得二等獎。 雖說儒勒的確是個「娛樂大王」,而且對功課缺乏熱情,他依然是個優秀生。 根據各種可能進行推測,他是在聖多納西安小修院念五年級以便升初中的,因為聖斯塔尼斯拉斯學校沒設初中部。關於他在聖多納西安期間的學習生活,我們只有菲伊太太提供的相當含糊的說明。 他按照規定進行學習,只求名列前10名。後來,當他進入皇家中學時,他也不見得是個「將本國文譯成外文的校依者」。在修辭學方面,他只獲得法文論文四等獎和將拉丁文譯成法文的五等獎,但他畢竟得了一個地理獎。此外,他大概毫不費力地通過了中學畢業會考。 他也許一直記得自己在校時不大用功。1853年3月14日,他在給父親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哦!對啦!孩子們!青年時代沒好好學習,悔之晚 矣!可是,事情偏偏如此;能聊以自慰的是,不少勤奮好 學的兒童倒成了呆笨的青年和愚蠢的成人。 按字面理解這段格言顯然不妥。儘管這段格言包含一定的真理成分,但付諸實踐卻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好處!各人按自己的方式辦事。試圖給孩子們劃定成為大人所必需的知識範圍,這是教育者的分內事兒,孩子們完全可以積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所獲得的知識。 對儒勒·凡爾納來說,事情恰好就是這樣。 經14個春秋的苦心經營,皮埃爾使他的事務所名聲大震,成了全市業務最活躍的一間。於是,他決定在更寬敞的地方找一套房子,以便更舒適地將他人口眾多的一家安置下來。 1840年,當他的長於13歲的時候,他搬到讓—雅克—盧梭街6號。該住處恰好位於盧瓦爾河一條支流的末端(如今,這條支流已被填掉,變成一條寬闊的林蔭大道)和費多島的岬頭。這位司法助理對居住在商會——貿易中心附近而又不遠離法院感到非常稱心;他的孩子同樣感到非常滿意,因為他們仍可以經常到碼頭去,並沿費多島的脊柱——凱爾韋岡街輕易地到奧利維爾·德·克利松街。他們一直生活在當時仍十分活躍的港口環境中;由於盧瓦爾河泥沙淤塞,這個港口後來成了一個死港。 阿洛特·德·拉·菲伊太太指出,小儒勒是在費多島上度過他的童年的,她說得有根據,只是需要明確一下,而且是在島邊和碼頭上度過的。她瞭解這個仍屬島嶼性質的城區。這座島城由24名闊綽的聖多米尼克種植園主集資建於1723年,底下全打了樁基。這些種植園主因1763年簽訂的巴黎條約和印度公司的倒閉而破產,不得不放棄他們豪華的邪宅。後來,這些公館的樓層改成住宅,而樓下則用於經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