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大仲馬 > 雙雄記 | 上頁 下頁


  楔子

  阿維尼翁①城

  我們不知道我們將要放在讀者面前的楔子是不是很有用,可是我們忍不住要寫下來,不是作為第一章,而是作為這本書的前言。

  我們在生命的路上走得越遠,我們對事物的奧秘瞭解得越深,我們越是會深信任何東西都不是突然而來的,也不是孤立的,大自然和社會是循序漸進的,而不是跳躍前進的;各種事件,就像今天在我們面前盛開的這些花朵一樣,不論它們是歡樂的還是憂鬱的,是芳香的還是惡臭的,是喜悅的還是沮喪的,它們的花苞卻是在這以前成形的,有的則很早就開始生根,正如它們將來還會結果一樣。

  人在年輕的時候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對昨天懷念留戀,對今天無憂無慮,對明天也很少關心。青年時期,那就是有著清新的晨曦和美麗的暮色的春天;即使有時候天空中刮起一陣暴風雨,霹靂一聲,雷電交加,很快就雨過天晴、蒼彎比剛才更加湛藍,空氣比剛才格外明淨,大自然比剛才越發顯得嫵媚動人。

  去考慮這場瞬息即逝,曇花一現般的暴風雨的原因有什麼意思呢?在我們對這個氣象謎語發表意見以前,暴風雨已經過去了。

  ①阿維尼翁:今法國南部沃克呂茲省省會。在羅訥河畔,聲距迪朗斯河和羅呐河匯合處四公里。

  可是,如果這種可怕的氣象現象發生在夏末,威脅了我們的收穫;發生在深秋,影響了我們的葡萄;那麼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人們就要思索它們的來龍去脈,尋找預防它們的方法。

  不過,作為一個思想家、一個歷史學家、一個詩人,他對那些革命——毀滅整整一代人的流血的社會風暴,有一個與淹掉一次秋收、或是葡萄遭受一場雹災,也就是毀掉一年的指望完全不同的問題要考慮。畢竟這只不過是一年的指望,下一年還可以大大地得到補償,除非碰到天主生氣。

  因此,在過去,也許由於遺忘,也許由於疏漏,也許由於無知——無知的人真幸福!有知的人真不幸!——在過去,我也許會把今天要講給你們聽的故事不先作一些說明,就這麼講下去了,我也許會不多作考慮地寫下本書的第一幕,我也許會像經過另一個外省似的經過南方,我也許會像稱呼另一個城市一樣稱呼阿維尼翁。可是今天卻不一樣了,我已經不再處在春天的狂風之中,而處在夏天的雷雨和秋天的風暴之中。今天,當我稱呼阿維尼翁時,我就是在召喚一個亡靈;就像安東尼①在展開愷撒②的屍布時說,「這是卡斯卡③的匕首戳的窟窿,這是卡西烏④的攘子紮的窟窿,這是布魯圖⑤的劍刺的窟窿」;而在我看到教皇城市⑥血淋淋的裹屍布時,我會說:「這是阿爾比居民的血;這是塞文山區人民的血;這是共和分子的血;這是保皇分子的血;這是萊斯居葉⑦的血;這是布魯納⑧元帥的血。」

  ①安東尼(前八二——前三十):古羅馬統帥。愷撒的部將。公元前四十三年,與屋大維、李必達結成三頭政治,共同打敗刺殺愷撒的元老派貴族。

  ②愷撒(前一〇〇——前四四):古羅馬統帥。後被布魯圖和卡西烏的元老派貴族陰謀刺殺。

  ③卡斯卡:刺殺愷撤的兇手之一。

  ④卡西烏:刺殺愷撒的兇手之一。

  ⑤布魯圖(前八五——前四二):古羅馬奴隸主貴族派政治家,刺殺愷撒的主謀者。

  ⑥教皇城市:指阿維尼翁。公元一三〇三年教皇卜尼法八世同法王腓力四世爭權失敗後死去。受法王支持的克雷芒五世即位,怕意大利反對,遷至阿維尼翁(當時屬教皇國,今屬法國),此後六任教皇均為法國人。此時的阿維尼翁即為教皇城市。

  ⑦萊斯居葉:下文中將提及此人。

  ⑧布魯納(一七六三——一八一五):法國元帥,效忠拿破崙;後被阿維尼翁的保皇分子殺死。

  於是我心中感到非常悲哀,我就開始寫了;可是剛寫了幾行,我發現,在我的手中,小說家的羽毛筆不由自主地讓位給了歷史學家的雕刻刀。

  那麼,就讓我們身兼二職吧:讀者,請把前面的十頁,十五頁,二十頁給歷史學家吧;其餘的留給小說家。

  因此讓我們來講幾句關於阿維尼翁的話,我們奉獻給大家的這本新書的第一幕就是在阿維尼翁開場的。

  在讀我們下面就要講的故事以前,也許最好先聽二聽法國歷史學家弗朗索瓦·努吉埃說的話。

  「阿維尼翁,」他說,「它的古文化是高貴的,它的位置是舒適的,它的城垣是壯麗的,它的土地是肥沃的,它的居民是和藹可親的,它的宮殿是華麗的,它寬大的街道是漂亮的,它的大橋的結構是巧妙的,它的商業是發達的,它在全世界都是赫赫有名的。」

  如果我們對這個城市的看法和弗朗索瓦·努吉埃不盡相同,但願他的亡靈能寬恕我們。

  熟悉阿維尼翁的人會告訴我們到底是歷史學家的看法正確,還是小說家的看法有理。

  首先,把阿維尼翁看作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城市,也就是說是一個苦難深重的城市是正確的;給它帶來政治仇恨的宗教紛爭的時代可以上溯到十二世紀。文多山的山谷為逃出裡昂的彼埃爾·韋爾多①和他的韋爾多派教徒提供了隱蔽所。這些新教徒的祖先,以阿爾比居民的名義,要圖盧茲伯爵——萊蒙六世②拿出了在朗格多克③所擁有的七座宮堡,使羅馬教廷蒙受了損失。

  ①彼埃爾·韋爾多(?——約一二一七):中世紀基督教韋爾多派創始人。傳原為裡昂富商。一一七〇年變賣家產,周濟窮人,並開始傳教。主張改革教會,簡化儀式。追隨者被稱為「裡昂窮人」,或「韋爾多派教徒」。被羅馬教皇路濟烏三世開除教籍後離開裡昂,轉往法國南部及意大利等地山區牧民中活動,死于波希米亞(今捷克斯洛伐克境內)。

  ②萊蒙六世(一一五六——一二二二):又稱圖盧茲伯爵,

  ③朗格多克:法國古地區名,介於阿基坦盆地和地中海中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