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大江健三郎 > 被偷換的孩子 | 上頁 下頁
二十五


  大黃侃侃而談的是長江先生——即古義人父親的——戰爭末期的理論是錯誤的,他們通過痛苦的體驗修正為新的理論。大黃將一本紙封面的薄書放在端坐的膝蓋上,不時翻開來引用裡面的句子。由於包了層書皮,看不見書名,但古義人感覺對方忌諱詢問作者是誰。

  古義人依據大黃朗讀的——居然朗讀了引用的漢詩——詞句的線索,在松山的商店街、大馬路入口處的舊書店以及其他書店搜尋了很長時間,他想要從右翼方面的人寫的書中找出來,結果卻是一無所獲。當然這是過了很久以後才想到要去尋找的……

  古義人認為大黃依據的這本書屬￿右翼方面的東西也是很自然的。他好奇的是大黃從哪裡搞來了這本書。古義人的父親死後,由於害怕進駐軍搜查,家裡人把有關國家主義思想的書都扔到大坑裡燒掉了。

  既然這些書籍都已被付之一炬——後來古義人才知道並沒有全部燒掉——大黃若想找到表現右翼思想的散文和詩,就只有去讀右翼學者、研究家的批判文章裡所引用的了。後來古義人正是從那種書籍中發現了大黃當時抑揚頓挫地朗讀的漢詩。

  「苟明大義正人心,皇道悉患不興起。」

  據大黃說,這是《國六史詩》最開始的詩句。當時,「2·16」事件的被告是為了闡明起事的目的而引用的。不過,大黃否定了這首詩的思想——長江先生的錯誤理論的核心——和與此相關的思考方法、行動方法。儘管如此,大黃仍然用充滿感情的低沉聲音反復朗誦了好幾遍。此外還有一些古義人難以理解的問題,下面寫的是隨著逐漸瞭解有關戰爭期間右翼分子和軍人的思想和運動方面的知識後,古義人逐漸復原了的大黃的言論。

  「長江先生本來也反對」2·16「事件的起義軍官們的失敗主義。為什麼說是失敗主義呢?因為他們缺乏起義後制定積極計劃,組建新政權的意志。長江先生因此稱之為失敗主義,先生曾說這是起義者最薄弱之處。他還批評說,他們最後是在與東京市的警察隊伍交火時陣亡的,這不就等於前功盡棄嗎?

  「不過,正如古義人也參加過,並親眼目睹的全過程那樣,長江先生自己也並沒有制定計劃就起義了,並且被小鎮上的警察槍殺了。為什麼長江先生會選擇這條路呢?俺們這七年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並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那就是為了給以井上日召先生為首的」2·16「事件的軍官們的失敗主義做個了結。這樣一來,後繼者們就能夠選擇別的路前進了。古義人,俺們認為先生是這麼想的。現在俺們走的路,正是長江先生早已設想的道路啊!」

  大黃第二天晚上繼續了他的演講,儘管他的主要目標是河蟹和老酒。「戰敗的第二天,長江先生領導發動的起義時時浮現在俺們的腦海裡。得出的結論是,那並不是長江先生率領俺們年輕一代進行的起義。先生的存在就像俺們頭頂上閃耀的星星,那顆星星單獨爆炸了。長江先生的行動本來應該是能夠避免的。由於井上日召和參與」2·16「事件的軍官們所採取的只由自己進行破壞活動,其餘讓後來者去完成的態度,導致未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大黃還說,長江先生原是北一輝①門下的人,熟知《日本改造法案大綱》,跟北一輝學到了與日召和軍官們的樂觀主義不同的切實的未來設想。先生將這設想消化為自己的計劃,然而先生受到年輕人狂熱的驅使,拖著被病痛折磨的身體,坐進了只知蠻幹的俺們這些人的悲慘神轎……

  由於當時吾良也在座,古義人覺得比起大黃整個論點的連貫性來,請您上轎這一表現更使自己臉紅。母親常常嘲笑發生於戰敗翌日的,由古義人的父親領導的「起義」,以及跟著去的古義人。她還對那輛「戰車」——在裝過北海道鯡魚粉的腥臭箱子下面,裝上木軲轆——嗤之以鼻。「那些傢伙們推著癌症晚期的你父親出了門,仿佛去幹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似的,你也緊張地跟了去……」母親總是這樣說。

  古義人在描寫那一天發生的事的小說裡,以母親的批評以及「逆轉」的契機作為結尾。這個中篇發表後,那些男人第二次來找他——是最初的襲擊過了三年之後的事,傷已復原,腳骨還未變形——古義人的腳上再次掉下了小鐵球。毫無疑問,派他們來的人一直密切關注著小說家古義人的動向。

  大黃突然冒出來時,古義人已經和吾良成了朋友。他們的友誼緣於一件小事。二年級開始轉學到松山中學的古義人,選修科目中選了「第二國語」。第一次上課時,穿著當時還相當稀罕的有西服背心的西裝,個子很高,腦袋卻很小的教師挨著個地追問大家「為什麼你們選修古文呢?」他的意思是』為什麼選這種沒有人喜歡的課『,可是古義人事先沒有得到一點兒消息,想起了早在「起義」之前,父親給他講的日本古典裡的故事非常有趣,就回答說:

  「因為我覺得古文在細微地方的語言表現特別風趣。」

  可是,教師卻激動起來,

  「不要道聽途說!你舉得出有趣的例子來嗎?」

  同班的吾良似乎忘記了自己才是常常惹老師生氣的學生,也可能正是出於這一體驗,他說道:

  「你當時固執地沉默著吧?那就更激怒敵人了。」

  古義人並沒有屈服于老師的恫嚇,舉了一個父親喝酒時給自己講過兩三次的例子,使老師越加生氣。古義人講的是,例如,鷲叼來一個嬰兒,扔進了大樹上的窩裡,等著吃食的小鷲們被嬰兒的哭聲嚇壞了,沒敢吃嬰兒。「什麼?這種愚蠢的故事在哪本古書裡寫著呢?原文是怎麼寫的?」

  面對咄咄逼人的老師,古義人也很反感,但還是做了回答:「彼雛望之,驚恐不啄。」「別胡說八道,你說,在哪本書裡寫著呢?」被這麼一逼問,古義人也卡了殼,不安起來。因為他並沒有親眼看過那本書,只記得這是喝得微醉的父親乘興吟誦的一個故事。雖說父親也給他解釋過:

  「小鷲們看見窩裡奇妙的東西很害怕。』望『不就是用來形容小鷲伸長脖子的樣子嗎?給人講這一段的次數多了,自然而然表現就熟練了。即使沒有學問,會講故事的人也能講得很好的。」

  如果老師的追問是,不是你自己瞎編的話,就把那本書拿來,那麼古義人就會更加不安的。因為父親的藏書都被燒掉了!聽父親說是《日本靈異》裡的故事,真有這本書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