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大江健三郎 > 被偷換的孩子 | 上頁 下頁
十一


  假如吾良要談的正題是「微型口琴」的話,這個開場白也太長了。在柏林的古義人離開了田龜,更加有意識地回想起吾良說話的語氣,才發覺原來那是他一邊喝酒一邊錄的音。通過田龜聽吾良說話的時候,古義人之所以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是因為年輕時姑且不論-高中時,古義人就經常看到喝酒的吾良-在東京各自組成了家庭,從事不同領域的工作以後,偶爾一起到中餐館或壽司店吃飯喝酒,但去小酒館只是極少的一兩次。千樫是吾良的妹妹,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古義人近年來幾乎沒有請吾良到自己家喝酒聊天到深夜過。吾良位於湯河的家也是在他去世後古義人才第一次去。吾良從樓頂跳下去時,喝了大量的白蘭地-梅子把起了塞的法國白蘭地酒瓶擺放在吾良的棺材前-使古義人感覺很不協調。

  但是古義人自己,在睡前飲酒已成多年的習慣。為了減少其有害之處,他可算絞盡腦汁,尤其是步入五十歲以後,這一從心理到肉體的無謂反復便成為改造自己生活方式的不變的動機。儘管如此,吾良去那邊之前寄來的錄音機裡的聲音異常亢奮,充滿激情,這在他們見面談話時從來沒有過,古義人不曾想過這正是酒精的作用。這也是因為吾良和古義人將兩人間的師長和學生這一特徵,從開始一直保持到最後-現在正是中間休息,因為田龜對話還未結束-都沒有察覺的緣故吧。

  吾良在關於演技指導的談話中講述了自己遇見的一個綽號「微型口琴」的女性的故事,以此作為一個天生具備任何演技都望塵莫及的個性化表現的代表事例。

  「那個姑娘的臉總是被垂下來的劉海遮著,一旦雙手撩開頭簾,便會露出日本女性不多見的開闊的前額。她雙眼深邃,富於表現力,挺拔的鼻子和上嘴唇間距很短,恰到好處。某個瞬間,忽而會變得滿面嬌嗔!在淚眼迷蒙地絮絮訴說之後又沉默不語了。可愛的厚嘴唇就像銜著一個很小的口琴……有一種叫做微型口琴的樂器吧……就像嘴裡含著那種口琴似的,整個嘴巴顯現出了輪廓清晰的矩形。這個動作表達出來的她的複雜情感,無論是具有怎樣豐富經歷的女演員,也不可能用演技再現出來!真難以想像。不過,這是從她媽媽那裡繼承來的,所謂母女相傳吧!」

  回味吾良的話,古義人似乎在混沌中漸漸看出門道來了。那個半老徐娘的容貌使自己聯想起「微型口琴」這個詞匯,仿佛揭開了這個詞匯的背景似的。吾良給各種人物起的外號,都具有不凡的觀察力和描寫力。那個年齡的女人本身不可能和吾良所說的姑娘重合,但是,說不定是那姑娘的母親呢。因為從這個女人的臉上,古義人的確看到了那種特別的表情。由血脈相連的母女的容貌特徵來推測的話,未見過面的女兒便不難想像了。如果真是那女人的女兒的話,那女人為什麼會對她進行那樣冷酷的批評呢?這又成了古義人新的不解之謎了。

  Quarantine的生活總算安定下來之後,古義人開始頻繁地給東京打電話,以此作為和吾良的田龜對話中斷的補償。打給大學副教授和學科辦公室秘書的僅有的幾個電話,也是德國式的嘟,沉默,嘟,沉默的呼叫聲,而打到東京的國際長途電話則是熟悉的呼叫聲過後-實際上是千樫設置的莫紮特的幾小節室內樂-傳來阿光恬靜而略帶悲傷的聲音:

  「喂。」

  之後的交談雖說有些驢唇不對馬嘴,但兩人都熱心地感受著對方,一兩分鐘過後,古義人讓阿光叫媽媽聽電話。

  「媽媽不在家。」阿光的聲音聽起來愈加沉悶,並且不再吭聲了。

  千樫接電話時的聲音卻特別快活,甚至和他談論起文學來了,這是過去在東京時從沒有過的。

  一次說完生活瑣事後,千樫向他提出了早已想好的問題。

  「你年輕時以閱讀翻譯作品為主,講話有點兒口齒不清,語速也快,我卻感覺你講話非常有趣,有很多閃光的、與眾不同的新奇表現……

  「可是,自從你在墨西哥呆了很長時間,用外文看書以後,你用詞的感覺就變了。新的深度在詞語中有所反映,可缺少了出人意表的風趣幽默了。你在小說中使用的語言也差不多吧?大概這就叫成熟,卻沒有了以前那種閃光的感覺了,所以我漸漸不再看你的小說了。對你這五年來的小說我不能說什麼,這種變化和不再依靠翻譯,常用原文閱讀有關係……也許一般人覺得只有看原文才能增添日語所不具有的趣味吧……」

  「也許你說得有道理。我的書銷售開始下降是從四十五歲以後,這和不再看翻譯作品的時期是一致的。或許正如你所說的那樣,不如從前那麼閃光而有趣了。不過閱讀翻譯作品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具有和閱讀原文時的感覺完全不同的,某種赤裸裸的東西。我經常邊讀邊感歎,這個詞匯原來這樣翻譯呀,也能這麼翻譯嗎?我對譯者十分佩服,自己就創造不出這樣的日語詞匯來。特別是一些年輕有為的譯者確實具有特異的能力。」

  這樣結束了當天的電話。幾天後,千樫在整理別人寄贈的單行本和雜誌,以及少量發行的特別季刊後,在電話中對古義人做了個報告,然後表示要繼續上次的談話。她說:

  「在一個年輕人翻譯的法文新作中,談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內容。」

  「是嗎?美國西海岸大學那幫直接受福柯影響的傢伙的英語文章地道得很哪,特別是英國學者寫的東西……我的文章不再閃光,大概是因為在閱讀從布萊克到但丁的研究文章時,主要閱讀了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研究論文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