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村上春樹 > 雨天炎天 | 上頁 下頁
三十


  土耳其篇
  第07章 哈卡裡之行

  以前看過一部叫《哈卡裡的季節》的土耳其電影,講的是一個大城市長大的土耳其人去哈卡裡這個土耳其腹地——或者不如說幾近秘境——當教師的故事。他是個理想主義知識分子,在深山裡的一個村落(大概是庫爾德人村落)給孩子們上課,同時力爭和人們打成一片。大家也開始一點點接受了他,但最終因發生一起事件而黯然神傷離村而去。我時常把電影情節整個記錯(有時甚至把兩個混淆成一個),所以記不確切,但大概是這樣子的。主要說理想主義在當地現實面前的敗北。記得是十九世紀俄羅斯風格的主題抑鬱的電影,情節另當別論,風景和風俗描寫則很精彩生動,細微之處都讓我記得一清二楚。

  電影上說,哈卡裡雪很深,一到冬天,山裡的村落就和外界徹底隔絕,雪直到五月還不融化,也就是說一年中的大半時間要被封閉在村落裡。人們貧窮,沉默寡言。見那個教師往端上來的茶裡放糖攪拌後喝了,眾人現出詫異的神情。那裡的人們全都「咯嘣咯嘣」咬方糖吃,然後才喝茶。全村風習如此。

  在電影裡看了以後,我想,若去土耳其,一定去這地方親眼看看。但哈卡裡這地方不僅雪深,而且在土耳其以治安不好聞名。我最信賴的英語旅遊指南上這樣寫道:「哈卡裡最好繞開。此鎮人口的一半在路旁髒兮兮的茅屋裡戰戰兢兢閉門不出,另一半隻考慮如何把政府官員殺死。這裡的政府官員全部是在其他地方犯了錯誤或出了問題被流放來的。」

  我以為這樣的說法無論如何都未免誇張,不料去哈裡卡一看,一點也不誇張。當然不是說有人在自己眼前遇害,但籠罩鎮子的氣氛的確如其所述。在哈卡裡只要停車往外跨出一步,就會感覺出空氣緊繃繃的不太平。

  時機也不好。我們去的時候正值庫爾德人問題白熱化,可我們已經好幾個星期沒看報紙(離開伊斯坦布爾後,Herald Tribune ①哪裡都沒賣的),不曉得情況惡化到這般地步。不過到底有些擔心,在凡城向地毯店和旅遊辦公室的人問過哈卡裡治安如何,兩人都保證說沒問題,「哈卡裡?No problem,安全著咧,根本沒什麼好怕的」 。我深入問了一句:「可聽說有很多問題。」「唔,以前有過一點,」對方老大不情願地承認道,「不過現在不要緊了,治安恢復了。伊拉克欺負庫爾德人,殺害庫爾德人,他們逃來土耳其。但土耳其人無微不至地保護庫爾德人,天下太平。」總的說來,土耳其人不願意向外國人談本國的糾紛。無論什麼都想以「不要緊,No problem」這一正規見解搪塞過去。這恐怕因為他們是愛國者,也可能因為極端討厭外國人以「midnight express」(夜半特快)方式傳播本國消極消息(他們的心已被深深傷害),或者出於盡可能不多嘴多舌這種政治上的考慮,抑或由於體制問題使得壞消息不四下傳播亦未可知。對此我弄不明白。總之對於消極事情他們十分懶得開口。

  例如凡城(不是今天的凡城,是過去的凡城)曾是亞美尼亞人的城市,其分離主義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從土耳其獨立出來而聯合俄軍佔領了城市,殺了土耳其人。但俄國爆發革命、革命政府單獨講和撤軍之後,返回的土耳其軍隊出於報復大量屠殺亞美尼亞人(據說在全地區殺了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人),又把剩下的亞美尼亞人一個不留地從這一地區強制性大量遷出,將城市整個夷為平地。化為廢墟的城裡如今只住著鸛的一家。可是帶我們看這廢墟的陸軍特種部隊出身的管理人兼導遊只說「這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俄軍的炮火夷為平地」。此話——也許實際遭遇了俄軍炮火——純屬無稽之談。反正他們是儘量不觸及土耳其的這種陰暗面。

  ① Herald Tribune:《先驅者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