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川端康成 > 玉響 | 上頁 下頁
十五


  可是,隨著佔領軍統治的結束,日本獨立的恢復,治彥從美國人喜歡過頭的少年期,迎來了青年期,生活上、生理上,迷茫、失望、自我挫折、落魂,都讓父親直木看在眼裡。直木曾經猶豫不決是否讓兒子到美國去,後來,他又後悔了。形式是留學,當然不是自費的,一個喜歡治彥的波士頓人,回到了美國,要把治彥接到他家裡去,強烈希望治彥在那裡讀高中,直到大學畢業。這是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美國人式的善意,直木理解不了。直木猶豫不決。不用說,母親藤子卻很感興趣。

  波士頓的美國人贊成治彥在美國學習建築。儘管這個人與建築沒有直接的關係,是個搞經濟的,可是一到休息天,全家人帶著靠不住的少年翻譯治彥,從京都、奈良的古寺院,到地方上的老鎮老街,去民房參觀,一家人很喜歡日本建築。他們考慮到:日本的風土、自然該與建築物調和。而且,他們希望在所謂一片「焦土」的日本再建美麗的建築。建國家,或者是建城市,他們覺得沒有對建築的關心是無法成立的。在燒焦的遺跡上崛起的小屋,木板棚屋即使逐漸把它們改建成所謂「永久性建築」,也是偷工減料的廉價建築。美麗自然的日本不斷建築著邋遢的市鎮,因為沒有時間,也沒有錢,這雖然是不得已的事情,但畢竟讓人悲傷、惋惜。這個美國人,具有意大利貴族的血統,他對歐洲各國的古都、市鎮了如指掌,所以他更感到了惋惜。

  少年時代的治彥,經常來往於教會,也就經常出入這個美國人的家庭。那美國人拿了許多歐洲古建築的照片來給治彥看,治彥更是神往不已。另外,關於日本古建築的美,他作為小翻譯陪著美國人旅行,那美國人也教了他的許多東西,少年治彥當時還是一知半解的。看見實物的日本古建築美,並不比照片上看西洋建築的美更讓治彥感動,他只限於旁觀,大概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少年的關係。可是,美國人對於日本建築的愛(或者叫興趣),在治彥心裡播下了種子,直到治彥大學畢業以後才生根發芽。

  不,治彥進大學,選了建築系,正是他心裡那深藏的種子促使他選擇了那個專業吧。治彥選了「西洋教會建築」作為他畢業論文的題目。那不是廣泛的史論,只是局部的小研究,但治彥無法用自己的目光去觀察古代的教會,只是通過照片和研究書去查找資料。離西洋社會太遠的日本,學生們常常採用這種調查方法,知道的事甚至比親眼看到的東西還要詳細得多。那時,正是日本政府對出國嚴加限制的時候。

  那個美國人回到波士頓以後,多次寫信來邀請治彥。波士頓方面來信說,美國大學的暑假很長,去歐洲考察古代教會,正是好機會。還說,有一個讓學生在夏天出門旅行很便宜的做法,來了保證照顧好你。可父親不同意兒子去美國留學,治彥激烈反駁道:

  「爸爸,你可是一點不理解美國人呐。你可一點不體會美國人的親切和好意呀。那不是販賣恩情,也不需要報答呀。」他說著,「那是最直率、最透明、最單純的好意哇。爸爸你肯定覺得,這是戰勝國的國民要收買戰敗國國民兒子的心吧,或者什麼先進國家的人施捨給後進國家子孫們的恩惠吧,這樣想可是想偏了,大概就是這種劣等感讓你反對的吧,對方可沒有一點可憐我們的心思。」

  「這我明白。」直本只是這樣簡單回答了一句。幾年以後他才感到後悔,當時要是讓兒子去就好了。那時候,比讓治彥留學更讓人擔心的是,少年治彥和美國人太親近,不僅引起周圍日本人的反感,而且,治彥本身也和戰敗後日本的那些所謂「美國崽子」們差不多,從原本自然的日本少年變成了個品行失常的孩子,直木不久就知道了這事,他生怕讓孩子留學會變得更不像話。治彥一副無國籍者、亡命者的樣子,他變成個裝腔作勢的人,雖然不能十分肯定,但人們都擔憂他會不會成為與日本格格不入的日本人。作為戰敗國的國民,那想法裡也許正潛藏著直木的屈辱感和自負心。

  直木有時很懊悔,當時該讓治彥去留學,他的才能和性格會更坦率地發展,現在可是為時已晚。那時雖然讓美國人寵愛,過著享有「特權」的生活,可治彥的心裡卻留著他父親無法想像的傷痕。家人們並沒有在意,在感覺最敏感的年紀裡,治彥心理異常。譬如和美國少女戀愛破裂,因對方是個大大咧咧的異國人種的少女,所以,家裡人誰都沒有深深感到過治彥的悲傷。

  誰知,治彥卻將那份深深的痛苦,第一個說給早早與之結婚的妻子靜子聽,這足以說明他心裡的怪異。

  靜子把那個美國少女,想成是丈夫「永遠的女性」。

  14.塔

  直木雖然還沒去,可他讀過的導遊手冊告訴他:宮崎神宮的左手,往北登上小山坡,豎立著一座高塔,視野開闊的小山坡現在是個公園。今天,那座塔叫做「和平之塔」,公園叫做「和平臺」,都是日本戰敗後改的名字。那塔模仿祭神驅邪幡,高三十七米,是作為紀念皇紀二千六百年的一項活動建造的。皇紀二千六百年是昭和十五年(1940年),那時,日本正陷入「支那事變」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第二年,昭和十六年,美國、英國開始加入了那場窮途末路的戰爭。就在昭和十五年,「皇紀二千六百年」被認為是把日本尊為神國的極好機會,於是,舉國上下進行了神聖的慶祝活動,為了讓國民士氣高漲,加強團結,於是,不管什麼地方,都爭相舉行各種紀念活動。神武天皇東征前的皇宮,後來傳下來成為宮崎神宮;宮崎神宮的所在地宮崎縣,理所當然地把建造這個塔作為盛大慶祝活動的一環。

  塔叫做「八炫之基柱」。日本戰爭的理想曾用「八炫一宇」這樣的話來概括。說「八炫」就是「全世界」,「八炫之柱」就是「全世界支柱」的意思;作為「世界中心」的象徵,建造了這個塔。不論是宮崎市還是宮崎縣,被稱為日本的支柱而令人精神振奮。塔的正面大門上,用浮雕刻出神武天皇的神話故事,那是用全國各地小學生那裡募捐來的一分錢銅幣,熔化後做成銅板刻出來的。造塔的石塊,不用說也是從全國各地收集來的,還有不少是住在中國、巴西、秘魯、加拿大等國的日本人遠涉重洋送來的。也有親近日本的外國人捐獻的石塊。

  塔的設計者是日名子實三,現在已經作古了。

  大門表面上,本有關於「八柱炫之塔」的來歷,塔的生命的文字,在日本戰敗後,被毫不留情地卸了下來。塔改名為「和平之塔」,小山坡更名為「和平臺」。塔臺上的四面都有一尊神像,軍神之像讓取了下來。可是,塔裡面鑲嵌的銅板上刻著的紀念「皇紀二千六百年」文字,卻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塊銅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