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西蒙·波娃 > 名士風流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那活該!」他一定會這麼對我說。剛才他還說:「多一部少一部書,這無關緊要。」可他真的是這麼想嗎?我對書向來十分看重,也許看得太重了。我年輕時,喜愛書勝於真實的世界,書對我至今還留下某種影響,書為我保留了一種美好的永恆的情趣。真的,我對羅貝爾的作品如此動情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是他的作品死亡了,那我們倆又將難以擺脫滅亡的命運,未來只不過是一座墳墓罷了。羅貝爾並不這樣看待事物,可是他也並不是一個完全忘我的傑出的活動家,他十分希冀身後留下名聲,這名聲對許多人來說具有深長的意味。再說,寫作,是他在世上最熱愛的東西,是他的歡樂,他的需要,是他的生命所在。放棄寫作無異於自殺。 那麼,他也只得逆來順受,別人讓他寫什麼他就寫什麼。其他作家就是這樣做的。那是其他人,羅貝爾絕對不會。我最多只能設想他違心地行動,可寫作,完全是另一碼事,若他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心聲,那筆就會從他手中自動掉落。 啊!我看到了,那條死胡同。羅貝爾牢牢地堅持某些想法,我們在戰前堅信這些想法總有一天會變為現實。他的整個一生,既執著于豐富他的思想,又致力於讓這些思想變為現實,如果假設這一切永遠都不能發生,那又將怎樣?羅貝爾始終捍衛人道主義,可要是決議違背了他的意願被通過,羅貝爾能怎麼辦?倘若他幫助建設的是一個與他信奉的各種道德標準對立的未來,他的行動就是荒謬的。但是,若他執著地維護某些永遠不可能在世間降臨的道德觀念,那他就成了一個迂腐的空想家,而他最不主張的就是成為一個類似的人。不,如果有此種結局,那別無選擇,不管怎樣,只能是失敗、束手無策,而這對羅貝爾來說無異於活活死去。 正因為如此,羅貝爾才充滿如此強烈的激情投入鬥爭。他告訴我局勢給他提供了他等待了整整一輩子的機遇,這我同意,可其中也暗藏著比他經歷過的要更為嚴重的危險,對此,他自己也清楚。真的,我敢肯定,我剛才所思忖的一切,他心裡也是這麼想的。他思量前途對他來說也許是座墳墓,他將像羅莎和迪埃戈一樣葬身其間,不留下任何痕跡,其結局甚或更糟;也許未來的人們會把他視為落伍者、笨蛋,視為故弄玄虛的傢伙,不是無用就是有罪,純粹是一堆廢物。 也許可能有那麼一天,他試圖用他們這種殘酷的眼睛來審視自己,那麼,他必定在絕望中了卻一生。絕望無援的羅貝爾,這不啻是個悲劇,比死亡本身還更難以承受。我寧願自己去死,寧願他去死,也不願他陷入絕望的境地。不。明天和以後的日子裡,每當我清晨醒來,眼前將始終籠罩著如此巨大的威脅,對此,我無法忍受。但是,縱然我上百遍地呼喊「不,不,不」也無濟於事。明天和以後的日子裡,我醒來時,將面臨這一威脅。如果是一種信念,那至少可以帶著它死去,然而這種無窮無盡的恐懼,日後將不得不經受它的煎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