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巴爾札克 > 莫黛斯特·米尼翁 | 上頁 下頁 |
十一 |
|
閱讀了大量書籍以後,從這個頭腦中迸發出對天才的絕對崇拜。這種崇拜之情光芒四射,牢不可破,真摯而又強烈。一本新書對莫黛斯特說來是一件大事:人們曾見她為一部傑作而興高采烈,嚇壞了拉圖奈爾夫人;也見過她因作品不能打動她的心弦而傷心難過。在這顆充滿青春的美麗幻想的心中,隱秘的激情在沸騰。但是這熊熊燃燒的生活,沒有一絲火光達到表層,無論是杜梅中尉和他的妻子,還是拉圖奈爾夫婦,對此都毫無察覺。可是盲母親的耳朵卻能聽見那燃燒著的火焰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響。那時莫黛斯特心中對於一切凡夫俗子都有一種深惡痛絕的情緒,不久,這就給她的面龐打上了難以形容的高傲、桀驁不馴的烙印,削弱了她日耳曼式的天真。 不過,這倒與她面容的一個細處十分協調。原來她的前額上端有一撮頭髮,發根向下,成一尖角形狀。思慮已在雙眉之間犁出一道淺淺的壟溝,那下突的發根似乎成了壟溝的延續,這樣就使她面部那種桀驁不馴的表情看上去十分強烈。這個討人喜歡的孩子很機靈,夏爾離家出走以前,管她叫「我的所羅門小拖鞋」①。她說話的聲音,通過學習三種語言,達到了最寶貴的柔中有剛的境界。加之她的音色清新甜蜜,叫人聽了從耳朵到心眼裡都格外暢快,使她上述的長處更加突出。她的母親雖說看不見她額頭上顯示出來的前程遠大的標誌②,卻能從這充滿愛情的語音中研究出青春發育期心靈的逐步變化。 ①《舊約·列王紀》記載,以色列王所羅門聰明過人,博覽群書,能詩善文,通曉天文地理。「所羅門小拖鞋」原系韓斯卡夫人的父親對她的愛稱,巴爾札克用來作為夏爾給莫黛斯特取的綽號。 ②按照當時流行的面相術的理論,額頭上有一道豎紋是前程遠大或天賦奇才的標誌。 繼如饑似渴地大量閱讀這一階段以後,莫黛斯特便開始培養一種奇異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將自己變成她所安排的生活中或者夢境中的演員,想像自己嚮往的事物,其印象是那樣突出,幾乎接近于現實;這種能力可以提供思想上的享受,它將其他一切吞噬,甚至將年華吞噬,卻想像自己結婚,想像自己到了老年,象查理五世那樣參加自己的葬禮,①一言以蔽之,使人在內心深處扮演生活的戲劇,必要時也扮演死亡的戲劇。莫黛斯特,她扮演的是愛情戲劇。她假設自己如願以償地被人愛戀,經歷著社會生活的各個階段。她變成了一部黑色小說的女主人公,愛上了一個劊子手,或者一個最後要上絞刑架的壞蛋,或者象她姐姐一樣,愛上了一個衣冠楚楚的年輕人,但是這個人一文不名,只跟法院第六庭②有交道。她假設自己是個交際明星,象尼儂③一樣,經常出入盛大的交際場所,跟男人任意調笑。她一會兒過著女冒險家的生活,一會兒過著博得觀眾熱烈掌聲的女演員的生活,凡是吉爾·布拉斯④的歷險,她都要經歷,凡是芭斯塔、瑪利勃朗及佛洛麗納⑤之流所引起的轟動,她都要體會。等她對那些下流行為厭倦了,她又回到較現實的生活上來。她想像自己與一個公證人結婚,吃著正直生活賺來的黑麵包,她從拉圖奈爾夫人的形象中看見了自己。她同意過艱苦的生活,忍受為發財致富而必須經歷的各種煩惱。後來,她又開始了小說中的生活:她因為貌美被人愛上了。 ①查理五世(1500—1558),西班牙王(1516—1556)兼日耳曼皇帝(1519—1556)。其人野心勃勃,窮兵黷武,企圖在歐洲建立一個統一的王國,曾與法王弗朗索瓦一世進行了持續三十年的戰爭,並曾入侵土耳其、突尼斯及阿爾及爾。遠征北非失敗後,於一五五六年退位,隱居在西班牙斯特修院。據伏爾泰考證,查理五世隱居期間,為了消遣曾經演出《查理五世的葬禮》一劇。 ②第六庭屬輕罪法庭。 ③尼儂,本名安娜·德·朗克洛(1620—1705),是極為著名的風流女子。 ④吉爾·布拉斯,見《〈人間喜劇〉前言》第6頁注②。 ⑤芭斯塔(1797—1865),意大利著名歌唱家;瑪利勃朗(1808—1836),西班牙女歌唱家;佛洛麗納是《人間喜劇》中一個著名女演員的名字。 一個古怪的年輕人,法國貴族院議員的兒子,藝術家,猜透了她的心思,認出了斯塔爾夫人①那樣的天才在她額頭上標出的福星。最後,她父親成了百萬富翁回來了。由於她過去的經歷,她一定要叫那些情人接受各種考驗,而她自己則始終不受約束。她擁有一座華麗的古堡,有用人,有車馬,一言以蔽之,凡是奢侈生活中最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應有盡有,而且她要捉弄那些向她求婚的人,直到她四十歲時為止。到了那個年齡,她才嫁人。這部只印一冊的《一千零一夜》,持續了一年左右,使莫黛斯特從精神上得到了滿足。她經常把生活放在自己的手心上,富有哲理意味地、極為心酸、極為認真、極為頻繁地自問:「那麼,以後又怎麼樣呢?」 ①斯塔爾夫人(1766—1817),法國女作家,內克的女兒,以才思敏捷著稱。 所以,她在這深深的泥潭中,不能不陷得齊腰那麼深。有才具的人一旦墮入這種泥潭,便迫不及待地要通過他們從事的事業的大量工作以自拔。莫黛斯特若不是天性高潔,又青春年少,恐怕早已進修道院了。這種精神上的滿足,使這位仍然滿腦子天主教天命思想的姑娘樂善好施,相信天國廣大無邊。她將慈善事業當成應該畢生從事的事業。她象花萼深處的小蟲一樣,憂鬱悲傷地爬著,隱藏在心中的異想天開的念頭再也找不到食糧了。於是她平心靜氣地給貧苦婦女的孩子縫製長袖內衣!於是她心不在焉地聽著拉圖奈爾先生責駡杜梅先生「用王牌壓了」他的「第十三張牌」,或者罵他抽走了自己的最後一張主牌。信仰推動莫黛斯特走上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她幻想到了自己變得——從天主教的角度來講——無可指摘的那一天,便達到了一種聖潔的境界,那時,連上帝也會傾聽她的話語,使她如願以償。 「按照耶穌的說法,信仰可以移山;救世主將他的門徒帶到了太巴列湖①上。可是我,我只請求主給我一個丈夫,」她心中想道,「這比帶我到海上遨遊容易多了。」 她在整個四旬齋封齋期嚴守齋戒,毫不違例。她心想,此後某一天,她從教堂裡出來的時候,就會遇到一個與她相般配的漂亮青年,一個她的母親可以同意的小夥子。這個年輕人會瘋狂地愛上她,尾隨而來。她要天主給她派來一名天使,還給天主規定了日期。結果到了那一天,卻是一個相當令人作嘔的窮人對她窮追不捨。天下著瓢潑大雨,外面一個小夥子也沒有。她到碼頭上去散步,看見一些英國男子下船來。可是他們都帶著本國女人,而且幾乎個個都象莫黛斯特一樣漂亮,她看不見迷途的哈羅爾德②的蹤影。這時,她象馬利烏斯③坐在自己幻想破滅的廢墟上一樣,忍不住痛哭起來。有一天,她又第三次「傳喚」天主。這一次,她以為自己夢寐以求的人兒已經來到了教堂,硬要拉圖奈爾夫人到每一根柱子那裡仔細瞧上一遍,還以為那個人考慮周到,躲藏起來了。 ①據《新約·馬太福音》第十四、十五章:耶穌遭人厭棄,帶了門徒渡過加利利海,到外給人治病。加利利海即太巴列湖,在巴勒斯坦東北部。 ②哈羅爾德,上述《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的主人公。 ③馬利烏斯(公元前157—86),古羅馬大將及政治家。一生征戰,七次被任命為羅馬執政官,卻始終未能掌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