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性趣探密 | 上頁 下頁 |
三 |
|
可是,我仍然比動物中心主義者狹隘,我落入了更狹隘的哺乳動物中心主義。是否用非哺乳類動物的標準來衡量,我們會顯得正常一些?其他動物比起哺乳動物來確實存在著更廣泛的性和社會活動的模式。與多數哺乳動物的幼畜只有母親照料而沒有父親照料相反,有一些物種如鳥、青蛙和魚只有父親獨自撫育後代;有一些深海魚類,雄性寄生或附屬於雌性的身體,與之融為一體;一些蜘蛛和昆蟲的雄性甚至在交配後立即被雌性吞噬。與人類和其他多數哺乳動物反復繁殖不同,紹魚、章魚和許多別的動物採用的是被稱作大爆炸式的繁殖,或者是一次性產卵:只繁殖一次,接下去便是按計劃死亡。有一些物種如鳥類、青蛙、魚和昆蟲(及一些蝙蝠和羚羊)的婚配方式是集中在「單身男女俱樂部」——一個習慣場所,被稱作繁殖地。許多雄性安營紮寨,爭取來訪雌性的注意,每一個雌性選擇一個配偶,經常是同一個優秀雄性被許多雌性先後選中,與它交配,然後雌性離去獨自養育後代,無需雄性協助。 在其他一些動物中,有一些物種的性活動在某些方面可能與我們人類相似。多數歐洲和北美洲的鳥類至少在一個繁殖季節成雙成對(有時候是終生),父親與母親一起哺育下一代。與人類不同,多數種類的鳥類成對佔有獨立領地,但多數海鳥卻像人類一樣,一對對靠得很近地集體繁殖。可是,所有這些鳥類與人類不同,它們的排卵期是明顯的,雌性接受性行為總是發生在排卵期前後的易受孕期。性不是為了娛樂,配偶間的經濟合作也很薄弱或者壓根兒沒有。矮黑猩猩(矮種黑猩猩)與人類在後者的很多方面相似或接近:雌性對性的接受能力在發情期的幾個星期中一直延續著,性主要為了取樂,在群體中的許多成員間存在經濟合作。可是,倭黑猩猩仍然沒有人類的契約或配偶關係,沒有人類掩飾得很好的排卵期及人類父親對後代的承認和照顧。多數或者說所有這些物種都不同於人類,沒有一個準確定義的雌性絕經期。 因此,即便是非哺乳動物中心主義的觀點也強化了狗的想法:人類自己才是怪異的。我們驚訝於孔雀和袋鼠的怪誕行為,但實際上這些物種的行為完全在動物的變異範圍中。物種歧視的動物學家闡述為什麼非洲果蝠會形成它們的繁殖地婚配模式,可是最最需要解釋的是我們自己的婚配模式,為什麼我們人類會進化成如此不同尋常? 當我們將人類與人類最近的親戚類人猿(有別於長臂猿或者小的猿類)相比,這個問題尤其尖銳。最近的物種是非洲人猿和倭黑猩猩,和這些物種相比,人類在基因核心物質(DNA)上只有1.6%的差別,接下去較近的是大猩猩(2.3%基因不同於人類)和東南亞的猩猩(3.6%的不同)。我們的祖先僅僅在700萬年前才與類人猿和矮黑猩猩的先祖分道揚飆,和大猩猩的先祖是在900萬年前分開的,和猩猩的先祖則是在1400萬年前。 與人類個體的生命相比,這是一段漫長的歲月;但對於進化過程來說,這只是一眨眼的時間。生命已在地球上存在了30多億年,多種多樣帶硬殼的複雜的大動物出現在5億多年前,在我們的祖先和我們類人猿親戚的祖先分離後的相對短暫的時間內,我們僅僅在部分明顯的方面有了適度的分化,但這些適度的區別(尤其是直立姿勢和較大的大腦)對我們的行為差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人類和類人猿的祖先分化的三個決定性的領域中,除開直立姿勢和大腦的尺寸外,還有性行為。猩猩總是獨居的,雌雄相會只是為了交配,雄性不照顧後代,雄性大猩猩有幾個雌性配偶,和她們中的每一個在幾年中保持階段性交配(在雌性最近一次給幼崽斷奶和恢復經期後至再次懷孕前);類人猿和倭黑猩猩群居生活,但並無持續的雌雄組合或者專門的父子組合。很顯然,我們的大腦和直立姿勢對於人類屬性——實際上,人類今天使用語言,讀書,看電視,購買或者種植大多數食物,佔有幾乎所有的陸地和海洋,把我們人類自己和其他物種關入牢籠,正在消滅多數其他動植物物種——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可是,類人猿仍舊無言地在叢林中採摘野果,只在東半球的熱帶地區佔有很小的區域,不囚禁任何動物,並不對其他任何物種構成威脅。那麼人類怪誕的性活動在人類取得這些屬性中起了什麼作用呢?人類性方面的特色是否與人類和類人猿的其他區別有關呢?除開(也很可能是作為最終成果)人類的直立姿勢和發達的大腦之外,那些差別包括:人類相對缺乏體毛,依賴工具,使用火,發展了語言、藝術和文字。如果認為這些差別導致了人類性方面的特色,聯繫並不是很明顯。例如,沒有理由說人類體毛脫落使性娛樂更富吸引力或者人類用火導致了絕經期。相反,我認為,性娛樂和絕經期如同人類的直立姿勢和發達大腦,對於火的使用,語言、藝術和文字的發展是同樣重要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