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二五八


  320.所有控制在後方的兵力,不管它是哪個兵種,不管把它叫做第二線還是叫做預備隊,也不管它是一個部分,還是一個整體,都屬￿這個範圍。

  同時使用兵力和逐次使用兵力的兩極性321.這兩極都有使統帥使用兵力的決心偏向自己一方的吸引力,只有當人們在定下使用兵力的決心時能夠正確地估計對立的兩極的吸引力,才能平衡這兩種吸引力而採取適當的使用兵力的方法。

  322.現在的問題就是要瞭解這種兩極性的法則,即兩種使用兵力方法的利益和條件,從而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323.兵力的同時使用可以按以下次序遞增:(1 )雙方正面相等時:在火力戰中,在白刃戰中。

  (2 )正面較大,即進行包圍時。

  324.只有同時發揮作用的兵力才能看作是同時使用的兵力。因此,在正面相等時,同時發揮作用的可能性會受到限制。例如,三列橫隊在火力戰中還勉強可以同時發揮作用,六列橫隊就不可能了。

  325.我們已經指出(第89條),兩條兵力不等的火力線可以互相抗衡,一方減少兵員(如果不超過一定限度)只能削弱雙方的火力效果。

  326.火力戰的破壞力越弱,要想得到應有的效果需要的時間就越長。因此,希望盡可能減弱火力戰總的(即雙方的火力總和)破壞力的,主要是想贏得時間的一方(通常是防禦者)。327.此外,兵力很小的一方也是這樣,因為即使雙方損失相等,他的損失相對地說總要大一些。

  328.相反的條件將產生相反的利害關係。

  329.如果加大火力效果不能帶來特別的利益,那麼雙方都想用儘量少的兵力來對付敵人,也就是象我們在第89條第(2 )項中已經說過的那樣,只使用有限的但不致因而使敵人立即轉入白刃戰的兵力。

  330.這樣一來,在火力戰中,同時使用兵力就由於帶來的利益不大而受到了限制,於是雙方就轉為逐次使用其餘的兵力。

  331.在白刃戰中,數量上的優勢起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使用兵力比逐次使用兵力有利得多,以致逐次使用兵力幾乎完全被排除在白刃戰這個概念之外,只有出現了一些其他情況,逐次使用兵力才又成為可能。

  332.白刃戰是一種決戰,而且是一種幾乎沒有持續時間的決戰,所以是排斥逐次使用兵力的。

  333.但是,我們已經說過,就白刃戰帶來的危機來說,逐次使用兵力是非常有利的。

  334.此外,如果各個白刃戰是一個較大的整體的部分戰鬥,那麼這些白刃戰的勝負就不是絕對的。因此在使用兵力時,必須同時考慮到以後可能發生的戰鬥。

  335.基於這種考慮,人們在白刃戰中就不會同時使用過多的兵力,而是使用確有把握地獲勝所必需的兵力。

  336.在白刃戰中,除了在一些使效果難以發揮作用的情況(敵人的勇氣大,地形險要等等)下有必要使用較多的兵力以外,沒有任何其他一般的法則。

  337。但是,對於一般理論說來,指出下述一點仍然是重要的:在白刃戰中兵力的浪費決不象在火力戰中那樣不利,因為在白刃戰中部隊只是在危機的時刻才不能使用,而不是長時間不能使用。

  338.因此,在白刃戰中,同時使用兵力的前提條件是:兵力無論如何都必須足以取得勝利,逐次使用兵力根本不能彌補兵力的不足,因為在白刃戰中不象在火力戰中那樣,成果可以一個個地積累起來;但是,在兵力足以取得勝利的情況下,同時使用更多的兵力,就是一種浪費。

  339.以上我們考察了在火力戰和白刃戰中用加大兵力密度的辦法來使用大量兵力的問題,現在,我們再來研究一下在較大的正面上,即在包圍形式中可能使用大量兵力的問題。

  340.要把大量的兵力在較大的正面上同時投入戰鬥,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1 )利用較大的正面,迫使敵人也延伸其正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並不比敵人有利,但是這樣做可以使雙方都同時使用較多的兵力。

  (2 )包圍敵人的正面。

  341.但是,這種能使雙方同時使用較多的兵力的辦法只有在少數場合才對一方有利,而且敵人是否同樣延伸其正面是不能肯定的。

  342.如果敵人不延伸其正面,那麼,我們或者不得不使自己的正面的一部分,即一部分部隊沒有事做,或者不得不利用我們正面延伸的部分去包圍敵人。

  343.能夠促使敵人同樣延伸自己正面的唯一原因,是他對我們的包圍感到恐懼。

  344.但是,要想包圍敵人,比較好的辦法顯然是從一開始就為此做好安排,而且只能從這個觀點出發來考慮利用較大正面的問題。

  345.使用兵力時採取包圍形式有一個特點:它不僅能夠增加雙方同時使用的兵力總數,而且使我方有可能比敵人投入更多的兵力。

  346.例如,如果一個正面一百八十步寬的步兵營必須向四面形成正面以對抗包圍它的敵人,而且敵人是在這個營的燧發槍有效射程(一百五十步)之內,那麼敵人就有足夠八個營用的空間來有效地對付這個步兵營。

  347.但是,我們還必須同時考察包圍形式的其他特點,即它的另外一些利弊。

  348.包圍形式的第二個利益是,子彈的命中率只要能夠增加一倍,那麼集中射擊的效果就大為提高。

  349.第三個利益是能夠切斷敵人的退路。

  350.被包圍的兵力越大,或者更確切地說,被包圍的正面越大,包圍的這三種利益就越小,反之,兵力越小,這三種利益就越大。

  351.關於第一個利益(第345 條),不管部隊的兵力是大是小(只要它們是由同一兵種組成的),射程是不變的,因此,包圍線同被包圍線兩個正面的差別也是不變的,因而被包圍的正面寬度越大,這個差別的價值就越小。

  352.在相距一百五十步時,八個步兵營才能包圍一個步兵營5 但是,包圍十個步兵營,只要二十個步兵營就夠了,也就是說不需要八倍的兵力,只需要兩倍的兵力就夠了。

  353.但是,很少、或者根本不會出現完全的包圍形式,即形成一個圓周的包圍形式,而只是形成部分的、通常在一百八十度以下的包圍。如果我們設想被包圍的兵力有一個大軍團那麼大,那就很容易看到,上述第一個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是多麼微小。

  354.至於第二個利益,情況也是如此,這是顯而易見的。

  355.被包圍的正面越大,第三個利益也就必然顯著減少,這是不言而喻的(雖然在這裡還要考慮到其他的情況)。

  ①參閱第378 條。——譯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