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二〇四


  第十九章 對舍營的敵人軍隊的進攻

  我們在《防禦》一篇中沒有談到這個問題,因為舍營不能看作是一種防禦手段,只能看作是軍隊的一種狀態,而且是一種戰鬥準備很差的狀態。關於這種戰鬥準備,我們就不再談什麼了,因為第五篇第十三章中關於舍營所談的一切就是對它的一個很好的說明。

  但是,在討論進攻時,我們應該把舍營的敵人軍隊看作是一個特殊的進攻目標,因為一則這種進攻是一種很特殊的進攻方式,二則這種進攻可以看作是一種具有特殊效果的戰略手段。因此在這裡所要談的不是對敵人單個舍營地或者分駐在幾個村落中的一支小部隊的襲擊( 因為為此而進行的部署完全是戰術問題),而是對較大的舍營地中的一支大部隊的進攻。這樣,目標就不是襲擊單個舍營地本身,而是阻止敵人軍隊集中。

  對舍營的敵人軍隊的進攻,也就是對一支沒有集中的軍隊進行襲擊。這種襲擊如果能使敵人軍隊不能到達預定的集中地點,如果能迫使它在後方較遠的地方另選一個集中地點,那麼襲擊就算成功了。集中地點後移的距離,在危急時很少在一日行程- 以內,通常可達數日行程,所以由此而造成的國土的喪失並不是很小的,這是進攻者所得到的第一個利益。

  對敵人整個軍隊進行的這種襲擊,在開始時可能是同時襲擊少數幾個單個的舍營地,不是襲擊所有的或很多的舍營地,因為這樣做就必然要擴大進攻的正面和分割進攻軍隊的兵力,這無論如何是不可取的。因此,進攻者只能襲擊那些位於進攻的縱隊前進方向上的、敵人最前面的舍營地。即使如此,襲擊很多這樣的舍營地也很少能順利進行或完全取得成功,因為一個大部隊的接近是不會不被人發覺的。但是這種進攻方法是不可忽視的,而且我們把由此產生的成果算作是這種襲擊的第二個利益。

  第三個利益是能迫使敵人進行部分戰鬥,並且使他在這種戰鬥中遭到重大的損失。一個大部隊的集中,不是以營為單位在主要集中地點集中的,通常是先集中成旅、師、甚至軍,而旅、師、軍這樣的部隊就不能極其迅速地奔向集中地點,當它們同敵人進攻的縱隊遭遇時,就不得不接受戰鬥。如果進攻的縱隊兵力不很大,它們也可能取得勝利,但是即使取得了勝利,它們也喪失了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一支力圖到達後方集中地點的部隊是不可能很好地利用勝利的,一般說這很容易理解。它們也可能被打敗,而且由於它們沒有時間組織有力的抵抗,這種可能性要更大一些:因此可以設想,如果進攻者能很好地計劃並實施一次襲擊,他就可以通過這些部分戰鬥得到大量的戰利品,這些戰利品將成為總成果中的一個主要部分。

  最後,第四個利益(也是整個行動的結果) 是使敵人軍隊在一定時間內發生混亂和士氣沮喪,從而使敵人即使最後把軍隊集中起來也不能立即使用它們,於是一遭到攻擊就不得不再放棄一部分土地,不得不完全改變原來的作戰計劃。

  以上就是對敵人舍營地進行一次成功的襲擊時所能取得的特殊的成果,也就是通過一次襲擊使敵人不能毫無損失地在預定地點集中軍隊時所能取得的特殊的成果。不過,襲擊成功的程度自然是很不相同的,因而取得的成果有時很大,有時卻小得可憐。同時,這種襲擊即使很成功,取得的成果即使很大,也很少能取得主力會戰獲勝時那麼大的成果。這一方面是因為這種襲擊不能象主力會戰獲勝時那樣取得很多的戰利品,另一方面是因為這種襲擊的精神影響也不可能象主力會戰獲勝時那樣大。

  我們必須記住這個總的結論,以免對這種襲擊作過高的評價。有許多人認為它是進攻活動的最好形式。但是,正如上面的詳細考察和戰史告訴我們的那樣,事情決不是這樣的。

  1643年洛林公爵在提特林根襲擊朗超將軍指揮的法軍的舍營地,是最光輝的襲擊之一。當時法軍有一萬六千人,結果損失了司令官和七千名士兵。這是一次慘敗。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法軍未設任何前哨。

  1644年,屠朗在梅爾根特海姆(法國人稱為馬裡恩塔耳) 遭到的襲擊』」,就其結果而言,當然也應該看作是一次慘敗,因為屠朗的八千人競損失了三千人,其原因主要是屠朗受到誘惑,他不合時宜地用集中起來的部隊進行了抵抗。

  因此,人們不能常常指望這種襲擊取得類似的結果。這個結果與其說是襲擊本身帶來的,不如說是對遭遇戰考慮不周造成的,因為屠朗本來可以避開戰鬥,同在其他地方舍營的較遠的部隊會合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