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
一二一 |
|
第五章 戰略防禦的特點 前面談了防禦究竟是什麼。防禦無非是一種較強的作戰形式,人們想利用這種形式贏得勝利,以便在取得優勢後轉入進攻,也就是轉向戰爭的積極目的。 即使戰爭的意圖只是保持觀狀,單純的抵禦也是同戰爭的概念相矛盾的,因為作戰無疑不是忍受。當防禦者取得顯著的優勢時,防禦就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如果防禦者不自甘滅亡,他就必須利用這一優勢進行反攻。理智告訴我們必須趁熱打鐵,要利用已經取得的優勢防止敵人的另一次進攻。至於應該怎樣以及在何時何地開始反攻,當然要根據許多其他條件來決定,這些問題將在以後加以闡述。 我們在這裡要說的是:應該把轉入反攻看作是防禦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防禦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不論在什麼場合,如果通過防禦形式所取得的勝利在軍事上不以某種方式加以利用,而聽任它象花朵一樣枯萎雕謝了,那就是重大的錯誤。 迅速而猛烈地轉入進攻(這是閃閃發光的復仇利劍) 是防禦的最光彩的部分。誰要是在防禦時不考慮這一部分,或者更確切地說,不把它看作是防禦的一部分,他就永遠不會理解防禦的優越性,就永遠只會想通過進攻來摧毀敵人的手段和增加自己的手段。但是,這些手段的喪失和取得並不取決於如何打結而取決於如何解結。此外,如果認為進攻總是出敵不意的攻擊,因而在想像中防禦無非是處境困難和陷於混亂,那就是把事實完全歪曲了。 征服者進行戰爭的決心自然比沒有惡意的防禦者下得早,如果征服者懂得很好地保持措施的秘密,他就往往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出敵不意地進攻防禦者,但是這不是戰爭中必然的現象,實際情況不會是這樣的。戰爭與其說是隨征服者一起出現的,毋寧說是隨防禦者一起出現的,因為入侵引起了防禦,而有了防禦才引起了戰爭。征服者總是愛好和平的( 如拿破崙一貫聲稱的那樣) ,他非常願意和和平平地進入我國。但是為了使征服者不能得逞,我們就必須進行戰爭,因而就得準備戰爭,換句話說,正是那些被迫進行防禦的弱小國家,應該經常做好戰爭的準備,以免遭到突然的進攻。這正是軍事藝術要求人們這樣做的。 至於誰先出現在戰場上,這在多數場合並不取決於他抱有進攻意圖還是抱有防禦意圖,而完全取決於另外的一些東西;因而進攻意圖和防禦意圖不是誰先出現在戰場上的原因,卻往往是誰先出現在戰場上的結果。既然突然進攻很有利,那麼誰先做好準備,他就能由於這個原因採取進攻的方式;而準備較遲的一方,就只好利用防禦的優點來多少彌補一下自己準備較遲所產生的不利。 然而,能夠有效地利用較早作好準備這一點,一般說來應該看作是進攻的優點(這在第三篇中也已經肯定),但這個一般的優點並不在任何場合都必然會出現。 因此,如果我們設想一下,防禦應該是什麼樣的,那麼我們說,防禦應該是:盡可能地準備好一切手段,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有一個不是心中無數和提心吊膽地等待敵人而是行動主動和沉著冷靜的統帥,有不怕任何圍攻的要塞,最後,還有不怕敵人而使敵人害怕的堅強的民眾。在具備了這些條件以後,防禦同進攻比較起來,大概就不會象某些人想像的那樣扮演可憐的角色了,而進攻也不會象某些人模模糊糊地想像的那樣輕而易舉和萬無一失了,那些人認為進攻意味著勇敢、意志力和運動,而防禦卻意味著軟弱和癱瘓。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