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一一三


  第十五章 作戰基地

  一支軍隊從建立它的地方出去作戰,不論是進攻敵人的軍隊或戰區,還是到本國的邊境設防,都必須依賴這個地方,必須同這個地方保持聯繫,因為它是軍隊存在的條件。

  軍隊人數越多,對它依賴的程度和範圍就越大。但是,軍隊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同整個國家保持直接的聯繫,它只要同它所掩護的正後方的那一部分地區保持聯繫。在這一地區內,必要時將為儲備品建立專門的設施,並為軍隊的經常補充建立一些組織。因此,這一地區是軍隊及其一切行動的基地,同軍隊應該看作是一個整體。如果為了確保更大安全而把儲備品存放在築有防禦工事的地區,那麼基地這個概念就會因此更加明確,但基地這個概念並不是有防禦工事才形成的,在很多場合,基地是沒有防禦工事的。

  敵國的一部分領土也能成為軍隊的基地,至少成為基地的一部分,因為,軍隊進入敵國以後,有很多必需品要從佔領的地區取得。這時必須具備一個前提:這支軍隊必須確實成為這個地區的主人,也就是說,這個地區確實已經服從軍隊的命令。但是這種服從是有一定限度的,通常只有在守備部隊和巡邏隊對當地居民起懾服作用的範圍以內,居民才會服從。因此,就軍隊的需要而言,在敵人國土上能夠取得各種必需品的地區是很有限的,多半是不能滿足需要的。所以,本國就必須提供更多的必需晶,軍隊背後的那部分本國的地區仍然是基地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軍隊的需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任何耕作區都能供應的,另一類是只能由建立軍隊的地區解決的。屬￿第一類的主要是給養品,屬￿第二類的主要是各種補充。因此,第一類也可以在敵國解決,而第二類,如人員、武器,往往還有彈藥,則通常只能由本國解決。雖然在個別情況下也有例外,但這種例外的情況是不多的,是不能作為根據的。因此上述區別總是非常重要的,這再一次證明,軍隊與本國的聯繫是不可缺少的。

  不論在敵國還是在本國,給養品大多儲備在沒有防禦工事的地方,因為,一方面沒有這麼多的要塞來儲存這裡需要那裡也需要、消費得很快的大量儲備品,另一方面,給養有了損失也比較容易補充。與此相反,各類補充,例如武器、彈藥和裝具則寧可從較遠的後方運來,不能輕易儲存在戰區附近沒有防禦工事的地點,在敵國境內,則只能存放在要塞裡。這也說明基地所以重要,主要是由於它能供應各類補充,而不是由於它能供應給養晶。

  這兩類必需品在使用前越是集中在大倉庫裡,這種從各方面來的補給品越是彙集成大的儲存地,這種儲存地似乎就越可以代替整個國家,它們就越同基地這個概念聯繫在一起。但是,決不能因此就認為,僅僅這種儲存地就可以算作基地。

  如果有些地區廣闊而富庶,補充和給養的來源十分豐富,為了使這些地區更快地發揮作用,已組織了幾個較大的補給點,而且這些地區又在軍隊某種程度的掩護之下,距離軍隊很近,通有良好的道路,同軍隊後面的廣大地區連在一起,甚至有一部分就在軍隊的周圍,那麼,這些地區就可以給軍隊帶來更大的生命力,給軍隊的運動帶來更大的自由。

  有人曾經企圖用一個概念,即作戰基地的大小來概括軍隊的這些有利條件,用基地同作戰目標的關係,即基地兩端同這個目標(把目標想像為一個點) 所形成的角度,來表示軍隊補充和給養的來源地的位置和狀況等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的總和。顯而易見,這種幾何學上的奧妙不過是一種遊戲,因為它是以一系列的概念替換為基礎的,而所有這些替換必然損害真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軍隊的基地由軍隊賴以生存的三個部分組成:當地的補給物資、各個地點上建立的倉庫和提供倉庫儲備晶的地區。這三個部分就其位置來說是分開的,不能合而為一,更不能用一個要塞到另一個要塞、一個省城到另一個省城、或者沿著國境線等隨意想出來的代表基地寬度的一條線來表示。而且,在這三個部分之間是不可能確定什麼固定的關係的,因為實際上它們的性質總是或多或少地混在一起的。有時,要從遙遠地方運來的各種補充品在當地就可以取得;有時,甚至連糧食都不得不從遠方運來。有時,附近的一些要塞本身就是大屯兵場、港口或商埠,可以容納整個國家的軍隊;有時,要塞不過是一個物資缺乏、幾乎不能自給的土城。

  因此,人們從作戰基地和作戰角的大小引伸出來的所有結論,以及根據這些結論建立的整個作戰理論,只要它是幾何學性質的,在實際的戰爭中就不會受到任何的重視,它只能在觀念世界引起一些錯誤的傾向。但是,錯誤的只是結論,這些觀念的基礎還是真實的,因此這種見解往往很容易一再出現。

  因此,不管基地的作用是大是小,以及作用為什麼有大有小,必須承認,基地一般說對作戰是有影響的。然而我們還要指出,不能把基地簡化成幾個觀念作為規則來使用,而是必須在每個具體情況下同時考慮我們講過的幾個方面。

  如果某一地區或某一方向已經為軍隊的補充和給養作好了準備,那麼,這個地區必須看作是這支軍隊的基地,即使在本國內也是如此。變更基地總是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因此,即使在本國內,也不可能天天變換基地,因而軍隊的作戰方向也總是或多或少地受到基地的限制。在敵國境內作戰時,如果想把毗連敵國的全部邊疆都作為軍隊的基地,那麼,只有在到處都建立有各種設施的情況下,一般說才是可能的,但是邊疆並不是每一處都有這樣的設施,因此並不是在任何場合都可以作為基地的。在1812年戰局開始時期,俄軍在法軍的進攻面前退卻時,由於俄國幅員遼闊,軍隊向任何方向退卻都有寬闊的地區可以活動,所以當然可以把整個俄國看作是它的基地。這並不是幻想,以後俄國軍隊從幾個方向反擊法國軍隊時,這也的確成了事實。

  但是,就戰局的每一具體時期來說,俄國軍隊的基地並不那麼遼闊,它的基地主要還是在軍隊來往運輸物資的大道上。

  俄國軍隊由於受到這種限制,在斯摩棱斯克附近會戰三天之後不得不繼續退卻時,除了向莫斯科退卻外,就沒有退往任何其他方向的可能,也沒有能象人們原先建議的那樣突然轉向卡盧加,以便把敵人從莫斯科方向引開。在這種場合,只有經過長時期的準備才可能改變退卻方向。

  我們說過,軍隊的人數越多,軍隊依賴基地的程度和範圍就越大,這是很明顯的。軍隊好比是一棵樹,它總是從它藉以生長的土壤中取得生命力的。如果是棵小樹,或者是灌木,那麼要移植它還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樹長大了,那麼要移植它就很困難,長得越大,移植就越困難。一支小部隊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源泉,但它在任何地方都容易生根,而人數很多的軍隊卻不是這樣。因此,在談到基地對作戰的影響時,必須經常考慮到軍隊兵力大小這個尺度。

  此外,就當前的需要來說,給養是比較重要的,但就較長時間維持軍隊來說,補充則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後者的來源是固定的,而前者卻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取得,這都是事物的性質決定的。這又進一步說明了基地對作戰發生的影響。

  不論這種影響多大,人們都不可忘記:必須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以後,這種影響才能產生決定性的作用,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究竟可能發生什麼事情,這始終是個問題。因此,作戰基地的價值對確定作戰行動起決定性影響的場合從來就是很少的,只有在人們要作力不勝任的事情時,它才會產生決定性影響。在基地方面可能產生的困難,應該同其他各種有效手段聯繫起來作全面的衡量;當決定性勝利產生力量的時候,這些困難往往就消失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