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
九九 |
|
第八章 先遣部隊的行動方法 我們剛剛談過,前衛部隊和側方部隊對迫近的敵人所產生的作用是如何決定著軍隊的安全。但是這些部隊同敵軍主力發生衝突時,總是應該看作是很弱的。因此,需要專門探討一下,它們怎樣才能既完成自己的任務,又不必擔心由於兵力懸殊而遭到嚴重的損失。 先遣部隊的任務是偵察敵人和遲滯敵人。 如果用一支小部隊,那麼連偵察的任務也是永遠完成不了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它比較容易被敵人擊退,另一方面是因為它的工具——眼睛,是看不到那麼遠的。 可是,偵察的作用應該更大些,它應該迫使敵人在面前展開全部兵力,不僅比較清楚地暴露他的兵力,而且暴露他的計劃。 如果用一支大部隊作先遣部隊,那麼僅僅它的存在就可以起這種作用,它只要等到敵人作好擊退它的準備,然後退卻就可以了。 但是,先遣部隊還有遲滯敵人前進的任務,為此,就需要進行真正的抵抗。 先遣部隊為什麼既能夠等到最後的時刻,又能夠進行抵抗,而且不致有遭到重大損失的危險呢?這主要是因為敵人前進時也派有前衛,並不是整個軍隊以壓倒優勢的兵力同時前進的。即使敵人的前衛一開始就比我方先遣部隊佔優勢(敵人自然會這樣安排的) ,即使敵軍主力距其前衛的距離比我軍主力距先遣部隊的距離較近,而且敵軍主力正在前進,很快就能趕來全力支援它的前衛戰鬥,我方先遣部隊仍然能夠在同敵人前衛( 雙方的兵力差不太多)接觸的第一階段贏得一些時間來偵察敵人前進的情況,而且使自己的退卻不致有什麼危險。 先遣部隊在適當的陣地上即使進行一些抵抗,也不致帶來在其他場合由於兵力懸殊而產生的各種不利結果。在抵抗優勢敵人時,主要的危險永遠是軍隊有可能被敵人迂回和遭到包圍攻擊,因而陷入非常不利的處境。但是先遣部隊在適當的陣地上抵抗時,這種危險往往是很小的,因為行進中的敵人常常摸不清我軍主力距離先遣部隊有多遠,因而顧慮派出的縱隊會遭到來自兩面的火力夾擊。因此,行進中的敵軍總是使各個縱隊大體上保持在同一條線上,只有在確實查明我方情況以後,才開始小心謹慎地迂回我軍的這一翼或那一翼。由於敵軍到處這樣摸索和小心謹慎地行動,我方先遣部隊就有可能在真正的危險到來以前退卻。 至於先遣部隊對進行正面攻擊的或者開始迂回的敵人究竟可以抵抗多長時間,這主要取決於地形的性質和自己援兵的遠近。如果由於指揮不當,或者由於主力需要較多的時間而先遣部隊不得不忍受犧牲,因而先遣部隊的抵抗時間超過了允許的限度,那麼先遣部隊必然會遭到很大的損失。 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也就是可以利用大的地形障礙的時候,進行真正的戰鬥來抵抗才是有意義的。但是,先遣部隊的這種小規模戰鬥的持續時間就其本身來看是很短的,這種戰鬥很難贏得足夠的時間。要贏得足夠的時間,就必須通過下列三個步驟,這是事物的性質決定的:(1) 使敵人的前進比較謹慎,因而比較緩慢;(2)進行一定時間的真正抵抗;(3)退卻。 退卻應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慢些。如果有有利的地形可以用作新的陣地,就必須加以利用,以便迫使敵人重新作攻擊和迂回的準備,從而再一次贏得時間。在這個新的陣地上,甚至還可以進行一次真正的戰鬥。 由此可見,戰鬥抵抗同退卻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戰鬥本身的持續時間不夠,就在退卻時通過反復多次的戰鬥來贏得足夠的時間。 這就是先遣部隊的抵抗方式。這種抵抗的效果,首先取決於這支部隊的兵力大小和地形的性質,其次取決於它退卻的路程以及它可能得到的支援和接應的情況。 一支小部隊即使同敵人的兵力相等,也不能象大部隊那樣進行長時間的抵抗,因為兵力越大,活動(不管是什麼樣的活動) 的時間就越長。在山地,行軍本身就是很緩慢的,在每個陣地上進行的抵抗又能持續較長的時間而且比較安全,同時,在山地到處都有這樣的陣地可以利用。 先遣部隊向前推進得越遠,退路就越長,通過抵抗所能贏得的絕對時間就越多。但從先遣部隊的處境來看,它的抵抗能力就越小,所得到的支援就越少,退卻速度也就越快( 同離開主力較近、退路較短時相比)。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