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風雲 | 上頁 下頁 |
八〇 |
|
由於對我們的一批有名望的將領進行了人身攻擊,捏造了罪名,我們參謀部就被堵住了嘴,解了體,因而對這次篡權沒有提出任何相應的抗議。德國軍隊一向不受政治控制,這使德國軍隊長久以來成為我國一支堅強力量,現在德國軍隊的絕對獨立宣告結束,世界上一支最強大的軍隊的指揮權,在戰爭開始前一年光景,落到一個奧地利街頭鼓動者的掌握之中。 就這件事本身而論,還不算是一次災難性的變化。希特勒對軍事還不是完全無知。他在戰場上當過四年步兵,而學會作戰還有比這更壞的辦法呢。他貪婪地閱讀過歷史和軍事著作。他對歷史事件有非凡的記憶力。更重要的是,遇到重大問題,他善於追根究源。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他甚至具有和婦女同樣的直覺感。如果一個政治家經常向士兵聽取命令執行的情況,在戰爭中這將是一種優良的指揮作風。一個具有膽略的政治冒險家,由一個平民躍居統治地位的查理十二式的人物把德國統一成一支堅強的力量,加上世界上最優秀的軍事指揮集團,我們的總參謀部具備這一切,我們本來完全可能取得最後成功。 可是希特勒卻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這一點毀了他,也毀了德國。從重大的戰略方針,直到微乎其微的細節,都由他一人包攬。在我們戰爭時期唯一有效而壓倒一切的原則是,希特勒指揮一切。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由於我們竭力設法阻止一次為期過早的對法國的進攻,希特勒在總參謀部作了一次粗暴的演講,警告我們說,任何人膽敢違抗他的意志,他將進行無情的打擊。象他的其他許多恫嚇一樣,他這話確實做到了。到戰爭結束時,總參謀部大部分人員都被免職。不少人被槍斃。要不是他後來發狂自殺,我們遲早都難免一死。 這樣一來,偉大德國的堅強人民和勇敢無畏的德國士兵,都淪為希特勒外行指揮下的御用工具。 希特勒和丘吉爾:一個對比 溫斯頓·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有一段寫到他的部長們盡職的情況,流露出對希特勒的羡慕,說希特勒在執行自己的決定時,可以絲毫不受干擾,也不用去說服目光短淺的職業軍人。事實上,也正是這一點挽救了英國,使英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丘吉爾和希特勒一樣,是外行干預軍事的一把好手。兩人都是從政治上極端失意的境況中崛起掌權,都是主要依靠他們那三寸不爛之舌控制群眾。他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所代表的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不管有多少錯誤、多少失敗和災禍,都贏得了人們對他們的忠誠。兩人都喜歡誇誇其談,對經濟和後勤的現狀所知甚少,更不關心。兩人都是在失敗面前不肯屈服。更重要的是,兩人都具備驚人的個性,足以抑制在他們講話過程中提出的合理的反對意見。關於這個奇怪的現象,我個人與希特勒接觸中有豐富而痛苦的體驗。最大的區別是,丘吉爾到最後不得不聽從職業軍人的意見,而德國人卻認為命中註定該效忠於FuChrer Prinzip ①。 ①德語:元首準則。 如果丘吉爾擁有阿道夫·希特勒所竊取的權力,盟國的軍隊在一九四四年向被丘吉爾稱之為「平靜的軸心」的可怕的山巒起伏、水中障礙重重的巴爾幹半島進軍時,肯定會全軍覆沒。我們會在這裡殲滅他們。意大利戰役就是一個證明。只有在諾曼底的廣闊平原上,運用大量質量低劣、廉價裝備的福特產品的美國作戰方式才有用武之地。巴爾幹半島將會重新掀起一場德摩比利隘口戰役①,取勝的將是巴爾幹人,遭到失敗的則將是丘吉爾,相形之下,加利波利②的失敗也就微不足道了。 ①意大利東南部重要海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丘吉爾企圖攻佔這個港口,遭到失敗。 ②德摩比利隘口在希臘境內,斯巴達王在四八〇年曾率領三百人擋住波斯大軍。 如果擁有元首的權力,丘吉爾就會輕舉妄動,試圖收復希臘島嶼,並襲擊羅得島,從而將供應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的盟國登陸艇白白浪費掉。一九四四年他喋喋不休地要求艾森豪威爾和羅斯福進行這一荒唐而愚蠢的行動,直到他們拒絕再和他談這件事。 丘吉爾是一個受到民主約束的希特勒。德國如若有朝一日東山再起,應當記取這兩個人的不同結局。我並不贊成議會無盡無休的辯論。就信仰而論,我一向擁護保守的君主制。不過,不論政體結構如何,今後我們應該將軍事委託給訓練有素的將領,軍事部門堅決不允許搞政治的人插手。 英譯者按:以上希特勒與丘吉爾的這一不倫不類、肆意歪曲的對比,當然略去了根本性的區別。歷史家,甚至包括大多數德國歷史家在內,一致的意見認為希特勒是一個侵略、掠奪成性的殘暴的冒險家,而丘吉爾卻是一位人類自由、尊嚴與法制的偉大捍衛者。丘吉爾確實有插手軍事的傾向。搞政治的人會發現很難抵擋這種誘惑。 隆所說的英國在挪威登陸的計劃確有其事。他想從這件事得出結論說明紐倫堡審判完全不可信,這當然是另一回事。英國是挪威、丹麥等中立小國的唯一保護者和希望。英國在挪威登陸的目的是保衛挪威,而不是佔領和控制它。在戰爭中,出於戰略上的需要,交戰雙方可能準備攻取同一個中立目標,但並不能因此而證明雙方都同樣犯有侵略的罪行。我認為隆在這方面的見解是錯誤的。但是,我並不打算說服一位德國總參謀部的官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