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風雲 | 上頁 下頁
二五


  底下五頁包括十年來德國工廠生產、工業擴展以及機器和物資生產的數字——和他讀到的許多情報方面的報告大不一樣。他的資料主要來自他自己的閱讀及探索。他將這十年來法、英、德三國的全國生產總額以及陸、海、空軍力量作了比較。這些數字——按他排列出的——表明除了空軍外,其它各個方面在作戰上都處於劣勢,而他們也並未十分加緊推動工業生產以迎頭趕上。與世界公眾輿論所傳聞的正相反,德國並未拚命積累武器,這一點只要將其工廠生產能力和產量數字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他順便描述了平日在下班時間後,斯維納蒙台海軍造船廠的靜寂荒涼。在潛艇——德國海上作戰的關鍵——的建造上,他們甚至沒採取兩班制。他還論證說,當前在英國加快飛機生產速度並從美國購入飛機的情況下,德國的空軍優勢很快即將消失。至於陸地上的戰備,從城市街道上走過的大批士兵來看,確實很可觀;然而數字證明,僅法國一國即可以在戰場上拿出人數更多、訓練更久並且裝備更為精良的軍隊。

  在一條德國潛艇上,當他從中隊長的小小辦公室走過時,他曾看到潦潦草草寫在一份打印的報告封皮上的一些數字和縮寫。他估計寫的是:作戰狀態者。51;在海上,6;軍港內,40;檢修中,5。這些數字與英法情報方面的估計是相符的。格羅克曾宣稱他們擁有七十四條作戰潛艇,可以認為那是對一個外國情報人員自我吹噓時的過高估計。然而格羅克即便在誇大,也沒把它收到一百條。幾乎可以斷言,納粹德國的海下力量是潛艇五十條,大約只有十三條在建造中,有出入的數字是五條。僅在一九一八年一年中,德國就損失了不止一百條潛艇。

  然後就來到報告中最緊要的一段。打這一段時,他停了好多次。打完之後,他又擔心地把這段文字讀了幾遍。

  下面轉入預測,因而也可能被認為是輕率的,或是帶有新聞記者的味道。然而本觀察員所獲的印象強烈地指向一種可能性,似有必要將此判斷寫入這一報告中。一切跡象都向我表明,阿道夫·希特勒目前正在與蘇聯談判一項軍事聯盟。

  作為支持這一看法的論據,維克多·亨利提到一九二二年的拉巴洛條約。當時,布爾什維克和德國使一個歐洲經濟會議大為震驚,他們忽然退出來,另外在廣泛的領域內單獨地做了一筆交易。他指出目前駐莫斯科的德國大使舒倫堡就是參與過「拉巴洛」交易的,而俄國的猶太血統、親西方的外長李維諾夫最近下臺了。希特勒在兩次演講中都略去了他慣常對布爾什維主義的攻擊。俄德貿易協定的消息一度出現過,可是忽然所有的報紙都隻字不提了。他還引述了在德國潛艇上處於指揮職位的一名高級軍官的那段話:「注意東方。那邊有動靜。我有個弟弟在外交部。」然後,他又引述了希特勒對德國潛艇軍官所作的不會為波蘭而打仗的保證。

  他承認所有這些都彙集起來既構不成確鑿的情報,也不足以引起大使館職業外交官們的重視。他們說,戲劇性突變的謠傳總是有的。他們堅持要立足於基本事實。納粹運動是建築在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恐懼和仇恨上,並保證致力於毀滅它。《我的奮鬥》的全部主題就是為德國取得「生存空間」,征服俄國的東南各省。這兩個體系在軍事上取得和解是不可想像的。希特勒永遠不會這樣建議。如果他提出的話,斯大林也會認定是個圈套,決不會接受。亨利最常聽到的反應是「幻想」和「荒誕離奇」。

  可是他依舊認為這樣一個行動不但講得通,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希特勒在對波蘭進行恫嚇方面已經走得太遠了。一個獨裁者是不能後退的。然而他在打一場世界戰爭的準備上,是捉襟見肘的。和所有那些「不要黃油要大炮」的氣勢洶洶的宣傳叫囂正相反,他甚至還沒把他的國家置於為戰爭而生產的基礎上。這多半是為了避免使人民感到驚慌。儘管納粹的政客和報紙的言論那樣窮凶極惡,一般德國人民並不要打仗,而這一點希特勒是明白的。同俄國結盟將是擺脫這一困境的出路。倘若俄國同意德國人在波蘭放手去幹,英國對波蘭所作的保證就失掉其意義了。無論法國或英國都無法及時對波蘭提供援助,使它避免迅速被征服。因此,波蘭人是不會抵抗的。他們會割讓但澤市以及沿著波蘭走廊那段公路兩側的領土,希特勒目前所要的也就是這些。也許以後他會象在捷克那樣開入軍隊,佔領波蘭的其他部分,但是現在不會。

  維克多·亨利論證說,夙敵突然變為盟友是歐洲的老策略,德俄兩國的外交尤其具有這一特徵。他從新近看過的大量歷史書中舉了許多例子。他指出希特勒本人首先就是靠在政治路線上急劇倒轉而上臺的——和他的死對頭弗朗茲·馮·巴本①做了交易。

  ①巴本(1879年生),希特勒上臺前德國總理。

  他把複寫紙撕碎丟進紙簍,把報告的正本和兩份副本揣在襯衫裡,和衣倒在那張紅皮躺椅上睡著了。他睡了不久,很不安寧。等他睜大眼睛時,太陽正從樹梢間射進微弱的霞光。他沖了淋浴,穿上衣服,把報告又讀了一遍,就從綠林區到威廉大街走了五英里,一路上還思索著這個文件。比起他曾研究過的托萊佛的報告來,他這份是對全面戰略的冒昧的探討,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和職位,也正是海軍作戰部長所親自告誡他不可寫的「德魯·皮爾遜專欄」①那類東西。但另一方面,他又覺得他是根據事實來寫的。他已經送出若干份象基普那樣的技術性報告。他還打算寫一篇關於斯維納蒙台的報告。《納粹德國的戰鬥準備》是朝不可知的領域的一次探險。在軍事學院的講習班上,只要將級以下的軍官談起「全球戰略」,教官就會很不客氣地加以譏笑。問題是,如今這個報告已寫成了,是把它送上去呢,還是丟在一邊?帕格·亨利曾經寫過不少這類文件,後來又撕毀了。他不斷有一種超越例行公事範圍的傾向。結果可能很好,也可能是災難性的。他主動寫的那份關於軍艦防雷隔堵的備忘錄就曾使他從早應分配海上職務的名單上除了名,被安插在柏林。作為軍械局的成員,那份報告至少還在他本行範圍之內,而在外交和全面戰略方面,他卻是個無知的新手。福萊斯特上校對德國的情形很熟悉。他老早就把亨利的意見看作胡說八道,推到一邊去了。帕格又試著同代辦談一下,對方唯一的評語是微妙的一笑。

  ①皮爾遜是當時美國比較有名氣的專欄作家,這種專欄的內容以臆測性的內幕新聞為主。

  一個外事信使上午十點鐘將飛到英國去搭乘開往紐約的「瑪麗王后號」。這個文件可以在一個星期內送到海軍作戰部長的辦公桌上。

  亨利來到大使館還沒拿定主意。他只有半小時可以考慮了。除了羅達,他沒有旁人可以商量。羅達喜歡睡懶覺,如果他現在給羅達打電話,那多半得把她吵醒。即便那樣,他也不能在德國電話上去細談他這個報告的內容。況且羅達又能拿得出什麼值得考慮的判斷呢?他認為不能。這得由他來作出決定:是交給信使,還是丟進紙簍焚毀。

  他坐在那間天花板很高、亂糟糟的辦公室裡的書桌旁,啜著咖啡,望著對面赫爾曼·戈林大街那座巍峨的粉紅大理石砌成的希特勒新總理府。哨兵正在換崗:八名戴鋼盔、穿黑制服、身材粗壯的党衛軍列隊走過來,另外八名就隨著鼓聲和笛聲列隊走開了。從敞著的窗口,他聽到用德語尖聲發出的行禮口令、笛聲和大黑皮靴的腳步聲。

  維克多·亨利決定,既然他的工作是搜集情報,而那個報告不管好賴,總是真實地反映了他迄今為止在德國的見聞。他找到了那位信使,把文件作為呈給海軍情報處的急件交給了他。

  一個星期以後,普瑞柏爾海軍上將讀了《納粹德國的戰鬥準備》,把一頁摘要轉呈給總統。八月二十二日,納粹—蘇聯條約作為有史以來最驚人的事件震動了全世界。二十四日,白宮把那一頁摘要裝進信封退給普瑞柏爾。總統用鋼筆、黑墨水在信封底部以雄健粗壯的筆力潦草地批道:把維·亨利的服役記錄送我一閱。

  弗·德·羅①.

  ①羅斯福的全名「弗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的縮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