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源氏物語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三回 匂皇子(1)


  光源氏逝世之後,他的許多子孫竟難得有人承繼這光輝。如果把退位的冷泉院也算在內,未免褻瀆了他①。今上②所生三皇子和同在六條院長大的薰君③,此二人各有美男子之稱,相貌果然長得不凡。然而總不象源氏那樣光彩煥發,令人眩目。只是比較起尋常人來,此二人生來就端正、高尚而優雅,加之血統都很尊貴;因此世人無不敬仰,其聲譽反比源氏幼時為盛。這就使得兩人越發得勢了。三皇子是紫夫人用心撫育長大的,故仍在夫人故居二條院內居住。大皇子是太子,身分特別高貴,今上及明石皇后對他自然另眼看待。此外諸皇子之中,今上及皇后特別寵愛這位三皇子,希望他住在宮中,但三皇子喜愛舊居,仍住在二條院。行過冠禮之後,人稱他為匂兵部卿親王。大公主住在紫夫人六條院故居東南院的東殿內,一切佈置裝飾都照舊,毫不改變。她在這裡,朝夕想念已故的外祖母。二皇子住在宮中梅壺院,娶得夕霧右大臣④的二女公子為夫人,時時退出宮廷,以六條院東南院的正殿作休息之所在。這位二皇子是將來大皇子即位後的候補太子,世間聲望隆重,人品亦甚端莊。夕霧右大臣有許多女兒,大女公子已經當了太子妃,無人競爭,獨佔寵愛。世人都預料他們將順次配對,明石皇后也曾如此說過。但匂皇子不以為然,他認為婚姻之事,若非本人真心相愛,終是不放心的。夕霧右大臣也認為:何必定要順次配對呢?因此並不贊成將三女公子配給三皇子。但倘三皇子提出求婚,則亦不必堅拒。他非常愛護他的女兒。他家六女公子,是當時略有聲望而自命不凡的諸親王及公卿所追求的目標。

  ①因為冷泉帝實際上雖是源氏之子,名義上卻是源氏之弟。

  ②今上是薰君的母舅。

  ③此時三皇子(即匂皇子)十五歲,薰君十四歲。可知從第四十回至今,相隔已有八年。本回從薰君十四歲的春天寫到二十歲的正月為止。

  ④夕霧升為右大臣,此處初出。


  源氏逝世之後,住在六條院內的諸夫人,都啼啼哭哭地退出,各自遷居到預定的住處。花散裡夫人遷入源氏作為遺產分給她的二條院東院。尼僧三公主遷入朱雀院分給她的三條宮邸。明石皇后則常住在宮中。因此六條院內人口稀少,十分冷靜。夕霧右大臣說:「據我所見所聞別人家的事例,自古以來,凡主人在世時費盡心思建造的住宅,主人死後必然被人拋舍,荒廢殆盡。此種人世無常之相,實在傷心慘目。故至少在我住世期間,定要使這六條院不致荒廢,務使近旁的大路上人影不絕。」就請一條院的落葉公主遷入六條院,住在花散裡的故居東北院中。他自己隔日輪流住宿六條院與三條院,每處每月住十五天。雲居雁便與落葉公主平分秋色,相安無事。

  源氏昔年營造二條院,備極精美。後又營造六條院,世人讚譽為瓊樓玉宇。現在看來,這些院落都是為明石夫人一人的子孫建造的。明石夫人當了許多皇子皇女的保護人,盡心照顧他們。夕霧右大臣對於父親的每一位夫人如明石、花散裡等,都竭誠奉養,一切遵照父親在世時的舊制,毫無改變,竟同孝養母親一樣。但他想道:「如果紫夫人還在世間,我當何等真心地為她效勞!可惜我對她的特殊的好意,她終於沒有機會看到,就此死去!」他覺得此事可惜,遺憾無窮,悲歎不已。

  普天之下,沒有一人不戀慕源氏。世間無論何事,都象火光熄滅一般。每有舉動,都令人感到興味索然,徒增喟歎而已。何況六條院內諸人,當然無限傷心,諸夫人及諸皇子、皇女更不必說了。紫夫人的優美之姿,深深地銘刻在人們心頭,每逢有事,無時不想念她。真好比春花盛期甚短,聲價反而增高。

  三公主所生薰君,源氏曾托冷泉院照顧。因此冷泉院對他特別關心。秋好皇后自己沒有子女,常感孤寂,因此也真心地愛護他,希望自己年老後有個親近的保護人。薰君的冠禮就在冷泉院中舉行。十四歲上二月裡當了侍從,秋天升任右近中將。作為冷泉上皇的御賜,晉爵四位。不知為何如此性急,使他接連加官,立刻變了一個成人。冷泉院又把自己禦殿近旁的房室賜給他住,室中佈置裝飾,均由冷泉院親自指揮。侍女、童女及僕從,一律選用品貌優秀的人。一切排場,竟比皇女的居處更加體面。冷泉院身邊和秋好皇后身邊的侍女之中,凡相貌姣好、性情溫雅、姿色可愛的人,盡行調派到薰君那邊。院和後竟把他看作上客,特別優待,務使他住得舒服,過得快活,喜愛這冷泉院。已故太政大臣①的女兒弘徽殿女禦,只生一位皇女,冷泉院對她寵愛無比。但對薰君的優遇竟不亞於這位皇女。秋好皇后對他的慈愛與日俱增。而在旁人看來,這也未免太過分了。

  ①即最初的頭中將,源氏之妻舅,柏木之父。此人之死,在這裡是初見。他的女兒嫁給冷泉院,即弘徽殿女禦。


  薰君的母親三公主現在靜心修行佛法,每月定時念佛,每年舉行兩次法華八講,此外逢時逢節,又舉辦種種法事,岑寂地度送歲月。薰君有時赴三條院省親,三公主賴他照顧,反象仰仗父母蔭庇一樣。薰君覺得母親很可憐,頗思常來侍奉。然而冷泉院和今上常常召喚他。皇太子及其諸弟也都把他當作親愛的遊戲伴侶,使他不得閒暇,心甚痛苦,恨不得將此一身分為兩人。關於自己出生之事,他小時候隱約有所聞知,長大後時時懷疑,心甚不安,然而無人可問。在母親面前呢,他認為即使隱約表示自己有所聞知,也很痛心,所以當然不問。他只是一直在憂慮:「究竟為了何事,由於何種宿緣,致使我身帶著此種疑慮而出生於世呢?善巧太子能問自身而釋疑①,我也要有此種悟力才好。」他這樣想,常常自言自語地說出口來。曾賦詩雲:

  「此身來去無蹤跡,

  獨抱疑慮可問誰?」

  但沒有人答覆他。於是每逢感觸,不勝傷心,似覺身患疾病,異常痛苦,心中反復思量:「母親不惜盛年的花容月貌,改裝成了樸陋的尼僧姿態。究竟由於何等堅強的道心,而突然遁入空門呢?想必是象我幼時所聞:身逢意外之變,因而憤世出家的吧。此種大事,難道不會走漏消息麼?只因不便出之於口,所以無人向我告知吧。」又想:「母親雖然朝夕勤修佛法,但女人的悟力畢竟薄弱,要深通佛道,往生極樂,恐是難能之事。何況女人又有五障②,也很可擔心。故我應該幫助母親成全其志,至少使她後世安樂。」又推想那個已過的人,恐怕也是懷著畏罪之心,抱恨而死的吧。他希望後世總得和這生身父親相見,便無心在這世間舉行冠禮。然而終於推辭不得。不久自然聞名於世,聲勢煊赫了。但他對於現世榮華毫不關心,一向只是沉思默想。

  ①善巧太子,別本作善瞿夷太子。據舊注:善巧太子是釋迦的兒子羅睺羅尊者的別名,釋迦出家後六年始生此子。人都奇怪。但他沒有人教,自己悟得是釋迦之子。

  ②《法華經》提婆達多品雲:「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 又《大日經》疏雲:「修道五障,謂煩惱障、業障、生障、法障、正為所知障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