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源氏物語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三回 早鶯(1) |
|
元旦之晨,天色晴明,長空一碧,了無纖雲。尋常百姓之家,牆根亦有嫩草破雪抽芽。春雲靉靆之中,木葉漸漸萌動。人心自然輕鬆暢快了。何況瓊樓玉宇的六條院,各處庭園,美景甚多。諸女主人所居宅院,裝飾尤為富麗,作者心欲描述,苦恨言語不夠。就中首推紫姬所居之春殿:庭前梅蕊飄香,與簾內熏香相交混,令人幾疑身在現世極樂淨土。但又不似淨土之莊嚴,可以任情取樂,悠閒度日。優秀的青年侍女,都選去伺候明石小女公子了。留住在此的,只是年齡較長之人。然而也都伶俐俊秀,容貌、裝束等無不楚楚可觀。她們三五成群地共祝「齒固」,又取出鏡餅②來吃,唱著「托庇千春」、「福壽千春」③等古歌,共祝主人家這一年內幸福。正在嬉笑之時,源氏出來了。兩手插入懷裡的侍女連忙把手伸出,整襟肅立,自覺不好意思。源氏笑著說:「大家祝我千春,意思太隆重了。你們每人各有願望吧,大家講些給我聽聽,我也來替你們祝福。」眾侍女在大年初一聽到主人這話,大家深感光榮。就中那個自命不凡的侍女中將君答道:「我們是在鏡餅前『預祝君侯,福壽千春』。至於我們自己,別無其他願望了。」 ①本回寫源氏三十六歲之事。 ②「齒固」意即壽命鞏固。正月初一至初三,共食鏡餅、豬肉、鹿肉、鹹鯰魚、蘿蔔等物,謂之祝齒固。鏡餅是扁圓形餅,大小二個重疊。 ③古歌:「壽比蒼松,萬代青青,松下之鶴,托庇千春。」「似彼鏡山,屹立江濱。預祝君侯,福壽千春,」均見《古今和歌集》。 晝間賀客盈門,竟日騷擾。源氏于夕暮之時始得訪問各位夫人。但見她們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倩影娉婷,令人百看不厭。他對紫夫人說:「今晨眾侍女嬉笑祝頌,其樂融融,甚可欣羡。現在我也來替你祝頌了。」便帶幾分玩笑態度歌誦祝詞。又贈詩雲: 「池面冰開明似鏡, 雙雙倩影映春塘。」 這一對夫婦真是雙雙倩影啊。紫夫人答道: 「春塘水滿如明鏡, 映出千春萬福人。」 每逢佳節,他們都熱誠地共祝永遠團圓。今天適逢子日,祝頌千春,最為適當。 源氏來到明石小女公子那裡,但見侍女與女童等正在院中山上移植小松,以祝長壽。這些年輕人都興高采烈,熱中地東奔西走,樣子煞是好看。住在冬殿裡的明石姬特地備辦些須籠①和檜木制的食品盒,內裝種種物品,送與源氏太政大臣。又在一枝形狀美好的五葉松上添附一隻人工製造的黃鶯,並系著一封信,一併送來。信中有詩雲: 「靜待春穠經歲月, 今朝盼聽早鶯聲。 我這裡是『窮鄉僻壤無鶯囀』②也!」源氏讀了詩,很同情她的孤寂,便顧不得元旦忌諱,淌下數行眼淚來。源氏對小女公子說:「這信應該由你自己答覆。你不可吝惜『早鶯聲』啊!」便拿過筆硯來,要她寫回信。這小女公子長得十分美麗,朝夕見慣的人也百看不厭。源氏使她們母女隔絕,經年累月不得相見,實乃罪過之事,想起了心中不勝痛苦。小女公子的答詩是: 「一別慈顏經歲月, 巢鶯豈敢忘蒼松?」 此外又一任童心所感,絮絮叨叨地寫了許多。 ①須籠是竹編的籠子,籠口剩餘的竹端任其保留著,其形似須,故名。 ②古歌:「窮鄉僻壤無鶯囀,今日盼聞第一聲。」見《源氏物語注釋》所引。明石姬詩中言「盼聽早鶯聲」,意思是要她所生的明石小女公子回她一信。本回題名據此詩。 源氏來到花散裡所居的夏殿,恐是節候未到之故,此間甚是寂靜。縱觀室內,並無風雅點綴,但覺到處落落大方。他和這位夫人情緣悠久,互相深深瞭解,彼此不拘形跡。現在不必強求床笫之歡,卻有融融泄泄的唱隨之樂。花散裡室內張著帷屏,源氏把它推開,花散裡亦不介意。她穿著源氏所贈的寶藍衫子,色彩不甚鮮豔。她的頭髮也過了盛期,略見稀薄了。雖然不求豔麗,其實也該裝些假髮。源氏每次和她相見,總是想道:「倘換了別人,一定嫌她相貌不揚。我今如此永遠優待她,正是我的本意,深可喜慰。如果她同別的輕薄女子一樣,略不稱心,就背棄我,那就不足道了。」此時他就覺得自己之情長,與花散裡之穩重,如意稱心,不勝喜慰。兩人親睦地談了一會之後,源氏就到西廳去探望玉鬘。 玉鬘尚未過慣宮廷生活。但照這短短的時日說來,她的進步實在很快:院內一切佈置,都富有風趣,童女的服裝也很優雅。侍女眾多,室內裝飾大致楚楚。但各種細緻設備,尚未十分完全。總之,她的宅院精小可愛。玉鬘本人呢,本來令人一看就驚歎為美人,今天穿了源氏所贈的棣棠色春服,更加顯得如花如玉。周身穠纖適度,絕無瑕疵可指,真教人百看不厭。只因長年沉淪鄉間,鬱鬱寡歡,以致頭髮末端稍稀。然而疏疏朗朗地披散在衣服上,倒也十分美觀。源氏看見她長得十全其美,心念此人如果不住在六條院,真太可惜了。便覺得僅乎把她當作女兒看待,有些兒不滿足,玉鬘雖然對源氏已甚熟悉,但念此人到底不是生身父親,不免多所顧忌。她常常覺得這關係很奇怪,猶如做夢一般,因此不敢放心親近他。源氏覺得這態度也很可愛。對她言道:「你來到這裡雖然不久,我似覺已經多年了,見面時毫無生疏之感,但覺十分稱心如意。所以你也不須顧忌,常常到我們那邊去玩。那邊的小妹妹正在初學彈琴,你可和她一起學習。對那邊的人都不須客氣。」玉鬘答道:「女兒自當遵命。」這應對也很恰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