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源氏物語 | 上頁 下頁
第五回 紫兒(3)


  源氏公子猜度:「那麼,那女孩是這女兒所生的了。」又想:「這樣看來,這女孩是兵部卿親王的血統,是我那意中人的侄女,所以面貌相象。」他覺得更可親了。接著又想:「這女孩出身高貴,品貌又端麗,幼年毫無妒忌之心,對人容易投合,我可隨心所欲地教養她長大起來。」他想明確這女孩的來歷,又探問:「真不幸啊!那麼這位小姐有沒有生育呢?」僧都答道:「病死之前生了一個孩子,也是女的,現在靠外婆撫養。但這老尼姑殘年多病,照料這外孫女不免辛勞,常常歎苦呢。」源氏公子想:果然不錯!便進一步開言道:「我有一個不情之請:可否相煩向老師姑商量,將這女孩託付與我撫養?我雖已有妻室,但因我對人生另有見解,與這妻子不能融洽,經常獨居一室。但恐你等將我看作尋常之人,以為年齡太不相稱,此事不甚妥當吧?」

  僧都答道:「公子此言,實在令人感激!可是這孩子年紀太小,全不懂事,恐怕做公子的遊戲伴侶也還不配呢。但凡女子,總須受人愛撫方能成人。惟貧僧乃方外之人,此種事情不能詳談,且待與其外祖母商議之後,再行稟覆。」這僧都語言冷淡,態度古板,年輕的源氏公子聽了這話覺得難以為情,便不再談下去。僧都說道:「此間近正安設佛堂,須做功德。今天初夜誦經尚未結束。結束之後,當即前來奉陪。」說罷,便上佛堂去了。

  源氏公子正在煩惱之際,天忽降下小雨,山風吹來,寒氣逼人,瀑布的聲音也響起來了。其中夾著斷斷續續的誦經聲,其聲含糊而淒涼。即使是冥頑不靈之人,處此境地亦不免悲傷,何況多情善感的源氏公子。他左思右想,愁緒萬斛,不能成眠。僧都說初夜誦經,其實夜已很深。內屋裡的婦女分明尚未就寢。她們雖然行動小心謹慎,但是念珠接觸矮幾之聲①隱約可聞。聽到衣衫窸窣之聲,更覺得優雅可親。房間相去不遠。源氏公子便悄悄地走到這房間門前,將圍在外面的屏風稍稍推開,拍響扇子,表示招呼。裡面的人料想不到,但也不便置若罔聞,便有一個侍女膝行②而前。到得門口,又倒退兩步,驚詫地說;「咦!怪哉,我聽錯了吧。」源氏公子說:「有佛菩薩引導,即使暗中也不會走錯。」

  ①日本人是席地而坐的,坐時一肘靠在矮幾上,故念珠可以觸碰矮幾。

  ②日本女人坐時雙膝下跪,坐在腳跟上。所以膝行甚便,與中國人的膝行意義不同。


  這聲音多麼溫柔優雅!那侍女覺得自己的聲音相形見絀,不敢回話了。終於答道:「請問公子欲見何人,幸蒙開示。」源氏公子說:「今日之事,過分唐突,難怪你驚詫。須知:

  自窺細草芳姿後,

  遊子青衫淚不幹。

  可否相煩通報一聲?」侍女答道:「公子明知此間並無可接受此詩之人,教我向誰通報呢?」公子說:「我呈此詩,自有其理,務請諒解!」侍女不得已,入內通報了。那老尼姑想:「啊,這源氏公子真是個風流人物。他以為我家這孩子已經知情懂事了麼?可是那『細草』之句他何由知道呢?」她懷著種種疑慮,心情繚亂。但久不答詩是失禮的,便吟道:

  「遊人一夜青衫濕,

  怎比山人衲裰寒?

  我等的眼淚永遠不幹呢。」

  侍女便將此答詩轉達源氏公子。公子說:「如此間接傳言通問,我從未經歷,頗感不慣。但願乘此良機,拜見一面,鄭重申訴。不勝惶恐待命之至。」侍女反報,老尼姑說:「公子想必有所誤解了。我覺得很難為情,對這位高貴人物,教我怎麼回答呢?」眾侍女說:「若不會面,深恐見怪。」老尼姑說:「說得有理。我若是年輕人,確有不便之處;老身何必回避?來意如此鄭重,甚不敢當。」便走到公子近旁。源氏公子開言道:「小生唐突奉訪,難免輕率之罪!但衷心耿耿,並無惡意。我佛慈悲,定蒙鑒察。」他看見這老尼姑道貌岸然,氣度高雅,心中不免畏縮,要說的話,急切不能出口。老尼姑答道:「大駕降臨,真乃意外之榮幸。複蒙如此不吝賜教,此生福緣非淺!」源氏公子說:「聞尊處有無母之兒,小生願代其母,悉心撫育,不知能蒙惠許否?小生孩提之年,即失慈親,孤苦度日,以至於今。我倆同病相憐,務請視為天生良伴。今日得仰尊顏,實乃難得之良機。因此不揣冒昧,罄吐愚誠。」老尼姑答道;「公子此意,老身不勝感激。惟恐傳聞失實,甚是遺憾。此間確有一無母之兒,依靠此衰朽之老身艱辛度日。但此兒年尚幼稚,全不解事。即使公子氣度寬宏,亦決難容忍。為此未敢奉命。」源氏公子說:「凡此種種小生均已詳悉,師姑不須掛念。小生戀慕小姐,用心非尋常可比,務求諒鑒。」老尼姑以為年齡太不相稱,公子不知,故發此言。因此並不開誠答覆。此時僧都即將來到,源氏公子說:「罷了。小生已將心事陳明,心裡就踏實了。」便將屏風拉上,回進室內。將近破曉,佛堂裡朗誦「法華懺法」①的聲音,和山風的吼聲相呼應,倍覺莊嚴。其中又混著瀑布聲。源氏公子一見僧都,便賦詩道:

  「浩蕩山風吹夢醒,

  靜聽瀑布淚雙流。」

  僧都答詩道:

  「君聞風水頻垂淚,

  我老山林不動心。

  想是聽慣了之故吧?」天色微明,朝霞綺麗。山鳥野禽,到處亂鳴。不知名的草木花卉,五彩斑斕,形如鋪錦。麋鹿出遊,或行或立。源氏公子看了這般景色,頗感新奇,渾忘了心中煩惱。那老僧年邁力衰,行動困難,但也勉為其難,下山來替公子作護身祈禱。他念陀羅尼經文②,那嘶啞的聲音從零落的牙齒縫隙中發出,異常微妙而莊嚴。

  ①《法華經》是佛經之一。演誦《法華經》的儀式作法,叫做「法華懺法」。

  ②陀羅尼是佛語,意思是總持,即具足眾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