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世界名著 > 物種起源 | 上頁 下頁 |
第十三章 地理分佈-續前(1) |
|
淡水生物的分佈——論海洋島上的生物——兩栖類和陸棲哺乳類的不存在——島嶼生物與最近大陸上生物的關係——從最近原產地移來的生物及其以後的變化——前章和本章的提要。 *** 淡水生物 因為湖泊和河流系統被陸地障礙物所隔開,所以大概會想到淡水生物在同一地區裡不會分佈很廣,又因為海是更加難以克服的障礙物,所以大概會想到淡水生物不會擴張到遙遠的地區。但是情形恰恰相反。不但屬不同綱的許多淡水物種有廣大的分佈,而且近似物種也以可驚的方式遍佈於世界。當第一次在巴西各種淡水中採集生物時,我記得十分清楚,我對於那裡的淡水昆蟲、貝類等與不列顛的很相似而周圍陸棲生物與不列顛的很不相似,感到非常驚奇。 但是,關於淡水生物廣為分佈的能力,我想在大多數情形裡可以做這樣的解釋:它們以一種高度對自己有用的方式變得適合於在它們自己的地區裡從一池塘、從一河流到另一河流經常進行短距離的遷徙;從這種能力發展為廣遠的分佈將是近乎必然的結果。我們在這裡只能考慮少數幾個例子;其中最不容易解釋的是魚類。以前相信同一個淡水物種永遠不能在兩個彼此相距很遠的大陸上存在。但是京特博士最近闡明,南乳魚(Galaxias attenuatus)棲息在塔斯馬尼亞、新西蘭、福克蘭島和南美洲大陸。這是一個奇異的例子,它大概可以表示在從前的一個溫暖時期裡這種魚從南極的中心向外分佈的情形。可是由於這一屬的物種也能用某種未知的方法渡過距離廣遠的大洋,所以京特的例子在某種程度也就不算稀奇了;例如,新西蘭和奧克蘭諸島(Auckland Islands)相距約230英里,但兩地都有一個共同的物種。在同一大陸上,淡水魚常常分佈很廣,而且變化莫測;因為在兩個相鄰的河流系統裡有些物種是相同的,有些卻完全不相同。 淡水魚類大概由於所謂的意外方法而偶然地被輸送出去。例如,魚被旋風卷起落在遙遠的地點還是活的,並不是很稀有的事;並且我們知道卵從水裡取出來以後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還保持它們的生活力。儘管如此,它們的分佈主要還應歸因於在最近時期裡陸地水平的變化而使河流得以彼此流通的緣故。還有,河流彼此相流通的事也發生在洪水期中,這裡卻沒有陸地水平的變化。大多數連續的山脈自古以來就必定完全阻礙兩側河流匯合在一起,兩側魚類的大不相同,也導致了相同的結論。 有些淡水魚屬很古的類型,在這等情形下,對於巨大的地理變化就有充分的時間,因而也有充分的時間和方法進行大量的遷徙。再者,京特博士最近根據幾種考察,推論出魚類能夠長久地保持同一的類型。如果對於鹹水魚類給予小心的處理,它們就能慢慢的習慣於淡水生活;按照法倫西奈(Valenciennes)的意見,幾乎沒有一類魚,其一切成員都只在淡水裡生活,所以屬淡水群的海棲物種可以沿著海岸遊得很遠,並且變得再適應遠地的淡水,大概也不甚困難。 淡水貝類的某些物種分佈很廣,並且近似的物種也遍佈全世界,根據我們的學說,從共同祖先傳下的近似物種,一定是來自單一源流。它們的分佈情況起初使我大惑不解,困為它們的卵不像是能由鳥類輸送的;並且卵與成體一樣,都會立刻被海水殺死。我甚而不能理解某些歸化的物種怎樣能夠在同一地區裡很快地分佈開去。但是我所觀察的兩個事實——無疑其他事實還會被發見——對於這一問題提供了一些說明。當鴨子從蓋滿浮萍(duckweed)的池塘突然走出時,我曾兩次看到這些小植物附著在它們的背上;並且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把一些浮萍從一個水族培養器移到另一個水族培養器裡時,我曾無意中把一個水族培養器裡的貝類移入到另一個。 不過還有一種媒介物或者更有效力:我把一隻鴨的腳掛在一個水族培養器裡,其中有許多淡水貝類的卵正在孵化;我找到許多極端細小的、剛剛孵化的貝類爬在它的腳上,並且是如此牢固地附著在那裡,以致腳離開水時,它們並不脫落,雖然它們再長大一些就會自己落下的。這些剛剛孵出的軟體動物雖然在它們的本性上是水棲的,但它們在鴨腳上,在潮濕的空氣中,能活到十二至二十小時;在這樣長的一段時間裡,鴨或鷺鷥(heron)至少可以飛行六百或七百英里;如果它們被風吹過海面到達一個海洋島或其他遙遠的地點,必然會降落在一個池塘或小河裡。萊爾爵士告訴我,他曾捉到一隻龍虱(Dytiscus),有盾螺(Ancylus,一種像limpet的淡水貝)牢固地附著在它的上面;並且同科的水甲蟲細紋龍虱(Colymbetes),有一次飛到比格爾號船上,當時這只船距離最近的陸地是四十五英里:沒有人能夠說,它可以被順風吹到多遠。 關於植物,早就知道很多淡水的、甚至沼澤的物種分佈得非常之遠,在大陸上並且在最遙遠的海洋島上,都是如此。按照得康多爾的意見,含有很少數水棲成員的陸棲植物的大群顯著地表現了這種情形;因為它們似乎由於水棲,便立刻獲得了廣大的分佈範圍。我想,這一事實可以由有利的分佈方法得到說明。我以前說過少量的泥土有時會附著在鳥類的腳上和喙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