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世界名著 > 物種起源 | 上頁 下頁
第十二章 地理分佈(8)


  北方和南方的冰期交替

  我們必須回到更直接的問題。我相信福布斯的觀點大可擴展。在歐洲,從不列顛西海岸到烏拉爾(Oural)山脈,並且南到比利牛斯山,我們看到冰期的最明顯的證據。根據冰凍的哺乳動物和山嶽植被的性質,我們可以推論西伯利亞也曾受過相似的影響。胡克博士說,在黎巴嫩(Lebanon),從前有常期的積雪蓋滿了中脊,並且從此處出發的冰川下瀉到四千英尺的山谷裡。這位觀察者最近在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Atlas)山脈低處發見了大冰磧。

  沿著喜馬拉雅山,在距離那裡九英里的各地,冰川留下了它們從前下瀉的痕跡;胡克博士在錫金(Sikkim)看到過玉蜀黍生長在古代的巨大的冰磧上。亞洲大陸南的赤道那一邊,根據哈斯特博士(Dr.J. Haast)和海克托博士(Dr.Hector)的優秀研究,我們知道在新西蘭從前曾有過巨大的冰川流到低地;胡克博士在這個島上的隔離很遠的山上發見有同樣的植物,也說明了在那裡從前曾經有過一段寒冷時期。根據克拉克牧師(Rev.W.B.Clarke)寫信告訴我的事實,澳洲東南角的山上顯然也有從前冰川活動的痕跡。

  看一看美洲;在它的北半部大陸的東側,南至緯度36-37度處,曾發現由冰川帶來的岩石碎片,在氣候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的太平洋沿岸,南至緯度46度的地方也有這樣發見。在落基山(Rocky Motuntains)上也曾看到過漂石。在近赤道之下的南美科迪勒拉山,冰川曾經一度遠遠擴張到它們今日的高度以下。我在智利的中部調查過一個含有大漂石的巨大岩屑堆,橫穿泡地羅(Portillo)山谷,在那裡無疑曾經一度形成過巨大的冰磧,而且福布斯先生告訴我說,他在南緯13到30度之間的科迪勒拉山的高約一萬二千英尺的各地,發見了一些溝痕很深的岩石以及含有凹槽的小礫石的大岩屑堆,這些與他在挪威所習見者相類似。在科迪勒拉的這整個的區域內、甚至極高之處,今日也沒有真正的冰川存在了。在這個大陸兩邊的更南方,從南緯41度到最南端,有無數的漂石都是從遙遠的原產地運來的,在這裡我們可以找到從前冰川活動的最明顯的證據。

  由於冰川的活動曾經擴展到南北兩半球的全部——由於南北兩半球的冰期按照地質學的意義來說都是屬￿近代的——由於南北兩半球的冰期極其長久的持續,這是可以由它所發生的影響量推論出來的——最後,由於冰川最近曾沿科迪勒拉山全線下降至地平線——由於這幾種事實,我在以前一個時期曾以為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做出如下結論,即全世界的溫度,在冰期曾經同時降低。但目前克羅爾先生在一系列可稱讚的文章裡曾企圖說明,氣候的結冰狀態是各種物理原因的結果,而這等原因是由於地球軌道的離心性的增大才發生作用。所有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同樣的結果;但是,最有力的,似乎是軌道的離心性作用對於海流的間接影響。

  據克羅爾先生說,每一萬年或一萬五千年,寒冷時期會規則地循環;每隔長久的間歇時期,寒冷因為某些偶發事件,是極端嚴酷的;偶然事件中最重要的,如萊爾爵士所指出的,是水陸的相對位置。克羅爾先生相信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在二十四萬年以前,並且持續了約六萬年,其間氣候僅有微小的變化。關於更古的冰期,某些地質學者根據直接的證據,相信它們曾經出現在中新世和始新世的地質層,至於更古的地質層就不必提了。

  但是克羅爾先生得到的結果,對於我們最重要的是,當北半球經過寒冷時期的時候,南半球的溫度主要由於海流方向的改變,實際上是升高了,它的冬季氣候是很暖和的。反之,當南半球經過冰期的時候,北半球也是如此。這一結論非常有助於說明地理分佈問題,所以我堅決地傾向於相信它;但我首先舉出一些需要解釋的事實。

  在南美洲,胡克博士曾闡明,火地的顯花植物(它們在該地貧乏的植物群中構成了不小的部分)除去許多密切近似的物種之外,有四十到五十種和相距遼遠的、且處於另一半球內的北美洲和歐洲的植物相同。在赤道下的美洲高山上,生有大群屬￿歐洲屬的特殊物種。在巴西的阿更山(Organ Mountains)山上,加得納(Gardner)看到少數溫帶歐洲的屬,一些南極的屬,以及一些安第斯山(Andean)的屬,這些屬並不生於低下的中間熱帶地方。在加拉加斯(Caraccas)的西拉(Silla),著名的洪堡很久以前就發見了屬￿科迪勒拉山的特有屬的物種。

  在非洲的阿比西尼亞的山上,有若干歐洲的特有物種以及好望角的植物群的少數代表。在好望角,有很少數的歐洲物種可以相信不是人為引進去的,並且在山上有若干不見於非洲熱帶地方的若干歐洲代表類型。胡克博士近年也曾闡明,幾內亞灣(Gulf of Guinea)內極高的費爾安多波(Fernando Po)島的高地上以及鄰近的喀麥隆山(Cameroon Mountains)上的若干植物,與阿比西尼亞山上的以及溫帶歐洲的植物之間的關係是密切的。我聽胡克博士說,洛牧師在佛德角群島(Cape Verde)上發見了這些溫帶植物。同樣的溫帶類型差不多在赤道之下橫穿非洲的整個大陸,一直擴張到威德角群島的山上。自有植物分佈記載以來,這是最驚人的事實之一。

  在喜馬拉雅山和印度半島的與外界隔離的山脈上,在錫蘭的高地上,以及在爪哇的火山頂上,生有完全相同的、或彼此代表的、並且同時代表歐洲的、但不見於中間炎熱低地的許多植物。在爪哇的高峰上所採集的各屬植物的目錄,竟是歐洲小丘上採集物的一幅圖畫!還有更動人的事實,是生在婆羅洲山頂上的某些植物竟代表特殊的澳洲類型。某些這等澳洲類型,我聽胡克博士說,沿著馬六甲高地擴張出去,一面稀疏地散佈在印度,一面向北去,直到日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